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黨史國史 批駁歷史虛無主義

原標題:張星星:捍衛黨史國史 批駁歷史虛無主義
作者:張星星    發布時間:2017-07-03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之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需要在捍衛黨史國史、批駁歷史虛無主義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黨史、國史研究既是嚴謹的歷史科學,又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形態屬性。從當前的國內外輿情環境來看,黨史、國史話語權的構建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是黨史、國史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學術功底、治學能力和傳播方式,與學科體系創新、社會輿情變化、傳媒日新月異等發展要求存在較大差距﹔二是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中涉及黨史、國史的信息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干擾著黨史、國史主流話語的影響力﹔三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相當程度上泛濫,丑化領袖、抹黑國家、歪曲歷史、詆毀英雄等錯誤觀點未得到及時和有力的批駁﹔四是西方主流媒體和一些帶有偏見的學者以種種形式散布“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等論調,嚴重影響到黨和國家的國際形象。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挑戰和考驗,要努力提高研究、宣傳與傳播的創新能力,積極推進黨史、國史話語權建設,科學揭示黨史、國史的主題與主線、主流與本質,深刻闡明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中國制度的鮮明特色和成功經驗,為黨和國家營造有利的歷史形象和輿論環境。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既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又是緊迫的現實任務,應當從多方面作出努力。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扎實嚴謹的黨史、國史學術研究為基礎,通過黨史、國史的學科體系創新和靈活多樣的宣傳與傳播,形成對黨和國家發展歷程、輝煌成就、獨特經驗的權威歷史記述,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國內外學術界、輿論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認知。

加強黨史、國史主流話語的宣傳與傳播,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學術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原則:

第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南。構建黨史、國史話語權,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歷史虛無主義在黨史、國史領域主導權的斗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黨史、國史研究中的指導地位,著力解決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理解不深、領悟不透,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功力不足,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高水平成果不多等問題,並根據黨史、國史研究的特點,正確吸收和借鑒其他相關學科的有益方法和經驗,推進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黨史、國史研究中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第二,堅持以扎實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學科基礎。實事求是、客觀公允的學術研究,是黨史、國史宣傳與傳播的生命力、說服力、影響力的重要基礎。要加強對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証和分析,特別要重視檔案文獻的運用,提高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綜合思辨能力,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忠實記述歷史,增強黨史、國史研究的科學性。

第三,堅持正面宣傳為主與批駁歷史虛無主義相結合。黨史、國史話語權的構建,應當著力於黨史、國史學科體系的建設,學術交流和學術討論的拓展,宣傳與傳播方式的創新,以全方位、體系化、科學化的正面宣傳,形成反映主流、本質和規律的強大正能量。同時,在事關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上,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有針對性地抵制和批駁歷史虛無主義,以嚴謹的學術批評和辨析,劃清歷史是非,澄清模糊認識。

第四,堅持以研究、宣傳與傳播的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要根據黨和國家發展形勢的要求,努力推進黨史、國史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創新。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黨史、國史的受眾在需求、選擇、認知、接納等方面的新特點,更新傳播理念,轉變學風文風,掌握以信息化傳播為主要特征的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制高點,創新黨史、國史的宣傳與傳播方式,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綜合運用與融合發展,以廣大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易於接受的傳播方式和語言,拓展黨史、國史的話語權。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