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不是知識分子的“專利品”

——哲學家沈志遠的治學之道

作者:張秀莉    發布時間:2023-11-15   
分享到 :

學人小傳

沈志遠(1902—1965年),原名沈會春,浙江蕭山人,哲學家、經濟學家、翻譯家,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所長等職。主要著作有《新經濟學大綱》《計劃經濟學大綱》《近代經濟學說史綱》《新民主主義概論》。

沈志遠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他始終不改書生本色,從未放棄對民族的責任、對真理的堅守,他的治學精神留給后人諸多啟迪。

新學術應當具備三個特征

沈志遠成長的過程便是他不斷追求真理的過程。少年時的沈志遠曾寄宿在叔叔沈肅文家,沈肅文是一位教育家,后擔任過北京大學總務長,他的進步思想給了沈志遠很深的影響。在沈志遠初中畢業前夕,五四運動爆發,他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參加了學生游行,后被校方“勸告退學”,這是沈志遠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退學后,他到上海繼續求學,畢業后回紹興教初中英文。不久,江浙軍閥混戰,學校遷往上海,沈志遠又到上海大學附中當副主任,當時的教務長是陳望道。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些共產黨和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朋友,深受《向導》《覺悟》《新青年》等革命刊物的影響,后參加了五卅運動,並在一家共產黨辦的通訊社當記者,在192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赴蘇留學是沈志遠人生中的另一重要轉折。1926年,他受上海黨組織的派遣,前往莫斯科深造,學習了政治經濟學、辯証唯物主義、中國革命問題等課程。畢業后,他又去莫斯科中國問題研究所深造。多年的刻苦學習,使他打下了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1938年,沈志遠在鄒韜奮的生活書店任副總編輯。這一時期他主編了“新中國學術叢書”,指出中國這種新學術應當具備三個基本特征,即應當具有促進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之實現的積極作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服務,同時也為全世界人類的解放服務﹔從其淵源上講是世界的,全人類的。這部叢書面向的主要讀者是具有大學和大學生程度以上文化水平的同胞大眾。不過它跟一般的大學叢書不同,除前述三個特征外,還有一個基本特質:吸收著世界學術思維的最高成果,根據最進步最科學的正確方法——唯物辯証法來寫成。

“人民的哲學家”

沈志遠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同時,注重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據沈志遠夫人崔平回憶,沈志遠和她曾應邀出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晚會,在沈志遠向毛澤東表示敬意的時候,毛澤東握著他的手說:“你是人民的哲學家。”

沈志遠翻譯的米丁的《辯証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理論體系傳入中國的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此書被確定為蘇聯共產黨各級黨校的哲學教科書,翻譯成中文后,我國各級黨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也以其為藍本。羅瑞卿在探討軍隊干部教育的文章中有過這樣的評價:“幾本哲學書中,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當首推沈志遠所譯之《辯証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為比較容易讀,容易懂。”

沈志遠指出,哲學不是少數大學教授、學術家和特殊知識分子的“專利品”,“一切靠做活吃飯的大眾,也有自己的新哲學”。1936年,沈志遠出版了一本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普及讀物《現代哲學的基本問題》,他在序言中寫道:“作者寫這本小冊子的目的,就在把這種指導大眾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哲學理論,作一番簡略而扼要的介紹”,以便提供給“終日埋頭苦干、時間經濟兩窮的朋友們”。此書出版后,受到了艾寒鬆主編的雜志的推薦,評價這本書和之前高深的哲學著作不同,“完全是用通俗而又簡明的形式寫成的”,“是給青年自修新哲學用的一本好書”。

沈志遠的著述非常注重通俗性。他在《我寫〈實踐唯物論講話〉的緣起》中寫道:“隻有當理論為大眾所把握時,它才成為一種不可戰勝的物質的力量﹔也隻有當理論成為大眾頭腦的武裝時,它才會對民族解放的革命運動發生重大的作用。”他指出,這樣的書籍的寫法必須要做到使水准低的大眾讀了能徹底了解而不覺其深奧,同時又要使有專門研究的人們讀了不嫌其膚淺。要做到這個地步,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簡明通暢的語文,舉淺顯現實的例証,去說明深刻細致的原理。“作者不僅要盡量從中國的歷史、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運動中,從中國、各國和世界的各部門現實生活中,找出許多例証來說明深刻細微的原理,而且也要運用這種原理去解釋和分析中國的和世界現實的種種實際問題、實際現象。”這也是他在自己的著述中堅持的原則。

著名報人徐鑄成這樣評價沈志遠的著作:“從三十年代起,他的譯著先后在生活書店等出版,成為當時知識界特別是青年人喜愛的精神食糧。他在這方面的貢獻,大概不下於艾思奇……曾有不少青年,因看了他的書而開始走上光明的道路。”

主張“理論現實化”和“學術中國化”

沈志遠研究馬克思主義,主張“理論現實化”和“學術中國化”,把哲學研究和國家的革命、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經濟危機籠罩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資產階級經濟學、改良主義的經濟學都在現實生活面前頻頻“碰壁”,進步人士都在尋求中國的出路,迫切要求新的經濟學理論出現。為此,沈志遠決定寫作《新經濟學大綱》,並規定了這本書必須具備五個條件:觀點要新、方法要新、取材要新、內容要盡量地包括一切問題和盡量地現實化、說明要盡量通俗化。關於這本書的寫作目的,沈志遠指出:“現實世界既已分為兩個不同的經濟體系,政治經濟學中自然就應當有資本主義經濟原理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原理這兩部分。”這本書出版后也成為了系統地、完整地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第一部專著,受到了進步輿論界的好評。語言學家羅竹風曾在回憶中寫道:“我買過這本書,而且也認真讀過,以為在經濟學方面對讀者的啟蒙作用,相當於艾思奇在哲學方面的《大眾哲學》。”

此外,沈志遠還編寫了《近代經濟學說史綱》《研習“資本論”的准備》,翻譯了《雇佣勞動與資本》等。他的論著大都緊密聯系各時期中國和世界的經濟、政治形勢,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現實生活所提出的問題,並向廣大讀者作深入淺出的宣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有奠基之功。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11月14日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