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長水:學習鄧小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思想

——學習鄧小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思想

作者:蔡長水   發布時間: 2012-07-09   
分享到 :
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學習鄧小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思想
蔡長水

鄧小平從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的高度出發,揭示了腐敗現象產生的根源,闡明了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與反腐倡廉的辯証統一關系,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且系統地提出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對腐敗的思路、原則、方針和方法,為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一、執政黨的黨風和反腐敗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鄧小平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執政以后,他在思考黨和國家全局性的重大問題時,其注意力從沒有離開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問題。他根據各個時期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地分析了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表現形式和特點,嚴肅地指出了它對黨和國家的嚴重危害。建國之初,他強調要防止黨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他認為,我們進了城,執了政,黨員具備了做官的條件,因此,很容易使我們同志沾染官僚主義的習氣、很容易在共產黨員身上滋長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不是比過去減少而是比過去增加了。針對這種情況,他強調必須堅持黨的優良傳統,經常注意進行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斗爭,經常警戒脫離實際和脫離群眾的危險。這樣,才能使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鑒於“文化大革命”對黨特別是對黨的作風的嚴重敗壞,以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正之風的滋長、發展,鄧小平把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提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他指出,“四人幫”確實把我們的風氣搞壞了,弄得我們黨內同志不敢講話,尤其不敢講老實話,弄虛作假。因此.“在目前的歷史轉變時期,問題堆積成山.作百端待舉,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同時,他還針對改革開放之初黨內出現的假公濟私、開后門、特別是特權現象等,嚴肅指出:“搞特權、特殊化,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損害黨的威信,如不堅決改正,勢必使我們的干部隊伍發生腐化。“如果不堅決搞好黨風,進一步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就可能出現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亂子,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在剛剛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就遇到嚴重的障礙。”他還指出,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著眼於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而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因此,鄧小平尖銳指出:“我贊成陳雲同志講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起,針對不正之風趨於嚴重,特別是經濟犯罪活動和腐敗現象日益突出,鄧小平又進一步指出,這股風如果不剎住,確實有“改變面貌”甚至“變質”的危險。他深刻地分析了腐敗現象迅速滋長的形勢及危害。要求採取堅決的措施加以制止。他指出:“開放、搞活,必然帶來一些不好的東兩,不對付它,就會走到邪路上去。“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面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活動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嚴重情況,不是過去‘三反’、‘五反’那個時候能比的。”“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剎住這股風,那麼,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經濟建設這一手我們搞得相當有成績,形勢喜人……但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因此他認為,我們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這兩件事結合起來,對照起來,就可以使我們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獲得人心。

二、黨風建設和反腐敗貿穿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根據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問題,以及腐敗現象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明確指出,反對腐敗,打擊經濟犯罪是一項長期的經常的工作,至少伴隨到實現四個現代化那一天。“開放、搞活政策延續多久,端正黨風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糾正不正之風、打擊犯罪活動就得干多久”。他強調:“我們要反對腐敗,搞廉潔政治。不是搞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要堅持兩手抓的方針,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經濟犯罪活動,這兩手都要硬。這樣,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為我們確立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必須堅持長期作戰的思想,確立了黨風廉政建沒和反腐敗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想。這首先因為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根源和復雜的因素,而這些根源和因素不是短時期所能消除的。第一,我國是一個封建社會歷史很長的國家,封建主義思想和其他剝削階級思想的影響將長期存在,並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實踐表明,在執政、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條件下,一些干部中存在的等級觀念、特權觀念、宗族觀念、官本位的思想等封建傳統觀念,都可以從黨內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的案例中找到它們內在的聯系性,正是這種封建落后的傳統觀念影響著黨風、助長著腐敗現象的滋生。第二,實行改革開放,我們在吸收國外的先進思想文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一些消極腐朽的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會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我們的社會,對一些黨員干部的思想價值觀產生沖擊,成為滋生腐敗的誘因。第三,巾場經濟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民主、平等、競爭、務實、效率、創新等觀念,為塑造人們良好的思想風貌,端正黨風,防止和反對腐敗,發揮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具有商品經濟的一般特征,它不可能完全消除市場運行中的盲目性和自發性.因此,市場經濟的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惡性競爭、弄虛作假等負面因素,也必然會影響人們的思想,不僅會侵蝕到經濟領域,還會滲透到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之中。第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經歷一個艱難的相當長的新舊體制轉換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制度、法制和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加上工作上存在的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會給腐敗現象滋生以可乘之機.上述種種情形表明,產生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因素和根源是多方面的,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而這些因素和根源又不是自然可以弱化和消除的,必須創造各種條件,比如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化、制度和法制的健全、教育和監督的強化等等,才能逐步得以解決。要消除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根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的綜合治理的過程。由此決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沒是相輔相成、辯証統一、互為條件的,它們部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之中。忽視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實現我們的歷史使命和宏偉目標。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保証,“沒有打擊經濟犯罪活動這一手,不但對外開放政策肯定要失敗,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也肯定要失敗。有了打擊經濟犯罪活動這一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就可以沿著正確的方向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提供強大的動力和物質基礎。發展經濟、深化改革、創新體制,為從根本上遏制和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創造條件,為從源頭上懲治腐敗提供制度上和物質上的保証。所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分割的任務。要保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必須深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必須圍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行。

