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燕:“十四年抗戰”充分肯定了東北的局部抗戰

作者:高曉燕    發布時間:2017-03-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分享到 :

中國抗日戰爭,是一場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長達14年的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取得最后的勝利。教育部要求全國各級各類教材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在中小學歷史教學中全面使用抗日戰爭14年的提法,這是尊重歷史事實,順乎民心民意的決定,也是中國抗戰史研究成果轉化為國民教育內容的必然結果。將“十四年抗戰”概念納入全民教育體系之中,有利於讓子孫牢記中國抗日斗爭的光榮歷史,汲取抗日志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成長為不負振興中華使命的一代新人。同時,“十四年抗戰”並不否定“八年抗戰”,只是充分肯定了前六年東北局部抗戰史,東北抗日聯軍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同強大的日本侵略者苦斗,他們孤懸北疆仍英勇不屈,爬冰臥雪,流血犧牲,艱苦卓絕地斗爭了14年。明確抗日戰爭的起點,對於東北抗日英烈的界定亦有著重要意義。

一、早在黨的七大上就已提到,抗日戰爭始於“九一八”

十四年抗戰的概念並不是近年才提出來的。早在抗日戰爭還沒有結束時,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回溯抗日戰爭的歷史,就曾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央東北局十分重視東北人民在日偽統治時期的抗日斗爭,按照陳雲同志的指示,東北抗聯將領馮仲雲開始整理東北地區抗日斗爭的歷史。他在“九一八”事變后被派到東北領導抗日斗爭,創建了湯原游擊隊,為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打下基礎。后曾任滿洲省委秘書長、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趙尚志任軍長),北滿臨時省委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抗日聯軍第六軍政治部主任、任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政委。他廣泛搜集抗聯各軍歷史資料,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14年艱苦斗爭,寫出了《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斗簡史》。囿於當時仍處在戰爭階段,該書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建國后一直使用八年抗戰概念,是把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盧溝橋事變作為抗日戰爭起點。而將東北人民從1931年開始的抗日斗爭與日本全面侵華后全國人民的抗日斗爭史割裂開來,是人們對東北抗日斗爭認識不夠使然。認真研讀“九一八”事變以來的歷史,有助於我們對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認識,有助於對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理解。

二、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這一過程緊密相聯不可割裂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是其蓄謀已久的大陸政策的具體實施,即先征服“滿蒙”、再侵佔整個中國、進而稱霸亞洲乃至世界。在日本關東軍的鐵蹄踐踏下,中國東北山河破碎,人民家園盡毀。日本軍國主義者把東北作為進一步擴大侵略的軍事基地,在哈爾濱建立731細

菌工廠,在齊齊哈爾建立516毒氣部隊。日軍用細菌、毒氣武器進行殘酷的人體實驗,使用生化武器鎮壓抗日武裝。

英勇的東北人民不甘做亡國奴,從日軍侵入伊始就舉起了抗日旗幟。中國共產黨立即發出了武裝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號召,譴責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同時派人到東北領導抗日斗爭。中共滿洲省委派出大批黨團員參加自發的抗日救國軍、義勇軍等民眾抗日武裝,並著手建立自己的抗日游擊隊,后在各地游擊隊的基礎上,陸續建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至第六軍,進一步擴大了游擊根據地,隊伍發展到6千余人,游擊區擴大到東北三省40余縣。1936年2月20日,抗日部隊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至第七軍。楊靖宇、王德泰、趙尚志、李延平、周保中、夏雲杰、陳榮久任各軍軍長。至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前后,東北抗日聯軍改編和擴編為11個軍,約3萬5千余人,抗日游擊區擴大到東北79個縣。抗聯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下,用陳舊的武器同裝備精良的日本侵略軍開展了長達14年的游擊戰爭,東北抗聯自1935年后與黨中央失去聯系,孤懸敵后堅持苦斗,各路抗日武裝與日軍進行了無數次大小戰斗,從1936年1月到1937年12月的兩年間,日偽軍死傷7380人,其中日軍近3000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創造了長期寒地敵后抗戰的光輝歷史。“七七”事變后,東北局部抗戰變成全國抗戰的一部分,東北抗聯配合整個抗日戰爭,有效地牽制了日軍大舉入關。戰爭后期又與蘇軍緊密配合,在最后對日決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歷史是這樣走過來的:日本侵華戰爭的步驟是由局部侵略擴大到全面侵略,中華民族的反抗斗爭也必然有從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日的過程,前后緊密相連不容割裂。

三、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十四年抗戰”逐漸形成共識

1986年,在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支持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省委決定成立《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編纂委員會,以當時的吉林省委書記於林為主任委員、遼寧省委書記李荒、黑龍江省委書記李劍白為副主任委員。組織東北三省史學工作者對東北淪陷14年的苦難與斗爭的歷史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了從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人民奮起反抗,打響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第一槍﹔東北的抗日斗爭是全民族抗日斗爭的有機組成部分。30年來,出版了《中國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綱要》、《苦難與斗爭十四年》等一大批學術著作,也培養鍛煉出一支研究東北淪陷史的專家隊伍,通過與國內外學界的學術交流,抗戰14年的概念逐漸為人們所認同。不光是東北的學者,內地許多抗戰史著作都使用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如《中國抗日戰爭史》(軍事科學院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抗日戰爭史》(南京大學)等。

2005年9月,在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大會上胡錦濤講話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015年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把十四年的抗戰作為一個整體,重申“九一八”事變后開始的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可見抗戰14年的概念早已不只是學界的一種觀點,而是得到全國各界的普遍認同。

(作者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