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澤東兩首詞中的“中國夢”感悟

作者:    發布時間:2015-12-16   
分享到 :

讀毛澤東兩首詞中的“中國夢”感悟

何聯華

毛澤東詩詞是中華優秀詩詞文化的杰出承傳,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奮斗歷程和經驗教訓的詩意記錄,是中華兒女近百年來偉大理想和宏偉抱負的藝術載體,是為中國人民從事各項事業增添正能量的價值取向,也是今天我們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思想寶庫和精神動力。

毛澤東詩詞中的“夢”的意象,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明寫的夢,一種是比喻的夢。明寫的夢,從《毛澤東詩詞集》中得知大約有四處,即“一枕黃粱再現”(《清平樂·蔣桂戰爭》),“別夢依稀咒逝川”(《七律·到韶山》),“我欲因之夢寥廓”(《七律·答友人》),“螞蟻緣槐夸大國”(《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至於比喻的夢,象征的夢,引伸的夢,現實的夢,理想的夢,則每首詩詞皆有,幾乎無處不在。明寫的四處夢,一為“黃粱夢”,二為詛咒夢,三為希望夢,四為諷刺夢。一、四兩夢,都是唐人小說《枕中記》和《南柯太守傳》中的諷喻故事﹔二、三兩夢一為歷史的噩夢,一為現實的美夢。明寫的夢和比喻的夢,它們構成了毛澤東詩詞中的豐富的“中國夢”意象。本文著重就毛澤東兩首詞中的“民族團結夢”和“世界大同夢”談點讀后感悟。

一、萬方樂奏的“民族團結夢”

“萬方樂奏有於闐”——這是毛澤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中的句子。全詞是:“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詩人興會更無前。”這是195010月國慶節觀看新疆等地民族歌舞團進京匯演后,步柳亞子原韻而“奉和”的詞作。柳亞子在《浣溪沙》詞的小序中說:“十月三日之夕於懷仁堂觀西南各民族文工團、新疆文工團、吉林省延邊文工團、內蒙古文工團聯合演出歌舞晚會,毛主席命填是闋,用紀大團結之盛況雲爾!”這段文字清楚地交待了此詞的創作緣起。其中“毛主席命填是闋,用紀大團結之盛況雲爾”一句,不但點出了柳詞的主旨,同時也道出了毛澤東和詞的題旨。不過柳詞的主旨除了歌頌“弟兄姊妹舞翩躚”和“百族共駢闐”之外,還有對領袖毛澤東的贊美:“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而毛澤東的和詞除了對“百年魔怪”的詛咒之外,更主要是謳歌各兄弟民族的和睦團結與歡樂,贊頌“大團結之盛況”!毛澤東此時不僅敦請柳氏創作“大團結”詩詞,而且自己欣然奉和,這顯然同以他為代表的國家領導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戰略國策眼光分不開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多民族共同體。尤其是進入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告訴我們,帝國主義列強總是利用我們國內民族之間的矛盾來分裂欺侮我們。各民族間的不團結,是“百年魔怪舞翩躚”的根本原因之一。中國共產黨人建黨初期就提出了“反對民族壓迫、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張。毛澤東早在1929年初所擬的《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中就有“統一中華,舉國稱慶。滿蒙回藏,章程自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的民族觀念。20年后的19491023日,毛澤東在起草的《中央關於新疆問題給彭德懷的電報》中,更明確地強調:“人民解放軍隻有和維吾爾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建立兄弟般的關系,才有可能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疆。”這就將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聯系在一起了。這個思想,他在1957年又有了更完整的表述,即“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証。”這也是毛澤東對我國各民族人民長期共同斗爭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而另一方面,當新生的共和國剛滿周歲,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外部敵對勢力,正對我們年輕的人民共和國進行孤立、封鎖、甚至將戰爭之火燃燒到鴨綠江邊,所以我們在歡慶勝利之時,一定不能忘記落后就會挨打,不團結就會被欺侮的歷史教訓﹔中華各族兒女的民族團結,應當成為我們的根本國策。毛澤東囑柳亞子填詞“紀大團結之盛況”的目的,應該說也有團結御敵之意。柳亞子當即領悟了毛澤東話中的要意。他不僅描繪出了“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的民族大團結盛況,而且還揭示出了之所以能有歡慶勝利的“良宵盛會”的緣由:“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從字面上看,這句詩似乎有點過分突出領袖個人作用之嫌,但寫詩嘛,所謂“一人領導”,只是詩人選用的代表那個時代、那個階級、那個群體的一個意象符號而已。況且這也完全符合歷史事實。設想如果沒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領各族兒女前仆后繼、英勇奮斗,哪有“百族駢闐”和“良宵盛會”呢?不過毛澤東的和詞卻蕩開了柳詞的“一人能領導”之意,而化用唐人李賀的詩句,用“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於闐”兩句生動形象地作了回答。尤其是他將柳詞中的僅表聚會、會聚之意的“駢闐”一詞,機巧地轉化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一個縣名“於闐”,進而借指新疆維吾爾族以及所有兄弟民族及其表演的音樂舞蹈節目,真可謂匠心獨運、令人稱絕。因為“於闐”一詞,不僅不顯痕跡地表達出了詩人的“紀大團結之盛況”的創作題旨,而且它與柳詞中將哈薩克族民間歌舞節目“月兒圓”借指為所有少數民族歌舞的手法正好契合——你用哈薩克,我用維吾爾,也正算是與柳詞作了“奉和”了!