三、黨風建設和反腐敗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

1986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新西蘭總理朗伊時指出:“實行開放政策必然會帶來一些壞的東西,影響我們的人民。要說有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我們用法律和教育這兩個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加強黨風建設和反腐敗必須以強有力的思想教育為基礎和前提。大量事實表明,一些干部風氣不正,甚至蛻化變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最根本的是思想路線、思想意識上出了問題,是從思想上的蛻化變質開始的。因此,加強教育,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特別是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對於端正黨風,防止和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有效地進行反腐敗斗爭,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鄧小平認為,這種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教育,要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精神狀態上有顯著的進步,黨員為人民服務而不謀私利的覺悟有顯著的提高,黨和群眾的關系有顯著的改善。其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一是理想信念的教育。我們要對干部和人民進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教育。而“其中我們最強調的,是有理想。……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我們說人的因素重要,是指認識到自己的利益並為之而奮斗的有堅定信念的人。所以,黨員、干部要講信念,軍隊要講信念,人民中間、青年中間也要講信念。在今天,黨和政府愈是實行各項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視、愈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道德。否則,我們自己就會在精神上解除武裝,各種錯誤的思想乘隙而入,從而走入歧途。二是加強紀律和法制教育。鄧小平在強調理想教育的同時,還特別強調紀律和法制的教育。他認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要求大中小學的學生從入學起.工人從入廠起,戰士從入伍起,工作人員從到職起,就要學習和服務各自所必須遵守的紀律。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上電要進行這個教育,在黨內和領導干部中更要進行這種教育。三是艱苦奮斗和奉獻精神教育。鄧小平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作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具備的四個前提之一,他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傳統,艱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要告訴我們的人民,告訴共產黨員,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了,仍然應當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堅持這個傳統,才能抗住腐敗現象,有助於克服腐敗現象。他說,建國以來我們一直講艱苦創業,后來日子稍微好一點,就提倡高消費,於是,各方面的浪費現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麼違法亂紀和腐敗現象等等,都出來了。我們一定要保持和發展革命戰爭年代那種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精神,堅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

加強制度和法制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另一重要手段。依靠制度和法制來加強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是鄧小平對執政黨建設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他總結了建國以來黨和政權建設的經驗教訓,認為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帶有根本性。他指出,克服特權現象、反對腐敗,“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與此同時,他還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他認為“現在從黨的工作來說,重點是端正黨風,但從全局來說,是加強法制”,“沒有法制不行”。反對腐敗,解決社會上各種丑惡現象,“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鄧小平還為如何加強制度和法制建設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第一,要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和制度,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設的黨的建設新路。第二,要加強立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上個世紀80年代初,針對當時我國法制建設的狀況,他指出.現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往往把領導人的話當作“法”。所以,應該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如工廠法、森林法、草原法、環境保護法、勞動法、外國人投資法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第三,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黨員在黨章和黨紀面前人人平等。反對凌駕於制度和法律之上的特權現象。第四,要健全監督制約機制。我們需要實行黨內監督,也需要來自於人民群眾和黨外人士的監督。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把群眾監督與專門機關監督結合起來。第五,要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真正使廠大群眾、特別是領導干部懂得法律、執行法律、維護法律。

四、黨風建設和反腐敗,要從領導干部抓起,從群眾身邊的具體問題抓起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同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也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決定因素。鄧小平指出:“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如果黨的組織把群眾的意見和利害放在一邊,不聞不問,怎麼能要求群眾信任和愛戴這樣的黨組織的領導呢?如果黨的領導干部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不遵守黨紀國法,違反黨的原則,鬧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門,鋪張浪費,損公利私,不與群眾同甘苦.不實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從組織決定.不接受群眾監督.甚至對批評自己的人實行打擊報復,怎麼能指望他們改造社會風氣呢!因此,他反復強調端正黨風,反列腐敗,先要從黨政機關、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抓起。這是由他們的地位、作用和影響決定的。一是領導干部對黨的優良作風的形成、發展和傳播起關鍵作用。比如,我們黨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艱苦奮斗、求真務實、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等優良作風,都是各級領導干部在實踐中身體力行的成果。沒有廣大干部以身作則的親自實踐和示范作用,就不可能有優良的作風。二是領導干部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黨的各項工作要由領導干部有成效地領導和組織才能完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同樣也有賴於領導干部發揮領導和組織作用。鄧小平強調領導干部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堅強的決心,把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的這種大事辦好。三是領導干部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重點對象。現實表明,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主要表現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鄧小平指出:“要講特殊化,恐怕首先表現在高級干部身上。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高級干部都是這樣,我們的許多高級干部是很艱苦朴素的,但確實有些人特殊化比較厲害。這種情況,在中下層干部中也有。”反腐敗斗爭揭露出來的案子,多數也涉及到領導干部,甚至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也不在少數。所以、對領導干部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而領導干部自身必須做到廉潔自律、清正廉明。四是領導干部自身黨風不正和發生了腐敗現象對黨內外影響很大。盡管腐敗的干部是極少數,但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的腐敗,則是“丑名遠揚”,影響極壞,如成克杰、胡長清、慕綏新、馬向東、王懷忠等腐敗分子,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嚴重敗壞了黨的形象。

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從領導干部抓起,同時還要從群眾身邊的具體問題抓起。領導干部的腐敗畢竟是少數,但是在干部隊伍中,為政不廉,利用職權佔便宜,侵犯和損害群眾的利益則是相當普遍的,比如,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以各種名目收紅包、收贊助費、收支持費,以及吃拿卡要,鋪張浪費,搞徒有其名、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等。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已經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所以,要從群眾身邊的事情抓起,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具體問題,以取信於民。鄧小平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設,抓黨風、社會風氣好轉,必須狠狠地抓,一天不放鬆地抓,從具體事件抓起。”“要扎扎實實傲幾件事情,體現出我們是真正反對腐敗,不是假的。“最近,黨中央抓了拖欠農民工工資、教育亂收費等問題,群眾很滿意。胡錦濤同志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能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必須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

(來源:《前線》2004年第7期)

聯系我們 網站聲明 版權信息 留言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