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讀書學習生涯

作者:王達陽    發布時間:2021-08-30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知識改變命運”,既改變個人命運,也改變國家命運。鄧小平是愛學習、善學習、號召大家學習的人,他要求全黨全國要通過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服務於四化建設大業。鄧小平學習的經歷、特點和關於學習的看法,今天依然指導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一)

廣安,是鄧小平的出生地,也是他接受私塾發蒙、學會識文斷字的起點。在這裡,鄧小平接受了最傳統的中國教育:習字、背書。父輩原來給鄧小平起名叫鄧先聖,但私塾先生認為這個名字對孔子不尊重,因此給他改名“希賢”,希望他向先賢學習、終成一番事業。鄧希賢這個名字一直伴隨鄧小平的學習和早期革命生涯,直到1927年白色恐怖時他在上海做黨的地下工作,為掩護方便才改用鄧小平這個名字。鄧小平國學基本功比較扎實,他不僅書讀得好,毛筆字寫得也不錯。家鄉現在還流傳著他10歲就能以筆為矛,撰寫春聯與惡地主戰斗的故事。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成長起來的鄧小平,很早就樹立了學習救國的理想,16歲的他選擇遠渡重洋,去法國勤工儉學。法國駐中國公使館向法國外交部提交注明重慶八十三名赴法勤工儉學學生抵法后選擇工種的名單,當時“鄧希賢”一欄內注明的工種是“鑄鐵”。半個世紀后,鄧小平回憶說,“其實我們當時去法國,也只是抱著一個‘工業救國’的思想。當時我才16歲,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就想出洋學點本領,回來搞工業以工業救國”。

然而法國並不能給鄧小平學習知識的機會,躊躇滿志來到新大陸的鄧小平隻在巴耶中學學習了5個月,就因為無法擔負各種學費而被迫結束了學習。隨后,鄧小平在法國的勤工實踐中學會抗爭與革命。他說:“生活的痛苦,資本家走狗——工頭的辱罵,使我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很大的影響。”最終他拋棄了不現實的“工業救國”夢,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一個職業革命家。他作為中共旅歐支部的執行委員,常在《赤光》雜志上面發表文章,與國民黨右派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現在還能看到他署名“希賢”的文章《請看反革命的青年黨之大肆其捏造》《請看國際帝國主義之陰謀》《請看〈先聲〉周報之第四批造謠的新聞》等。這些文章短小精悍、思想犀利、言辭潑辣,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后來鄧小平一直保持這種簡練、犀利的文風,不說廢話、直面問題。毛澤東說過,看鄧小平的報告好像吃冰糖葫蘆。

1926年1月,鄧小平根據組織安排,到蘇聯莫斯科學習。這是鄧小平一生中難得的一段安安靜靜坐下來學習的日子。此時鄧小平雖然已經是一名斗爭經驗豐富的職業革命者,但他還很年輕,剛剛22歲,意氣風發,對新知識、新世界充滿向往。自從參加革命以來,鄧小平就一直希望能夠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次終於得到學習的機會。

鄧小平被安排進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這裡,鄧小平的課程包括俄語、社會形態發展史(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革命運動史、東西方革命運動史、聯共(布)歷史、經濟學、政治經濟學、黨的建設、軍事事務以及新聞學等。

鄧小平來莫斯科是為了“弄清楚什麼是共產主義”,在中山大學入學的調查表裡他填寫來俄意志:“學習革命工具”。在填寫個人履歷時寫道:“我過去在西歐團體工作時,每每感覺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發生錯誤,因此我便早有來俄學習的決心。不過因為經濟的困難,使我不能如願以償”,“我更感覺到而且大家都感覺到我對於共產主義的研究太粗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

鄧小平后來被編入“理論家班”的第七班學習,“是政治上最強,斗爭最劇烈,人才最集中的一個班”。班裡聚集了當時在校的國共兩黨黨員中有影響、有政治前途的學員,經常組織討論有關中國的一些重要問題。鄧小平是經常同國民黨右派學生激烈辯論者之一。由於詞鋒犀利、口才雄辯,他得到“小鋼炮”的美譽。

中山大學的學制是兩年,但因革命需要,1926年底鄧小平被共產國際推薦給馮玉祥,回國內參加革命工作。莫斯科中山大學給鄧小平的鑒定是:“非常積極,有能力,是一名優秀的組織工作者。守紀律,沉著堅定。學習優秀。黨性強。”

鄧小平的學生生涯雖然隻有這三段,但他在廣闊的社會中學習、在豐富的實踐中學習,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具備自己獨特的政治見解和風格。離開蘇聯前鄧小平已經樹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鄧小平當時對自己的評價是:我開始“向著自新的路上走去,向著使我成就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路上走去”。這種信仰伴隨他為國家奮斗的歷程,一生未曾改變,70多年后,進入耄耋之年的他仍飽含深情地說:社會主義是可愛的,為社會主義奮斗是值得的。這同時也是為共產主義奮斗。

(二)

鄧小平的一生始終與書相伴,作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偉人,鄧小平是一個儒雅的讀書人。

鄧小平喜歡讀什麼樣的書呢?人們會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確實,鄧小平愛看金庸的小說,但只是偶爾作為消遣、放鬆工作緊張的頭腦讀一讀,實際上鄧小平看的書非常多,遠不止武俠小說,真正是博覽群書。鄧小平生前用過的書房有40多平方米,堆著的大半屋子的書都是他曾經閱讀過的書籍,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