毛澤東的《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這首詞,可以說是全部毛澤東詩詞中唯一一首直接謳歌中華民族大團結、表達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族團結之夢的詩篇。它也形象地彰顯了早在建國之初,國家領導人就清晰地認識到民族團結是黨和國家解決民族問題和協調民族關系的一項根本原則和基本國策。所以“民族團結”這個夢,直到今天,它仍然啟示我們,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民族問題無小事﹔中華民族要富強,要振興,就必須凝聚各民族智慧,通過民族大團結來得以實現,否則民族分裂,社會不穩,就會嚴重影響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各項事業的成敗。

二、寰球涼熱的“世界大同夢”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是毛澤東詩詞中的另一個重要夢想,也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的美好夢想。這個夢想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最早提出來的。是他對中華先民社會發展理念的歷史總結。儒家傳世弟子西漢戴聖編纂的《禮記·禮運》篇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從這段引文中,我們得知,大同理想,大同世界,它不僅是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但又不只是一種純理念化的理想),而且具體勾勒出了古人對諸如社會制度、管理體系、人際關系、社會保障、勞動制度、社會道德等層面的理想社會景象。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絕對是人類社會文明理念的最高思想境界。這份老祖宗的優秀思想文化遺產,滋養著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走向文明之路。太平天國失敗30多年后,康有為就寫出了著名的《大同書》,向往著世界大同、天下為公,希望沒有階級、一切平等。民主革命的先軀孫中山先生,接著又提出“天下為公”的更為深廣的大同理想。他的“三民主義”就有“民有、民治、民享”的內容,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可以說他的“三民主義”就是在追求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

毛澤東的“大同世界夢”,是中國傳統儒家理想、西方民主觀念與馬克思主義現代思想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中國國內革命與國際戰略思想的重要思想來源。只是毛澤東的“大同世界夢”與前人的大同夢是有明顯差別的。首先,毛澤東的“太平世界”比先人所理解的“大同世界”的地域概念范圍更為寬廣。中華先民的“大同世界”指的是神州大地之內的“九州”,即我國上古行政區劃的概念﹔而毛澤東的“大同世界”即指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包括全世界各地的五洲四海。其次,毛澤東的“大同世界”與前人所理解的概念內涵顯然不盡相同。193810月,他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遺產。”這是他對先人和前軀者表達的敬意。毛澤東這時是站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中國無產階級立場上講話的。因社會性質、階級關系、革命任務、奮斗目標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手段、途徑的種種不同,所以,毛澤東與前人對“大同世界”的不同解讀是完全可以想見的。

193510月,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親自率領下,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在紅軍到達陝北時,毛澤東寫下了英雄史詩《七律·長征》,隨后又寫下了《念奴嬌·昆侖》,“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就是這首詞中的句子。該詞以“昆侖”為題,借昆侖山脈的高大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抒發了中華兒女的崇高理想和雄偉抱負。這是毛澤東又一次用詩詞語言表達他的宇宙觀和人生觀。早在19184月他就寫下了“要將宇宙看稊米”(《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的詩句。上個世紀60年代初他又寫了“小小寰球”(《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句子。這再次証明毛澤東的“太平世界”在地域視野上的確比先民、前人眼睛中的“大同世界”“神州大地”要廣闊得多。

“環球同此涼熱”是《昆侖》詞的重要題旨。它的字面意思,就是要讓地球上的人類寒暑相同、涼熱與共﹔它所蘊涵的意義就是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爭,沒有殺戮,在民族平等中和諧相處,共享大同世界的發展成果,也即過去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共產主義社會的藝術表達。

但是如何實現這個“環球同此涼熱”的世界大同理想呢?盡管前有馬恩開出的理論處方,后有俄國人的初步實踐,但中國人如何結合自己的國情去行動呢?毛澤東除了從革命理論上的卓越創造和革命行動上的艱苦探索之外,他還通過詩詞創作,藝術地表達了自己的浪漫理想和博大情懷。

