鄧小平主持起草第二個《歷史決議》的思想理論貢獻

作者:宋月紅    發布時間:2016-02-1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分享到 :

改革開放前,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既取得了巨大歷史成就,又在一定時期出現過挫折、失誤,甚至發生了嚴重錯誤,這是改革開放無可選擇的社會歷史基礎與條件。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正是在吸收和借鑒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的經驗教訓中開辟並向前推進的。這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與改革開放前既相互聯系又有根本區別的歷史邏輯關系。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是總結新中國建設和發展歷史經驗的重要思想來源,是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精神動力。它關乎中國向何處去、改革開放堅持什麼方向和中國社會主義走什麼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8?20講話中指出:“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系統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解決了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樣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踐和理論,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為黨和國家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歷史地看,這一重要論述主要依據、集中表現於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下簡稱《歷史決議》)及其思想內涵與精神實質。

鄧小平主持起草了《歷史決議》,他最主要的貢獻就是為起草工作確立了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義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主題論,確立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二是方法論,對新中國成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三是目的論,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它們相互聯系,涵蓋了起草工作的根本點、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中,鄧小平特別指出,主題論這一條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也是“最核心的”。鄧小平指導《歷史決議》的起草工作始終貫徹這一指導思想,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保証了最終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是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歷史文獻。

鄧小平在主持起草《歷史決議》中,就如下歷史問題做出了重要理論貢獻,推進了黨的思想理論創新。一是推動科學揭示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活的靈魂。他在起草工作開始階段就強調要概括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特別是今后還要繼續貫徹執行的內容。二是確定將“毛澤東晚年思想”修改為“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把毛澤東晚年錯誤與毛澤東思想區別開來。他說,毛澤東的錯誤在於違反了他自己正確的東西。“兩個凡是”的觀點就是想原封不動地把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思想堅持下去。三是為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供全面的歷史根據,支持並指導《歷史決議》增加回顧新中國成立前28年的歷史。四是在關於黨內斗爭問題上,支持原則上不再用路線斗爭的提法。他說:“黨內斗爭是什麼性質就說是什麼性質,犯了什麼錯誤就說是什麼錯誤,講它的內容”。五是認定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九大是合法的,鄧小平指出:“如果現在否定了八屆十二中全會和九大的合法性,就等於說我們有一段時間黨都沒有了。這不符合實際。”六是支持並指導《歷史決議》寫上粉碎“四人幫”以后的四年這段歷史。他說:“這段勢必要寫。”后來,《歷史決議》以“歷史的偉大轉折”為題作了增寫,寫出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轉折意義,以及毛澤東思想、黨的正確政策在新的條件下的恢復和發展。

鄧小平主持起草的《歷史決議》,厥功甚偉,其思想理論貢獻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思想理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