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理論不斷深化的邏輯

——貫穿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本質要求

作者:楊明偉    發布時間:2023-03-24    來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分享到 :

摘要:共同富裕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發展的一個亮色。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共同富裕問題從“本質要求”上作出重要論斷並反復強調,恰恰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新征程上對“共同富裕”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重點表達。共同富裕理論,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不斷深化和創新發展的,是新時代十年的顯著標識﹔同時,這一理論也是伴隨中國共產黨的全部實踐不斷展開和深化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邏輯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邏輯的必然結論。這一理論的創新發展,深化了毛澤東等人對走向共同富裕目標的設想,深化了鄧小平等人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設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理論的創新發展,包含了新時代如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論原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包含著推動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所要明確的目標導向,也包含了從民生問題入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當然,扎實推動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才能不斷取得成效。

關鍵詞:共同富裕 理論創新 實踐探索 改善民主

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解決的一個中心課題﹔而共同富裕理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黨的創新理論發展的一個亮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共同富裕問題從“本質要求”上作出重要論斷,並強調了兩次。第一個論斷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第二個論斷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2022a)。這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是極少見的,恰恰表明黨的二十大對共同富裕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重點表達。

僅從“共同富裕”概念出現的次數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有八處提到,比十九大報告增加了兩處。這顯然不只是概念重復次數多少的問題,恰恰說明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這個重大問題的進一步強調,也表明我們黨有關共同富裕理論的認識深化,以及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踐上的更加有力。

共同富裕的理論和實踐,反映了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遠大的目標追求,也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的創新理論和探索實踐的本質規定性。

一、共同富裕理論伴隨我們黨的實踐探索不斷深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有關共同富裕的理論也成為國內外關注的顯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重要內涵或明顯標志,就是不斷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帶領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對於這一點,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明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時還特別指出:這“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習近平,2022a)。這個判斷,是對黨的十九大報告從共同富裕角度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應該說,對共同富裕理論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是新時代十年的顯著標識﹔同時,有關這方面的理論創新也伴隨著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全過程。

(一)共同富裕理論是新時代十年的顯著標識

從新時代這十年來黨的思想理論創新的邏輯發展過程看,其中特別蘊含了共同富裕理論的深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作過科學論斷,從共同富裕角度作過明確的定位: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習近平,2017)。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出准確判斷后,對於新時代向何處去、如何進一步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九大報告給出了明確答案,那就是規劃了“兩步走”戰略目標,其中明確提出了分階段“邁”向共同富裕和“基本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二○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這個“兩步走”安排明確指出:在第一個階段,即從2020年到2035年這15年間,在我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候,“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在第二個階段,即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這15年間,在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候,“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習近平,2017)。

這是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分階段分步驟逐步實現的目標,它為全黨確定了一個堅定而明確的歷史責任。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了這一目標,進一步反映了我們黨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追求上的堅定性和歷史自信。對未來目標的清晰規劃,本身就反映了我們黨在思想理論創新發展上的進一步深化,反映了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地團結奮斗譜寫出的新篇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方面譜寫的壯麗篇章,既是對馬克思主義有關共同富裕設想的創造性發展,也是對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中關於共同富裕內涵的創新性貢獻。我們隻要簡單回顧共同富裕理論和實踐一路走來的歷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創新性貢獻。

(二)深化了毛澤東等人對走向共同富裕目標的設想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謀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發展的藍圖時對共同富裕問題的強調,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邏輯和社會主義艱辛探索實踐發展邏輯的必然結論。馬克思認為,在未來社會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迅速,以致盡管生產將以所有的人的富裕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還是會增加”(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2012)。走向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給無產階級政黨規定的基本目標。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實傳人,一經成立就亮明了實行社會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和普通勞動者政權、消滅私有制、物資財富歸社會公有的旗幟,承擔起帶領全體人民追求富裕幸福生活的歷史責任。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領導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由此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中國人民迅速改變“一窮二白”面貌、建成“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願望愈加強烈起來。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迅速開展,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相關內容被寫進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個五年計劃中。