面對“昆侖”這座“橫空出世”、高大險峻、連綿不斷、終年積雪的龐然大物,面對冬日給人類造成“周天寒徹”、萬物凋零,夏日造成“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巨大災難和痛苦的昆侖,歷史上有誰對它的“功”與“過”進行過“評說”呢?如今作為經過了二萬五千裡長征的軍事領導者、親臨眺望者、先行探路者的詩人毛澤東,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和擔當來“評說”昆侖,來說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抱負來。毛澤東是如何“評說”昆侖的呢?我們從他的“評說”中可以獲得哪些感悟呢?

首先,我們明確了詩人“評說”的主要矛頭所指——昆侖的“千秋功罪”。而詩中所說的“千秋功罪”又主要指的是“夏日消溶”、“江河橫溢”所造成的罪孽的一面,“功”的一面未說,詩人明顯是借此喻指制造人間的戰爭、掠奪與剝削的帝國主義。這一點,詩人后來在給《昆侖》作注時說得很明白。他說:“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這個解釋無疑是准確的。因為當年紅軍長征的一個最基本的口號就是“北上抗日”,就是要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共同趕走日本帝國主義。同時大家知道,反帝反封建,也是中國整個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務。不僅如此,直到建國后幾十年,毛澤東還在他的詩詞創作中經常寫出提醒和激發人民的詩句:“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虫,全無敵。”(《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裡埃。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這些都是毛澤東向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發出的反對霸權主義、消滅世間“害人虫”、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偉大召喚。

其次,詩人“評說”昆侖的目的,就是要征服昆侖,改造昆侖,讓昆侖為人類造福。他要用“倚天”的“寶劍”,把莽“莽昆侖”“裁為三截”。這雖是詩人從神話幻想和身臨實景、眺望昆侖中激發出來的一種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想,但改造自然,愚公移山,讓自然為人類服務的思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要趨利避害,化害為利,則是毛澤東一貫的思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毛澤東曾高唱過“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且還幻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水調歌頭·游泳》)。此外,他還提出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偉大夢想。這些傳奇的夢想,如今都一一實現了,都變成了造福人類的光輝現實。而唯獨“三截”昆侖這個夢想,無論從自然層面還是從社會層面來說,至今都還未能實現。至於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何種途徑實現,尚不得而知。但不管怎麼說,發展科學技術,激發群眾智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還是有可能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嘛!

其三,毛澤東“評說”昆侖,就是要抒發共產黨人的一種胸懷和氣概。這種胸懷和氣概,就是天下為公、心懷世界人民,讓世界人民共享革命和建設的成果。詩人用藝術形式表達,就是要把“三截”后、即改造好了的“涼熱”適度的昆侖,“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這該是何等偉大的胸懷和氣概!這裡面似乎有這幾層意思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以毛澤東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天下為公、先人后己的國際主義者,他們所遵循的就是共產黨人隻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理想信念﹔二是將帝國主義利益集團與廣大人民群眾區分開來的觀點﹔三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修正自己的思想理念。這后兩點,有詩人自己在創作《昆侖》20多年后的195812月重新為這首詞所加的注文為証:“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樣,美、英、日都涉及了。”遭受過近百年來帝國主義欺侮、14年抗戰的磨難和付出幾千萬中國人生命的慘痛代價之后,毛澤東竟還能如此寬容大度!他不僅要將改造后的“昆侖”為中國人民造福,而且還想到了歐洲、美洲和亞洲的人民,尤其是“忘記了日本人民是不對的”這一句,它將日本統治集團、特別是當年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與“日本人民”作了明顯的區別。這種寬容、磊落的胸懷,不正是共產主義者解放全人類的國際主義胸懷嗎?

物換星移,世事變遷。毛澤東離開我們近40年了,他創作《昆侖》詞的時間已過去80年了,人們現在常用的代替詞語多是諸如“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唯一超級大國”、“操縱國際秩序的國家”、“控制話語權的國家”、“不願放棄霸權的國家”等等。現在人們提到關於國家與國家關系層面的用語,多是談判、協商、友好、合作、互利、雙贏等等。今天人們最希望聽到的詞語則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公平合理,平等互利,彼此尊重,共同發展等等。不過,人們的耳邊也不時聽到從域外個別國家發出來的諸如“制裁”、“封鎖”、“圍堵”、“遏制”、“再平衡”等帶威脅性的不和諧之音。至於對於“顏色革命”之類的和平陷阱,人們當然更不能不隨時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