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歷史揭示了什麼?

作者:王志民     發布時間:2021-07-09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87年前,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團結帶領陝甘邊區軍民艱苦奮斗、浴血奮戰,開辟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不斷發展壯大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成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成為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后來又進一步發展成為黨中央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孕育形成了南梁精神,這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政治資源。

始終以革命大局為重,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歷史

南梁精神,是在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杰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陝甘邊區軍民,不斷進行配合、聯合、整合的歷史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陝甘邊區共產黨人始終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顧全大局、忍辱負重,以“隻知有黨,不知有其身”的忠誠品格,堅決維護黨和軍隊的團結,確保陝甘紅旗不倒、革命根據地屹立不敗。

1934年7月,劉志丹、習仲勛等領導的紅軍部隊和謝子長等率領的陝北游擊隊會合后,自覺聯合,統一決策,並派紅26軍主力北上,支援陝北革命斗爭。1935年初,陝北省蘇維埃政府和紅27軍成立后,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實行統一指揮領導,互相支援配合,形成統一而強大的陝甘革命根據地。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斗爭取得勝利后,上海中央局和北方局代表無端指責革命根據地領導人“右傾機會主義”“逃跑主義”。對此,劉志丹、習仲勛等堅持以大局為重,始終保持著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高尚革命品質,即便是在黨內遭受不公正待遇,仍然以正確方式同錯誤思想作斗爭,守護了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面對王明等嚴重干擾黨中央抗日戰爭正確方針貫徹執行的錯誤行徑,習仲勛等始終堅決維護黨的領導,一切服從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指揮,為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為習仲勛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就是對這種精神的高度肯定。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造性運用強大真理武器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

南梁精神,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杰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與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團結帶領陝甘邊區軍民,堅決抵制錯誤思想干擾,堅定走毛澤東開創的中國革命道路,緊密結合當地革命實際情況,獨立自主地解決和處理重大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他們既堅持實事求是,又勇於開拓創新,創造性運用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創建新型革命政權——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為黨在全國執政進行了先期探索。

在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艱難過程中,陝甘邊區共產黨人善於把黨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與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在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和環境艱苦的陝甘兩省交界山區建立根據地﹔將群眾工作與統一戰線相結合,不拘泥於工農群眾的概念限制,靈活爭取民團、土匪、哥老會、國民黨軍隊及少數民族群眾,擴大革命聯盟,為黨中央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提供了借鑒﹔創造性形成紅、灰、白“三色”建軍思想,最大限度爭取和壯大革命力量﹔探索形成多區域戰略布局,靈活機動地實施敵進我退、外線作戰的戰略戰術,使根據地在流動中生存發展。毛澤東贊賞劉志丹創建的根據地用了“狡兔三窟”的辦法,創出局面,這很高明。謝子長在陝北面臨白色恐怖和部隊嚴重受挫的關鍵時刻臨危受命,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創新機動靈活的戰術戰法,取得了粉碎“圍剿”、兩破安定城、消滅“四大民團”等勝利,鞏固並發展了根據地。習仲勛堅持從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實際出發,領導制定了全面系統的“十大政策”,豐富了黨局部執政的理論與實踐。

堅決踐行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歷史

南梁精神,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杰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牢記黨的性質宗旨,與陝甘邊區人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堅持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真心關心群眾,通過武裝斗爭、土地革命、發展經濟、興辦教育、改善醫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實維護了群眾的根本利益,改善了人民生活,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革命的熱情,為開創革命新局面提供了堅強保証。

劉志丹視人民如父母,時時處處替人民大眾著想,要求部隊對老百姓秋毫無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即使戰斗行軍遇到再大的困難,都不打擾群眾,不給群眾添任何負擔。被當地人稱為“謝青天”的謝子長,戰斗負傷、積勞成疾,去世前還說:“就這樣死了,我對不起老百姓!”“我給他們做的事太少了!”習仲勛在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時,一村一村做調查研究,一家一戶做群眾工作,和群眾休戚相關,生死相依,由於血肉相連,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人民群眾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紅軍,騰房間、籌軍糧、當向導、探敵情、踴躍參軍。這種水乳交融、血肉相連、魚水相存的黨群、軍群、政群關系,正是黨在創建革命根據地、建立邊區政權、開展武裝斗爭中明顯優勢之所在。毛澤東曾評價劉志丹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評價謝子長是“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稱贊習仲勛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

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怕犧牲、排除萬難、敢於勝利的歷史

南梁精神,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杰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全國革命陷入低谷的艱難形勢下,愈挫愈勇,屢失屢建,艱難曲折創建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實踐中形成的。他們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國民黨軍閥的殘酷“圍剿”、與上級聯系不暢、革命力量魚龍混雜、黨組織不成熟不健全等困難,始終堅守理想信念,英勇殺敵、視死如歸,堅貞不屈、斗志昂揚,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劉志丹在入黨誓言中寫道:“加入黨,就要為共產主義信仰奮斗到底。作為個人來說,奮斗到底就是奮斗到死。”他的好幾位親屬被敵人殺害,兩個幼子在惡劣戰時環境中不幸夭折,自己也含冤入獄,但在生死關頭,他始終堅信:“黑雲總遮不住太陽”。謝子長在1934年8月的一次戰斗中負傷,當時正處於國民黨“圍剿”根據地的關鍵時刻,本應好好休養的他,懷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心,堅持隨軍轉移和指揮戰斗,隨著傷情不斷惡化,不久便與世長辭。習仲勛在革命處於低潮、身陷囹圄時,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撓,是始終懷抱“最大的犧牲決心”“為黨盡忠”的堅定革命者。南梁革命烈士紀念碑上鐫刻著600多名烈士的名字,而為創建陝甘革命根據地犧牲的革命志士遠遠不止這些。正是這些有名和無名的英雄們,在后人心中筑起一座永遠屹立不倒的豐碑。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正部長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