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毛澤東詩詞意境升華淺析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6-15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毛澤東詩詞意境升華淺析

廖有明

詩詞意境是指作者審美體驗、情趣、志向和理想與經過提煉、加工的生活形象融為一體后形成的藝術境界。它是作者主觀思維與客觀環境的統一。一首上乘詩詞,必然伴以美妙的意境,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多次引用毛澤東詩詞,貼切順暢,生動形象,增強了講話和文章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增強了作品的歷史厚重感、哲理性,升華了詩詞的意境,給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啟迪。

一、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表達青年毛澤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鴻鵠之志

(一)原詞創作背景及意境。1925年2月,毛澤東從臨時黨中央所在地上海返回湖南韶山,組建了中共韶山黨支部,后遭到湖南當地反動勢力趙恆惕通緝。同年8月,毛澤東決定秘密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時重游了橘子洲頭和岳麓山。金秋時節,面對滔滔北去的湘江碧水和漫山遍野的紅葉,他情不自禁地回憶起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求學歲月,豪情滿懷地填寫了這首詞。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的6年,青年毛澤東博覽群書,與進步同學蕭瑜、蔡和森、陳昌、張昆弟和羅學瓚等人成立了新民學會﹔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主編《湘江評論》,撰寫文章鞭笞封建軍閥反動統治,傳播馬克思主義及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當時,國家處於沉淪與抗爭的十字路口,毛澤東等進步青年風華正茂,血氣方剛,充滿青春活力,革命激情奔放,對拯救民族於水深火熱之中滿懷舍我其誰的一腔宏大抱負。當毛澤東故地重游時,回憶起當年的崢嶸歲月,滿懷豪情地填寫了《沁園春·長沙》一詞。“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出自這首詞中,它是青年毛澤東的勵志之作,長久以來被人民群眾反復吟誦。

(二)引句意境升華。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熱情贊揚毛澤東青年時期就立下拯救民族於危難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鴻鵠之志時,非常貼切地引用了“指點山,激揚文字”詞句。詞句在這裡意境大為拓展,由當年毛澤東寫實拓展到抒發中國共產黨人的情懷: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嫻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正在進行和將要進行許多具有時代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國共產黨人熱愛自己的國土,如何有效保護和開發秀美山河有著科學的規劃﹔中國人民應當對自己建設國家的壯闊歷程通過多種形式發聲,用心講好中國故事。

二、以“雄關漫道真如鐵”反映中國革命、建設的曲折艱難歷程

(一)原詞創作背景及意境。婁山關亦稱太平關,位於貴州省遵義縣和桐梓縣交界處,是四川省進入貴州省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關名源於古代對婁山山脈的稱謂,婁山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拔1576米,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1月29日中央紅軍撤離土城,回師東進,再渡赤水,2月25日經激戰攻克婁山關,重佔遵義城。這場戰斗,擊潰和殲敵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三千余人,取得了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的最大一次勝利。此時毛澤東登上婁山關,放眼千山萬嶺起伏連綿,勝利的喜悅與眼前壯美的景色相契合,靈感突發,一氣呵成填寫了這首《憶秦娥·婁山關》詞。“雄關漫道真如鐵”是這首詞下闋的第一句。用此來描摩婁山關易守難攻的復雜環境。

婁山關地理上可找,方圓面積和高度可量,毛澤東採取虛實結合的藝書手法,將婁山關虛擬化為“雄關”。這句詞的意思是,不要說婁山關堅實如鐵,如今我們紅軍重振旗鼓大踏步地將其跨越了。雄關是指險要關口,在戰場上佔據雄關等軍事要沖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我國除婁山關外,黃洋界、潼關、雁門關、居庸關、山海關和嘉峪關等,都是易守難攻的險要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甘肅省嘉峪關市,市名取自關名,曾被清朝肅鎮總兵李廷臣稱為“天下雄關”。為此,該市現設置了雄關區。

毛澤東在詞中沒有直接用婁山關,而是將其虛擬化為“雄關”,意境大為拓展。詩人站立婁山關頭,觸景生情,自然聯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特別是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勢力是那樣的凶殘,黨和紅軍披荊斬棘,艱難前行,涉險灘,闖隘口,用“雄關漫道真如鐵”來喻指中國革命之路的艱苦曲折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二)引句意境升華。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閉幕不久,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大型展覽《復興之路》時,發表了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毛澤東詞“雄關漫道真如鐵”來回顧中華民族的昨天,給人以深刻的教育。引用“雄關漫道真如鐵”這句詩,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軍事含義,是要告誡世人一個基本事實: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終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開始了謀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偉大進軍。

從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一方面封建君主仍掌控國家政權,另一方面帝國主義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歐美列強紛紛通過資本、文化、宗教等輸入在我國劃分勢力范圍。1840年至1949年的110年,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形態在世界各國是罕見的,摧毀這種社會形態的根基必須依靠億萬人民參加的徹底的民族民主革命。

