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走出了新路

——兼析關於改革的一些認識困惑

原標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走出了新路
作者:石仲泉    發布時間:2019-01-2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

核心觀點

●這些年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不僅沒有什麼停擺問題,而且碩果累累,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新路徑。

●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僅是反對“四風”、懲治貪腐、糾正寬鬆軟狀況﹔更重要的是它進一步強化了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使之進入了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的光輝歷程,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學習這篇重要講話對我來說有一個重要收獲,就是對長期思考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的想法,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認識:由治黨及至治國,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路徑。

由治黨及至治國,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特點

一個時期裡,經常聽到一種議論,即認為這些年政治體制改革停擺,隻治黨沒治國。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和國家領導體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益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更加鞏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內容更加豐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樣”。他還論述了這些年所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僅據此就可看出,那種認為這些年黨對政治體制改革沒作為的看法是站不住腳的。這裡既涉及政治立場,也涉及思想方法,還涉及如何認識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特點等問題。

對於我國政治體制改革該如何認識?這裡有一個參照系問題。如果認為隻有照搬照抄美國的兩黨制和三權分立之類才算政治體制改革,那的確是“停擺”,但那種東西不是我國廣大人民所需要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改什麼、怎麼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根本尺度,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這裡提出的“根本尺度”,即衡量標准的參照系問題非常重要。對於美國的兩黨制和三權分立之類,從鄧小平到習近平等領導人早就指出了,不適合中國國情,決不能照搬照抄。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這次講話所說,屬於不能照此改之列,堅決不能這樣改。

中國的國情是什麼?這包括歷史傳統、民族基因、革命經歷和現實需要等諸多方面。根據這樣的國情,從鄧小平1980年8月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起,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就是走的從治黨及至治國的路徑。鄧小平指出,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關鍵,是通過制度的改革和建設主要解決這樣兩個問題:一是改善黨的領導工作狀況﹔二是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改革總的目的要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鞏固黨的領導,有利於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產力。此后,黨就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並且,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更加明確起來。不抓住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這個特點,離開了這個特點,來談論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就隻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路徑

全面從嚴治黨,不僅僅是反對“四風”、懲治貪腐、糾正寬鬆軟狀況﹔更重要的是它進一步強化了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使之進入了新境界。

第一,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視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定,不僅提出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而且強調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規治黨,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干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黨的關於依法治國的文件中,像這樣將黨的建設內容融入法治建設在過去是不多見的。盡管全面從嚴治黨思想是在全面依法治國思想之后提出,但它的靈魂和統領作用在這裡充分展現出來。全面依法治國,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但是,不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全面從嚴治黨,它就根本無法實現。

第二,作為習近平總書記黨建理論創新的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理念,從宏觀戰略言,擴大視域看,首先是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依法治國相結合。思想建黨是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首次提出的思想,在延安整風時強化。制度治黨是同制度治國一起由鄧小平在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講話中首次明確的。據此,黨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治黨和治國緊密相連,決定了堅持黨的領導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的統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領導人民執行憲法和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能力的體現。全黨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這是我們黨的高度自覺,也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具體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堅持這個統一,才能不斷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推進各項治國理政活動的制度化、法治化。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

第三,各級監察委員會的成立,是由治黨及至治國的重要制度創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在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管黨治黨和治國理政經驗,汲取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智慧,將長達兩千多年歷史上那套自上而下的獨立於行政和司法的監察體系作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借鑒,成立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這是對公權力監督的重大改革,既利於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實行全覆蓋,也利於健全黨領導反腐敗工作的體制機制,是約束、監督和制衡權力體制的新探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色。各級監察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正在形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制度的豐富和發展,也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步驟。

由治黨及至治國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路徑,愈益寬廣,愈益走向成熟。

政治體制改革為什麼要堅持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新路徑

從實踐上看,這些年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不僅沒有什麼停擺問題,而且碩果累累,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新路徑。這不僅有力地駁斥了“停擺”論,而且也廓清了社會上的思想困惑,使我們能更加理直氣壯地宣傳我們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獨特路徑和光明前景。

為什麼我們黨堅持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呢?

其一,這是由我們黨的先進性質和執政地位決定的。我們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說到底就是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充分發揮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迸發,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有力保証。這就是堅持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的根本道理。

其二,黨的現實狀況促使我們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鄧小平提出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問題時,黨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官僚主義和特權現象。1980年代前期,經濟犯罪日趨嚴重,鄧小平就提出黨風建設要長期抓,堅決剎住這股風。國內政治風波之后,他明確指出:在這次事件中,沒有反對改革開放的口號,比較集中的是反對腐敗,其目的是用反腐敗來蠱惑人心。但對我們來說,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消除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他對新組建的領導集體作政治交代時說:“常委會的同志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這就更加堅定了我們黨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的決心。

其三,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歷史教訓,使我們黨越來越堅定了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路徑的信心。曾幾何時,社會主義陣營撐起了地球的半邊天,使另一半邊一度聞風喪膽。但有的國家長期固化、不思改革,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后,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這對中國共產黨來說,無疑是觸目驚心的教訓。有鑒於此,我們黨愈益堅定地走由治黨及至治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庄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我們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固化藩籬,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作者為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