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眾多發展難題擺在我們面前,到底需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呢?對這一點,毛澤東通過新中國成立后幾年時間的探索,根據實施“一五”計劃的經驗,在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反復慎重的思考基礎上,於1955年10月在黨的擴大的七屆六中全會上作出過這樣的預言和設想:“大約在五十年到七十五年的時間內,就是十個五年計劃到十五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內,可能建成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3)作出這種初步判斷和基本設想后,毛澤東進一步“有把握”地對大家說: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以“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這種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麼今天不曉得明天的事。那種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情況,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應該逐步結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

毛澤東始終認為,隻有共同富裕起來,人民群眾才有相信共產黨的理由﹔隻有建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的富”“共同的強”,才能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而做到這一點是有前提的,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是離不開工業化的,而社會主義工業化又是不能離開農業合作化而孤立地去進行的。因此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就顯得極為重要。隻有在長期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業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才能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認為這種優越性可以一直延續到共產主義社會。

正是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特別是在農業合作化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多次談到共同富裕問題,他考慮得最多的是農村人民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他多次提醒人們:對農村建成社會主義和走向共同富裕,要有充分的信心﹔農村中不能出現兩極分化,如果在農村中讓富農更富,貧農仍然處於貧困地位,“這種情況如果讓它發展下去,農村中向兩極分化的現象必然一天一天地嚴重起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這就會使我們的政權不能鞏固下去。為此,毛澤東提出,隻有讓農民共同富裕起來,他們才能相信共產黨。“如果我們沒有新東西給農民,不能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來,那些窮的就不相信我們,他們會覺得跟共產黨走沒有意思,分了土地還是窮,他們為什麼要跟你走呀?那些富裕的,變成富農的或很富裕的,他們也不相信我們,覺得共產黨的政策總是不合自己的胃口。結果兩下都不相信,窮的不相信,富的也不相信,那末工農聯盟就很不鞏固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3)隻有讓廣大農民特別是窮苦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實現了共同富裕,他們才有跟著共產黨走的理由。為此,毛澤東始終注意提醒黨內同志特別是各級干部,要正面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新道路。

僅從這個角度我們便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的一切決策,都是圍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全體人民謀富裕展開的﹔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都是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深化和展開的。這些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的歷史淵源。因此,新時代以來我們黨的十九大報告、二十大報告對共同富裕問題的闡述,恰恰反映了我們黨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得出的理論深化成果。

(三)深化了鄧小平等人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設想

我們黨有關共同富裕理論的深化,進一步體現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發展中。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一招,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這條正確道路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由於受“文化大革命”期間“左”的思潮的影響,在推進改革開放過程中,一些人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問題曾經存在認識上的模糊甚至實踐上的偏差,比如在社會主義本質問題上認識不清、態度不明,又比如在講求效益時忽視社會公平,等等。對此,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分別從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上給出了明確答案。

一方面,鄧小平從打破“大鍋飯”入手,找到了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毫無疑問是共同富裕,但是,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期,一度陷入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泥潭,這不僅不可能走向共同富裕,而且會走向共同貧窮。因此,必須首先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以解決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作為突破口,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最終帶動大家走向共同富裕,這是鄧小平作出的一個堅定回答。正如他在《拿事實來說話》一文中所說:“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義,打破‘大鍋飯’,現在看來這個路子是對的。”(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為此,鄧小平不斷強調,“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由於辛勤努力成績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來”﹔但這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必然產生極大的示范力量,影響左鄰右舍,帶動其他地區、其他單位的人們”,“使全國各族人民都能比較快地富裕起來”(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4)。他提醒人們,要處理好先富和共富的關系,“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

另一方面,鄧小平特別提醒人們,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是共同富裕。對這個問題,他從闡述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角度多次作過解答:“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在談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時,鄧小平清楚地作了說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他把發展生產和走向共同致富作為社會主義的兩大原則。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個探索歷程中,鄧小平理論也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其中有關共同富裕的理論也是不斷深化的。20世紀90年代初期,鄧小平曾經多次談到:“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在1992年視察南方談話時,鄧小平也明確地設想過:“什麼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麼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隨著實踐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鄧小平進一步提醒人們:“要把什麼叫社會主義搞清楚,把怎麼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搞清楚。”在視察南方談話中,他依然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對大家講這個道理。”(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