對於馬列主義的理論著作,鄧小平一直堅持學習和研究。在法國鄧小平就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的書籍,所讀的主要是《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書籍。這些書籍,鄧小平自己說,是他的“入門老師”。后來他一直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學馬列還很注意方法,他說,“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他看了馬恩選集,通讀了《列寧全集》。

在緊張的革命和建設年代裡,鄧小平注意抓緊點滴時間讀書。戰爭時期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劉復之說:“他(鄧小平)好讀書,在艱苦的戰爭歲月,我幾次在行軍出發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裡總裝幾本書,有馬列的書,也有小說。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本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鄧小平還常對其他工作人員說:要能打仗,也要補上文化這一課。

“文革”期間,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1969年11月,鄧小平給中央寫了一封信,特地附函,請有關同志如果方便就把他的書托運過來,可見他對書籍的珍視。這些書籍陪伴了他在江西的日子,他每日都讀至深夜,他從書中汲取營養,思考著中國未來的道路。復出后便著手“整頓”、扭轉國家經濟狀況。

中國古典史書是鄧小平最情有獨鐘的。鄧小平的妻子卓琳回憶鄧小平有“三愛”,其中之一就是愛看中國歷史經典書籍。他最喜歡讀的是《資治通鑒》,鄧小平家人說:《資治通鑒》“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他還通讀二十四史,最愛《三國志》,《后漢書》《新唐書》也愛不釋手。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出差時經常會帶一兩本《聊齋》、詩詞一類的書,有空就翻翻。有張照片是他在視察杭州的船上,手中攤開的是一本宋詞。

各種工具書也是鄧小平常翻的。他很喜歡看歷史地理方面的圖書,出門必帶兩本地圖冊:一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一本是《世界地圖》,到每個地方都要打開地圖知道自己的方位。鄧小平還愛看字典辭典,家裡的《辭海》是中華書局1947年的版本,被他翻得很舊了,折損的硬紙殼書皮是用訂書釘固定住的。

外國名著鄧小平也信手拈來。1986年10月28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冰島總理。會談中,鄧小平說起自己早年看過的一本書:“歐洲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寫了一部小說叫《冰島漁夫》,我在二十年代時就看過,了解到冰島人民當時的生活條件相當艱苦。”隨后他感嘆:“現在你們干得很好,發達起來了。”《冰島漁夫》描寫了世代打漁的漁民,每年要在冰島海面度過漫長的時間,經常葬身海底的悲慘命運。鄧小平的博聞強識讓客人很是吃驚和佩服,這完全來自他孜孜以求的讀書生涯。

通過學習,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於解決問題、服務工作,是鄧小平的學習之道。鄧小平的秘書說:首長每天都要讀大量的文電、資料和書籍,包括國外的很多資料,從不間斷,所以他總有比常人更高的眼界,總能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提法,例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些想法徹底地改變了中國,融入了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

“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強調得最多的一句話。他認為我們的四化建設是在不斷地解決新的矛盾中前進的,“因此,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

學習什麼?鄧小平說:“根本的是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鄧小平特別強調加強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要求通過緊密聯系現代化實踐推動理論發展、更好地指導實踐,推動國家向前發展。1979年他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對新形勢下的理論戰線提出要求:“需要根據新的豐富的事實作出新的有充分說服力的論証”,才能夠教育人們、說服向今天的中國尋求真理的人們。他說思想理論戰線要結合實踐研究問題、趕快補課。鄧小平還要求年輕人多學習馬列,他強調:“要有一些有馬克思主義修養的年輕人。年輕人首先得讀點書,不讀書不行,遇到問題解答不了。”

還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服務四化的本領。“什麼是我國今天最重要的新情況,最重要的新問題呢?當然就是實現四個現代化”。1979年鄧小平視察華東,批評說我們現在萬金油干部特別多、專業化的干部很少。萬金油干部,就是“都管都不管”。鄧小平說:這不行,“還是要培養專業人才”。后來他提出干部“四化”的標准,“四化”是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鄧小平通過組織路線這種制度性的安排來強調干部學習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四化建設,鄧小平經常強調要學外語、學法律知識、學現代的經營管理知識等。

更要加強科學和文化的學習。鄧小平有一個基本觀點,他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率先發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號召,說“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隨后,鄧小平通過為知識分子正名、決策恢復高考、中央召開科學大會、支持863計劃、支持建立博士后制度,提出我國要“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等措施,扭轉對知識和科技的看法、推動人們更新學習和教育的理念,這是鄧小平對知識的深刻認識,更是他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籌劃和遠見卓識。

怎麼學?鄧小平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學以致用,要從實際出發,著眼於解決現實問題來學。創新是學以致用的必然要求。上海寶山鋼鐵廠是改革開放初期第一個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特大型鋼鐵企業。1984年鄧小平視察寶鋼,留下一個別有深意的題詞:“掌握新技術,要善於學習,更要善於創新。”

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創新。對待馬克思主義,鄧小平說:“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並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朴實的東西,很朴實的道理。”也就是說,學習馬列,要和實踐緊密結合、著眼於解決時代命題。改革開放是從直面問題、解決現實矛盾開始的。中國共產黨開啟了新時期現代化的探索,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