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中國的現代化探索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嘉賓發言摘登

作者:    發布時間:2023-12-25   
分享到 :

12月22日,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的“毛澤東與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韶山舉行,來自中央和地方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主題發言。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12月22日上午,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的“毛澤東與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韶山舉行。

研討會現場,來自中央和地方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主題發言。

毛澤東在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央編譯局原局長 柴方國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奮斗歷程,這是一部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偉大開拓者,在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恢弘史詩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毛澤東同志領導黨和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保証,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要毫不動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勇於推進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中國式現代化是以全體人民為出發點和歸宿的,隻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創造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能不能在實踐中發揮作用,關鍵在於能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好、運用好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逐步進入中國式現代化的“自由王國”。

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團結奮斗。團結奮斗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事業的必由之路。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同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偉力。

不斷書寫強國強軍更為輝煌的篇章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 姜廷玉

我們深切緬懷毛澤東主席的光輝業績,特別是他關於新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學習和傳承毛澤東的軍事思想。

毛澤東提出“建設強大的國防軍”的任務,領導建設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開始著手領導建設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至上世紀60年代,人民解放軍不僅建立了海軍、空軍,還相繼建立了炮兵、裝甲兵、防空部隊、工程兵、鐵道兵、通信兵、防化學兵、第二炮兵等軍兵種領導機構,逐步實現了由單一步兵向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

毛澤東重視創辦高等軍事院校,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培養人才。自上世紀50年代初起,隨著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任務的提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軍委對建設現代化軍事院校給予了極大關注。至1953年,全軍共建成各級各類軍事院校100余所,為培養軍隊現代化正規化所需人才創造了條件。

毛澤東頒布正規化的軍事制度,加強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軍委先后制定了共同條令、實行義務兵役制、實行軍薪金制、實施軍銜制度,在正規化建設的道路上不斷邁出新的步伐。

毛澤東號召開展正規軍事訓練,提高人民解放軍現代化作戰能力。從1953年6月起,全軍貫徹毛澤東主席關於要“開展正規訓練”的指示和中央軍委頒發的戰斗訓練命令,積極開展以戰斗訓練為主的正規軍事訓練。大辦教導隊和群眾性大練兵運動,積極做好未來反侵略戰爭的准備。

毛澤東關於新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革命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特別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

毛澤東對中國現代化探索的裡程碑貢獻和時代啟示

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湖南省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生平思想研究分會副會長 胡振榮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自覺擔負起探索民族復興之路的歷史重任,清除了橫亙在中國走向現代化道路上的一道道險阻和難關,在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上矗立起一座座巍峨高聳的歷史豐碑。

第一大歷史豐碑:建立了一個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新中國——為中國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的社會條件。毛澤東指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建立工業化國家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在根本上指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的關系問題,表明毛澤東已然認識到隻有首先取得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國家的統一,才能為中國現代化掃清障礙,鋪平道路。

第二大歷史豐碑:確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了根本的制度基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工業化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工業化這個根本方向的選擇問題上,毛澤東強調:“在現代中國的條件下,隻有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真正解決我國的工業化問題。”為此,毛澤東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開啟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偉大變革。

第三大歷史豐碑:擘畫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之路——為中國現代化奠定了根本的格局體系。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毛澤東科學擘畫了實現中國現代化的一系列戰略方略,奠定了中國現代化最根本的格局體系。

毛澤東探索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歷程對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啟示: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動搖,堅持守正創新不動搖,堅持團結奮斗不動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院長(主任)、研究員 鐘君

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彰顯了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深刻體現了兩者在思想體系、人民立場、實踐答卷、胸懷天下等方面既一脈相承又守正創新的邏輯演進與內在關聯。

思想體系的守正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與時俱進地推進馬克思主義體系化和學理化,是對毛澤東思想認識論的繼承發展與守正創新。守根據歷史特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統”之正,創根據時代特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演進”之新﹔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理之正,創豐富和完善思想體系之新。

人民立場的守正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民立場的時代內涵不斷豐富,以人為本的時代特色不斷彰顯,是對毛澤東思想價值觀的繼承發展與守正創新。守馬克思主義“人民性”內在規定之正,創馬克思主義“人的主體性”發展之新﹔守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立場之正,創根據時代特征不斷滿足人民需求之新。

