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職能職責 強化資政研究

——四川省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奮力書寫黨史資政輔治新篇章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24   
分享到 :

資政輔治,是黨賦予史志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必須抓實抓牢的工作主線。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充分發揮資政育人主力軍作用,始終堅持“不服輸、敢爭先”精氣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廣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傾力服務“1345”發展戰略和市委八屆七次全會部署,努力推出一批高質量的信息咨詢、研究成果和資政建議,奮力書寫史志擔當,著力彰顯史志功能。

堅持高站位,著力構建資政輔治大格局。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自覺把史志工作放到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中去思考研究,主動聚焦職能優勢,積極貢獻史志力量。建強資政研究團隊。通過組織推薦、個人自薦、上門求賢等方式,吸納全市70余名本土史志專家進入人才庫,採取集中調研、小組研討、問卷調查、座談交流、會議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資政研究。確立專項研究課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的殷殷囑托,組建課題組,深度挖掘蜀道作為生態保護大道、文化傳承大道、經貿交流大道等的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推進“翠雲廊古柏保護歷史經驗對加強干部正確政績觀教育的現實意義”等課題研究,完成《廣元歷史沿革》《廣元紅色文化開發利用》等課題,舉辦川陝甘毗鄰市黨史地方志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承(協)辦《蜀道大講堂》史志文化專題宣講8期。

堅持高品質,著力書寫資政研究大文章。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搶抓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廣視察等重大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精品意識推動史志資政輔治研究。創新文化品牌夯實資政研究載體。充分整合各類文化資源,探索創新“一中心兩走廊”文化建設,建設川陝甘結合部史志文化中心和劍門蜀道史志文化走廊、嘉陵江流域(廣元段)史志文化走廊,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擴片成面,建成具有廣元特色的史志文化品牌。編纂精品著作做實資政研究傳承。以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在編纂精品史志著作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市縣(區)常年編纂《執政實錄》《年鑒》,突出地方特色編纂出版《紅色廣元》《廣元歷史沿革及歷史人物簡明讀本》《四川保寧府廣元縣志校注》《柏林溝古鎮圖志》《化林村志》《米倉山茶鑒》等地情讀物、鄉鎮(村)志、特色志100余部,編纂《紅四方面軍從廣元出發長征》《廣元蘇維埃》《廣元改革開放口述史》《四川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廣元卷)》等紅色讀本,奠定史志宣傳基礎。撰寫資政文章豐富史志研究內容。聚焦“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主題深耕細研,精心撰寫了一批在全省有影響力的資政文章。《借黨史學習教育東風 實現“十四五”發展開門紅》《廣元市“我為群眾辦實事”出實招見實效惠民生》分別在《半月談》《政工論壇》發表。資政專報《川陝革命根據地婦女武裝的歷程、品質和啟示》得到省委黨史研究室高度肯定,《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古蜀道文化的建議》《古蜀道翠雲廊:中國植樹護樹制度演變發展史》等研究文章在“方志四川”刊發,《關於加強蜀道古柏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建議》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關於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融入武則天歷史名人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建議》獲市委書記何樹平肯定性批示並被採納,其它多項史志工作專報獲市、縣主要領導批示。

堅持高效能,著力推進資政成果大轉化。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著力把資政成果轉化為推動廣元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積極建言,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推行市縣(區)“1+7”史志一體化聯動機制,組織市縣(區)史志部門、史志專家緊緊圍繞“生態保護”“文化傳承”“文旅融合”等方面積極為黨委政府建言獻策,“成立蜀道文化研究院”“推動劍門關高級中學高質量發展”等35條意見建議被市委八屆七次全會出台的《關於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廣視察重要指示精神 加強蜀道翠雲廊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決定》充分吸納。豐富形式,為市縣(區)活動開展提供智力服務。大力開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企業、農村、社區、機關“五進”和史志“七進”,積極參與“百名”書畫名家進劍閣、“千場”傳統文藝演出進鄉村、“萬人”頌《蜀道難》“百千萬”工程和“四川省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總決賽頒獎晚會活動”、康輝《咬文嚼字》分享會等主題活動。提升效益,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活力源泉。先后建成2個國家級、7個省級、11個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市級干部正確政績觀教育基地,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10個,全國紅色經典景區5個,3條線路入選全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設計開發紀念章、紅軍服飾等紀念品近100個門類,精心組織紅色夏(冬)令營、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等文旅實踐活動800余場次。

(四川省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黨史和地方志事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