為了改變國家積貧積弱、人民任人宰割和民族四分五裂的狀況,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進行了前仆后繼的抗爭。中國革命、建設事業是既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又符合中國歷史發展邏輯的接續奮斗過程。習總書記將中華民族的昨天比喻為雄關漫道真如鐵,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意思:

1.推翻封建社會統治根基好比“雄關漫道真如鐵”。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極大地窒息了中國廣袤國土的生機與活力。中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就進入封建社會直到1911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推翻了清王朝少數統治者,在古老的中國大地引進了民主共和思想。這一社會形態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我們黨是孫中山先生開創事業的繼承者,它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了對外摧毀殖民統治和對內革除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

⒉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好比“雄關漫道真如鐵”。1925年孫中山病逝后,蔣介石利用中山先生的信任建立起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國民黨政權。我們黨處於幼年,雖然代表著中國廣大勞苦大眾的利益,但與國民黨政權進行武器斗爭,實力上處於劣勢。特別是1927年蔣汪合流、大肆屠殺共產黨人、1934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湘江戰役紅軍將士的重大犧牲,幾乎將我們黨和紅軍推向絕境。但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被敵人的屠刀所嚇倒,我們的前輩擦干了眼淚,掩埋了戰友,又繼續與凶殘的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摧毀了國民黨苦心經營的反動統治,迎了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我們黨領導武裝斗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如同突破萬丈雄關天塹。

⒊滌蕩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好比“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國近代110年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形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一方面封建主義思想和現象根深蒂固,缺乏民主﹔閉關鎖國,固步自封﹔毒品泛濫,巫術盛行,廣大勞動群眾的喜怒哀樂在文學藝術上鮮有反映等。黨擔負著在廣袤的國土和億萬人民中滌蕩封建和殖民文化,推廣和建設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主體內容的新民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任務,其艱巨性如同“雄關漫道真如鐵”。

⒋克服黨內錯誤思想好比“雄關漫道真如鐵”。我們黨是在蘇聯十月革命影響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本國實踐相結合的條件下登上歷史舞台的。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多次受到左和右傾錯誤的嚴重干擾,造成了重大損失。比如,在大革命時期,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為投降主義在黨的領導機關佔據統治地位。在國民黨反動集團大肆屠殺共產黨人時,黨和人民不能組織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歸於失敗。毛澤東思想是全黨經過與“左”和右傾主義頑強斗爭后被實踐証明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正確理論、方針政策的總結。

三、以“人間正道是滄桑”揭示開拓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

(一)原詩創作背景及意境。人間正道是滄桑”出自毛澤東1949年4月寫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句中“滄桑”是成語“滄海桑田”的省略語,本意是縱觀自然界,地球的內部運動,使無邊大海變成了種植桑樹的田地,種植桑樹的田地又變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變化激烈、社會事物變化莫測,人生無常﹔也比喻世事變化的急劇而迅速。毛澤東化用了這個典故,賦予其鮮明的政治含義:如果老天爺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給廣大勞苦大眾帶來的黑暗統治和殘酷壓榨,也會因過度悲傷而變得衰老不堪。但人類社會總是不斷地變革、發展和前進,光明終究戰勝黑暗,這是必然規律。

(二)引句意境升華。黨領導人民經過28年的浴血奮斗,從根本上推翻了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的反動統治,將大地主、大官僚控制的經濟改造成全體人民所有的經濟,建立了新中國。中國共產黨人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領導人民經過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初步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取得重要進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軍,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拓展到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一切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都在改革之列,開啟了謀求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變革,中國人民不但站起來而且初步富起來了。

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建設和改革大業已經走過了66年的輝煌歷程。社會主義事業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也包括黨的建設﹔既包括經濟基礎也包括上層建筑,既包括生產力也包括生產關系。改革雖然已經進行了30多年,但這一歷史進程仍在繼續,不可逆轉,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目前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和積累的根本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毛澤東詩句“人間正道是滄桑”,來展示中華民族的今天,是要告誡世人一個基本道理:人類社會總是遵循自己的變化規律發展的。滄海變桑田,人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的歷史責任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順應社會進步潮流,使主觀意願符合客觀實際,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推動歷史前進。1975年董必武在重病時賦詩“徹底革心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體現的也是這種寬廣情懷。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不斷艱辛探索,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6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能夠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所指的人間正道,從歷史到現實一路走來,至少包括以下歷程:一是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是“人間正道”﹔二是艱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人間正道”﹔三是開拓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間正道”﹔四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人間正道”﹔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和全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間正道”。