實踐答卷的守正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時代變化中擦亮“批判的武器”,在實踐變革中實現“武器的批判”,是對毛澤東思想實踐論的繼承與發展。守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之正,創回答時代問題、交好時代答卷之新﹔守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之正,創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有機統一之新。

胸懷天下的守正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時代機遇、推動科學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適應世界變局、提出解決全人類共同問題的中國方案,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守胸懷天下、關注人類命運之正,創共建共贏、共同發展之新﹔守維護世界和平、維護公平正義之正,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之新。

毛澤東對新中國政治制度的構建探析

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育長、教授 霍修勇

在推進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過程中,毛澤東領導中國構建起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各項政治制度,探索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步的根基。

領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49年8月,北平市舉行了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毛澤東發出號召:希望全國各城市都能迅速組織召集同樣的會議,為召集普選的人民代表大會准備條件。1954年8月,全國范圍內(除個別地區之外)都已召開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毛澤東關於新中國政權組織形式的科學構想成為現實。

領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949年6月15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在北平組織召開新政協籌備會。毛澤東指出:“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閉幕會通過的由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言》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業已勝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中國的歷史,從此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次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下來。

領導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五十一條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1949年11月,毛澤東指出:各級政權機關均應按各民族人口多少,分配名額,大量吸收回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能夠和我們合作的人參加政府工作。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出規定,毛澤東關於新中國民族政策的構想以基本政治制度的形式確立下來。

毛澤東對跳出歷史周期率“第一個答案”的探索與啟示

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 劉建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歷史這麼長、規模這麼大、執政這麼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裡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深刻認識毛澤東對跳出歷史周期率第一個答案的探索及影響,對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跳出歷史周期率第一個答案是怎樣形成的?1945年7月,毛澤東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對話時,能夠胸有成竹地給出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是毛澤東將對這一問題的長期關注和思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結果,也是黨對這一重大課題長期探索的必然結果。

第一個答案是在我們黨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制度而奮斗的實踐中形成的﹔是我們黨在不斷推進人民監督的實踐中形成的﹔是我們黨在依靠自身力量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實踐中形成的﹔是我們黨在防止驕傲自滿情緒、增強憂患意識的實踐中形成的。

毛澤東在窯洞對話中給出的“民主新路”,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不僅從根本制度上改變了周期率循環上演的社會歷史條件,而且創造性地指明了一條永葆長治久安和興旺發達的正確道路。

跳出歷史周期率第一個答案的深刻啟示與重大意義在於,要把黨的堅強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統一起來,始終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大勢﹔把接受人民監督與勇於自我革命統一起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及時發現自身問題與防范糖衣炮彈攻擊統一起來,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把不懈奮斗與謙虛謹慎統一起來,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狀態。

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韶山影響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正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麼不容易。”

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領導韶山農民運動為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提供了重要的認識和實踐基礎。毛澤東尋找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歷程應從韶山算起。

韶山農民的痛苦使毛澤東認識到農民需要革命。毛澤東曾提到在韶山、湘潭和長沙,廣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缺衣少食,挨凍受餓,常常被地主、豪紳和貪官污吏勒索壓迫,被賣被殺。毛澤東下定決心:“我將以一生的力量為痛苦的人民服務,將革命事業奮斗到底。”可見,毛澤東決心要為痛苦的人民服務的“初心”,最先當是由年少時就耳聞目睹家鄉韶山農民的痛苦而萌發的。

韶山農民的斗爭使毛澤東認識到農民能夠革命。在1925年2月至8月毛澤東領導韶山農民運動的半年多時間,毛澤東充分認識到“湖南農民變得非常富有戰斗性”。隨后,他開始專門從事農民問題研究,並在革命實踐中逐步形成“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的思想。

韶山農民運動的發展使毛澤東認識到掌握武裝的極端重要性。通過領導韶山農民斗爭的經驗,毛澤東已深刻認識到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的極端重要性,“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的論斷呼之欲出,為他之后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新道路打下了重要的實踐和認識基礎。

領導韶山農運是毛澤東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源頭和發端。作為曾經的黨中央重要領導人之一,毛澤東身在山村,心系全國,把在韶山領導的革命斗爭與整個中國革命連在一起,與思考革命道路連在一起。此后,毛澤東把對中國革命的視角重心由城市轉向了農村、由工人階級轉向了農民群眾。由此可見,領導韶山農運是毛澤東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源頭和發端。

(文字整理: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龔柏威 周帙恆 蔣睿 楊佳俊)

來源:《湖南日報》(2023年11月23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