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先鋒

李大釗:中國革命的“播火者”

作者:劉 穎    發布時間:2020-10-20   
分享到 :

“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獲罪戾,則釗實當負其全責。”1927年4月,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在獄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寫下的《獄中自述》,也成為他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絕唱。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889年,1913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並在那裡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學說。當日本帝國主義向北洋政府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后,李大釗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迅速傳遍全國,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

李大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1916年回國后,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他,他先后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和演說,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李大釗“崇信共產主義”,經常“知有主義不知有家”。他在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教授期間,每月薪水超過200大洋。但他毅然將收入的2/3用於革命事業,剩下少部分用以資助困難學生和窮苦百姓,然而,這些慷慨義舉卻導致他家裡常常面臨“斷糧”的窘境。為此,校長蔡元培專門囑咐會計,發薪水時留一部分直接給李大釗夫人趙紉蘭,以維持他們一家的基本生活。五四運動前后,李大釗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播撒真理的“火種”:將《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編成“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協助北京《晨報》副刊開辟“馬克思研究”專欄,發表一系列介紹馬克思生平、學說和貢獻的文章﹔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的傳播階段……李大釗的這些努力與探索,為中國革命者立起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也為中國革命樹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曾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0年初,李大釗等革命家就開始商議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秋,他領導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積極推動建立全國范圍的共產黨組織。1921年3月,李大釗撰文號召全國的共產主義者“急急組織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是“平民的勞動家的政黨”,要擔負起“中國徹底的大改革”的責任。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的大力宣傳、發起建立的團體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李大釗是中國革命運動的重要領導者。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地區黨的工作,同時擔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區分部主任,在黨的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他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掀起了北方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他認為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確提出將“浩大的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在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后,他親自出面做馮玉祥等國民軍將領的工作,推動他們參加國民革命。1922年至1924年,他受黨的委托,奔走於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李大釗還領導北方黨組織配合五卅運動和北伐的勝利進軍,開展反帝反軍閥斗爭,為大革命的勝利推進作出了卓越貢獻。1927年4月6日,李大釗不幸被捕入獄。在獄中,李大釗受盡酷刑卻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他第一個走上絞刑架,高喊“共產黨萬歲”從容就義,時年38歲。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作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之一,李大釗在其短暫的一生中,致力於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鞏固與發展,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作出了杰出貢獻。“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李大釗甘為革命拋頭顱洒熱血的英雄精神,必將永載史冊、歷久彌新。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