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方式的初步調整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9-01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分享到 :

由於手工業合作化高潮來勢迅猛,各級領導機關對此思想准備和組織准備不足,尤其對我國手工業長期形成的分散生產、獨立經營的特點注意不夠,以致在手工業內部和外部關系上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組織形式上的盲目合並,原有的供、產、銷關系被打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手工業的發展。

由於當時認為隻有實行集中生產,統一核算的大社才屬於社會主義性質,各地盲目辦大社、並大社的現象普遍發生。有的合作社社員人數高達1400余人﹔有的地方組織的綜合社,包括十幾個行業﹔有的合作社跨區、鄉縱橫達幾十公裡,發一次工資騎自行車要跑上幾天路程。許多城市把遍布居民區的修理服務性行業歸類合並,隻設少量門市部,給居民帶來不便。在集中生產、統一經營的方式下,合作社的產品花色品種比自營時大為減少,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下降。一些傳統的名牌產品也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這樣就出現了既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又影響社員的收入等問題。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原已暴露的供產銷矛盾更加突出。手工業合作化后,商業部門對手工業生產採取的加工訂貨辦法未加改進,使手工業合作社在自購自銷方面受到某些限制。許多獨立手工業者入社后,原來分散經營時的供銷協作關系中斷了。個人不能接受零散定貨,合作社的統一經營一時又建立不起來,致使生產停頓。由於盲目集中,組織管理混亂,使手工業者本來不多的財產受到損失。統一計算盈虧,也使一部分技術高的社員降低了勞動收入。手工業合作化后,約有20%的社員收入比入社前有所減少,約有5%的社員生活比較困難。不論新社或老社,分配中的平均主義都較為普遍。師傅帶徒弟一般未給予報酬。勞保福利差的問題,因積累少也無力解決。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出現少數社員退社的現象。實行合作化后,對一些從事特種工藝的手工業者和民間老藝人照顧不夠,原有的師徒關系淡薄甚至被割斷,不利於傳統行業技藝的傳授。

上述手工業改造高潮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指導方針上急於求成,盲目集中、合並,忽視手工業分散生產、獨立經營的特點造成的。黨中央、國務院發現並注意到這些問題,要求予以糾正。1956年1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二屆二次會議上指出:“必須掌握手工業各種不同的復雜情況,正確地執行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在合作化以后,凡是不宜於集體生產的,就應該保持分散生產的形式”。2月8日,國務院《關於目前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若干事項的決定》明確規定:參加合作社的個體手工業戶,必須保持他們原有的供銷關系,一般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暫時在原地生產,不要過早過急地集中生產和統一經營。手工業中的某些分散、零星的修理業和服務業,應該長期保留他們原有的便利群眾、關心質量的優點。某些具有優良歷史傳統的特殊工藝,必須加以保護。某些適合於個體經營的,應該維持他們原有的單獨經營方式。

3月4日,毛澤東在聽取中央手工業管理局負責人員的匯報時,針對修理和服務行業集中生產,撤點過多,群眾不滿意等情況說:“提醒你們,手工業中許多好東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張小泉的刀剪一萬年也不要搞掉。我們民族好的東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來一個恢復,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3月30日,陳雲在全國工商業者家屬和女工商業者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有些工廠和商店並得對,應該並。但也有很多是並得不對的,其中數量最大的是手工業,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機器,門面不大,並起來很方便,就並了。”例如,北京有四五十萬輛自行車,修理自行車的也很多,每條馬路都有,很方便。后來認為一家一家干是低級的,合起來才是高級的,統統合並起來,高級化了,結果老百姓很不方便。這種合並是不合理的合並,或者叫做盲目的集中,盲目的合並。主要原因是做管理工作的人,隻考慮合在一起容易管理,而沒有考慮應不應該合並。陳雲明確提出:“並錯了的怎麼辦呢?要分開來,退回去。”。

為了研究解決手工業合作化高潮中出現的問題,中央手工業管理局、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聯合總社籌委會及時進行了調查研究,於3月15日至4月9日先后召開全國城市和農村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座談會。在此基礎上,於8月11日又召開全國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匯報會議。會議對集中生產和分散生產問題、供產銷脫節問題、社員的工資福利問題、加強對手工業的領導問題等,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7月,中共中央批轉了中央手工業管理局、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聯合總社籌委會黨組《關於當前手工業合作化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

根據中央的指示,各地對手工業改造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糾正和調整。盲目合並的手工業合作社有很大一部分改成合作小組,以適應不同行業的特點,分別採取集中生產或分散生產的方式﹔在管理體制上,對手工業合作組織的供產銷實行按行業歸口管理,改變了過去生產時斷時續的狀況,使手工業生產有了較大提高。1956年,手工業合作社(組)產值為76億元,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計劃指標﹔人均年產值1702元,比1955年提高33.5%。新社員同入社前比較,老社員同1955年比較,有90%增加了收入,勞動條件也得到改善。

經過初步調整,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普遍增加了生產,提高了收入,表現了集體經濟的優越性。但在調整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忽視手工業生產對於滿足國內市場需要及供應外貿出口的必要性,使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業和享譽國內外的手工業名牌產品日漸萎縮,有的幾近失去傳承。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