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展生產力和走向共同富裕還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所以在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個階段,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始終強調要高度重視共同富裕的問題,既要向全黨全國人民講清楚共同富裕的道理,又要搞清楚隻有通過不懈奮斗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艱辛。

江澤民同志在闡述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問題時特別指出:“要以鄧小平同志關於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思想來統一全黨的認識。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2006a)要求全黨同志搞清楚:“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真諦。”(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2006b)

胡錦濤同志在談到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問題時也特別提出:“引導和幫助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並強調“中國人民將達到現代化基礎上的共同富裕”與“中華民族將實現偉大復興”的同步性(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2016)。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時候,他特別提醒全黨同志:“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11)

圍繞解決共同富裕的問題,我們黨給出的答案是一步步深化的,特別是在21世紀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中逐步回答的,並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不斷寫入“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為此,我們黨庄嚴承諾,要承擔起“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我們黨在十九大報告和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上,對共同富裕問題作了清晰的謀劃,也作出了鄭重的承諾,裡面都清晰地反映出我們黨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踐探索基礎上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過程。

二、共同富裕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其中提到的首要觀點和方法就是“堅持人民至上”,並特別強調“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這就清楚地告訴世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基點和最高價值取向就是人民幸福。二十大報告在闡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部分還特別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所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主要內容反映在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概括裡。而有關“造福人民”的共同富裕理論,就是這些概括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亮點。(習近平,2022a)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包含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理論原則、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中國共產黨理論體系的內涵中,人民富裕、國家強盛、民族振興,始終是理論闡述所圍繞的核心概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所指出的:“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國家強盛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按照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我們黨的庄嚴使命、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我們國家的奮斗目標,都聚焦於這個總任務、歸結於這個總任務。我們要緊緊扭住這個總任務,一代一代鍥而不舍干下去。”(習近平,2018)讓人民富裕起來、國家強盛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這既是我們奮斗的總目標,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思想理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次講話中他還特別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所以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習近平,2018)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理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根本內容。

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習近平總書記及時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習近平,2022b)問題。就在這次集中闡述中,他提出了有關共同富裕問題的一些重要理論原則。

一是通過勤勞創新致富的原則。這個原則提倡的是通過創新、創造才能共同致富。共同富裕不是“等靠要”來的,而是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

二是以基本經濟制度促進共同富裕的原則。這個原則提倡的是在法制框架內致富、靠合法渠道致富﹔靠偏門致富不能提倡,而違法違規的要依法處理。在制度框架內,要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主體作用、重要作用,同時也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先富要帶動后富、幫助后富。

三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個原則強調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國發展水平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不能好高騖遠、吊高胃口,做兌現不了的承諾。重點是要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不能以“福利主義”來養懶漢。

四是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這個原則強調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辦好這件事,既等不得,但也急不得,要有耐心。同時要抓好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建設,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總結經驗,逐步推開。

上述幾大原則,主要是基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著眼、從中國實際出發的,強調的是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要扎實推進、一步步向前邁進。

在這些理論原則下如何全面促進共同富裕呢?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一系列有關系統性推進共同富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比如,在分配制度方面,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准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比如,在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方面,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增加城鄉居民住房、農村土地、金融資產等各類財產性收入。比如,在規范和調節高收入方面,提出在依法保護合法收入的同時,防止兩極分化、消除分配不公,同時堅決取締非法收入。比如,在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重點幫扶低收入群體,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兜底救助體系,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提出了促進共同富裕的兩大側重點:一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促進共同富裕輿論引導,澄清各種模糊認識,防止急於求成和畏難情緒,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輿論環境。二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指出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提出農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緊,但不宜像脫貧攻堅那樣提出統一的量化指標,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使更多農村居民勤勞致富。(習近平,2022b)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包含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所要明確的目標導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我們黨准確抓住並深刻分析了我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也就明確了我們工作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這個主要矛盾,既是阻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進步的主要障礙,也是影響人民幸福生活和追求共同富裕的主要因素。因此,解決主要矛盾問題的過程,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過程。