四、以“風景這邊獨好”來點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

(一)原詞創作背景及意境。1934年毛澤東在江西會昌“養病”期間,填寫了《清平樂·會昌》一詞,“風景這邊獨好”即是此詞中的一句。盡管當時毛澤東處於事業的低谷,但他深信,自己提出的正確軍事戰略主張經過第一至四次反“圍剿”勝利的檢驗,終究會得到全黨和紅軍指戰員的接受,他對革命終究要勝利深信不疑。“風景這邊獨好”是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深情贊美,也是對中央紅軍即將進行曠古未有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實現戰略轉移,變戰略被動為主動形勢的熱切展望和期盼。

(二)引句意境升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月1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毛澤東“風景這邊獨好”來點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呈現出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經過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后,在古老的東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盡顯獨有的活力,為世界上一切不懷偏見的政治家和學者所公認。中華民族正處於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更接近走向偉大復興的時期。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體系成為當今世界的一門顯學。用“風景這邊獨好”來揭示當代中國的走向和情勢恰如其分。習總書記筆下的風景,已經遠遠超出了當年毛澤東看到的會昌城外郁郁蔥蔥的山巒,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960萬平方公裡國土上所展示出的勃勃生機和發展前景。

五、以“不到長城非好漢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增強“三個自信”

(一)原詞創作背景及意境。“不到長城非好漢”出自毛澤東詞《清平樂·六盤山》,意思是說沒有到達長城的人就不能算作英雄。1935年8月,毛澤東與張國燾另立中央、分裂紅軍的機會主義錯誤進行堅決斗爭后,率中央紅軍一方面軍繼續向陝北革命根據地挺進。同年9月初翻過四川岷山進入甘肅南部。此時,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陝北革命根據地,在寧夏固原六盤山一帶建立防線,企圖阻止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合。中央紅軍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率領下攻克甘肅通渭、平涼后,進入寧夏固原。9月7日在隆德縣六盤山前擊敗了國民黨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在戰斗勝利的激勵下,紅軍士氣高昂,一鼓作氣翻越六盤山,當月下旬到達陝甘邊區,實現了與劉志丹、習仲勛領導的陝北紅軍在吳起鎮會師,中央紅軍勝利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給黨中央將革命大本營放在陝北舉了奠基禮。同年10月,毛澤東揮筆填寫了《清平樂六盤山》,抒發了徹底戰勝敵人,將人民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也留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千古名句,表達了黨與紅軍北上奔赴抗日前線的意志和決心,同時也包含有對制造分裂、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的張國燾的強烈憤慨。

(二)引句意境升華。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要求全黨下定決心,排除萬難,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繼續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時,引用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站在我們民族走過的漫長歲月的視角,從現在起,到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已經是近在咫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同呼之欲出的一輪紅日﹔到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建成中等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隻有30多年光陰,如同已經看到地平線的一艘巨輪,即將到達彼岸。在習總書記筆下,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夢想,也是前行方向上的“長城”。奮力到達並登上這段“長城”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民族和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和承擔的歷史責任。

六、以“亂雲飛渡仍從容”喻指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國際金融危機等困難的自信

(一)原詩創作背景及意境。“亂雲飛渡仍從容”出自毛澤東1961年9月9日所寫《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這一天,正值湘贛邊界秋收起義34周年紀念日,也是黨中央在廬山召開工作會議期間。在毛澤東主持下,會議分析討論就經濟形勢,分析了貫徹對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情況,對促進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協調發展。但當時,國際形勢趨緊,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面臨“新月型包圍圈”、西北部邊境也存在安全威脅。此時的毛澤東,憂心如焚,但鎮定自若。“亂雲飛渡”是指天空紛紛擾擾的亂雲飛快地渡過去,比喻國內自然災害的侵害、國際敵對勢力的破壞所造成的各種困難紛至沓來,情勢危急。但毛澤東及其黨中央領導集體,對困難形勢早有對策,胸有成竹,表現出從容應對,表現出“仍從容”的氣概。

(二)引句意境升華。今天國際國內形勢和內外部建設改革條件已經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亂雲飛渡”的內涵與當年毛澤東詩中喻意也有很大的不同。習近平總書記論述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東方大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世所罕見,引用了“亂雲飛渡仍從容”。這裡“亂雲飛渡”包括多方面內容,既可能是國外敵對勢力的干擾破壞,也來自國內消極因素,自然災害、重大公共疾病、傳統的和非傳統的影響安全因素,等等,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因素比過去劇增,“亂雲飛渡”的時間更長,范圍更廣,撥開亂雲的難度更大。曾幾何時,“中國必跨”、“中國必霸”和“中國責任”等奇談怪論甚囂塵上﹔西化、分化和遏制中國的圖謀遠未消失,並呈愈演愈烈之勢。在這多重壓力面前,經過了長期戰爭洗禮、建設和改革錘煉的中國共產黨人,處變不驚,沉著應對,表現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閑庭信步“仍從容”的高度自信。

(本文作者廖有明,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銀監會《中國農村金融》雜志社社長兼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