把奮斗目標和探索思考的結晶寫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體現了全黨認識的結晶和黨的理論深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中概括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中,無論是“八個明確”還是“十個明確”,始終都把對共同富裕問題的“明確”放在突出位置,特別強調要根據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斷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除了主要矛盾決定我們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外,黨的主要任務同樣決定我們的目標導向。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明確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即“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明確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時,也特別強調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習近平,2022a)這就從共同富裕角度規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任務,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清晰內涵、追求目標,也表明我們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習近平有關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所遵循的理論原則、思想方法和目標導向等論述,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關於共同富裕的理論,深化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

三、全方位改善民生,是實踐共同富裕理論的重大舉措

從民生問題入手,我們黨在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明確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講到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特別提到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的巨大變化。這就充分說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思考、政策設計和實踐效果。

我們黨始終注意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始終把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一體兩翼的目標方向上來考慮,注意從民生領域逐步加大促進共同富裕的力度。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提倡的:“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二者必須兼顧。”(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民生領域入手,扎實、穩步推進共同富裕,更是黨領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重點。

(一)基本方略: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在我們黨總結的“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中,明確提出從民生領域促進共同富裕的思想、方法和具體舉措,其中特別強調“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民生福祉既是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推動發展的著眼點。因此,我們黨要求各級干部“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以保証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從而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為貫徹落實上述基本方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並特別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習近平,2017)還就如何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其中包括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等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堅持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要求全體黨員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二)蘊含深意: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方面的民生亮點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和系列要求,也充分反映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新時代十年實現的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的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時,特別突出地講到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取得的成效:“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習近平,2022a)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全方位改善民生已經取得的成效基礎上,進一步強調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並專門列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一部分。其中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舉措方面有幾大亮點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一是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到“江山”是否穩固上來考慮。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度聚焦民生,在民生部分第一句話就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強調中國共產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守的是人民的心”。報告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2022a)

二是強調“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群眾是關心現實利益的,我們黨也歷來主張要特別重視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習近平,2022a)

三是提倡“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個人的幸福生活不會“等靠要”就得來,共同富裕更不會從天而降。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提醒人們,隻有勤奮勞動才能致富。報告指出:我們要完善分配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特別強調:“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習近平,2022a)

(三)久久為功:實現共同富裕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作出的鄭重承諾

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和堅定追求﹔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向國際社會作出的庄嚴承諾。他多次在國際場合表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習近平向‘擺脫貧困與政黨的責任’國際理論研討會致賀信”,《人民日報》,2020年10月13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奮斗目標”,“中國將繼續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提升民生福祉水平”。【“習近平向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致賀信”,《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5日。】對於作出的承諾,我們黨歷來都是認真履行並切實兌現的。歷史和現實充分証明,在有關帶領人民擺脫貧困、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全心全意地踐行自己的宗旨,堅定不移地履行自己對人民的承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人說話、中國共產黨說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說話是算數的。”【“‘加油、努力,再長征!’——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西紀實”,《人民日報》,2021年4月29日。】

當然,對於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家來說,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為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時特別強調:“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提醒全黨同志,要求大家“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把握了積極、穩步、扎實的原則,就找准了新時代推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基本態度和主要方法。

扎實推進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習近平同志始終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我總的認為,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樣,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總體概念,是對全社會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塊、農村一塊,或者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各一塊,各提各的指標,要從全局上來看。我們要實現14億人共同富裕,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僅實現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齊頭並進。這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習近平,2022b)這就清晰地告訴我們,既要做到扎實推動、久久為功,又要看到有先有后、動態發展。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人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體人民的團結奮斗,到本世紀中葉,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定能夠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習近平,2017:《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2a:《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b:《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20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3:《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a:《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b:《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胡錦濤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3:《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七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9:《毛澤東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作者簡介:楊明偉,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