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兩個結合’是‘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寶’”

——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央編譯局原局長 柴方國

作者:柴方國 求是網記者    發布時間:2024-03-08   
分享到 :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並系統闡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強調“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於‘兩個結合’”。圍繞如何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我們專訪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央編譯局原局長柴方國。

求是網記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請您談談為什麼說“兩個結合”是“必由之路”?

柴方國代表:

這是歷史發展的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隻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近代以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於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指導。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堅持“兩個結合”,勇於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這是面向未來的必然。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國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越是面對困難挑戰,越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善於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為強大的真理力量。

求是網記者:

“兩個結合”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請您談談為什麼說“兩個結合”是“最大法寶”,應該怎樣認識“第二個結合”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

柴方國代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四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可以從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方面來認識這個問題。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我們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首先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同時,這條道路植根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適合中國國情,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煥發古老文明生命活力。“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

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緊密結合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實際和時代條件,深刻回答事關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實現黨的思想理論的持續創新發展﹔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充分吸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豐富歷史文化滋養。“第二個結合”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根脈”和“魂脈”的關系,強調了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智慧和思想精華對於豐富發展黨的思想理論的重要作用,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

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我國國情出發,既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第二個結合”拓展了我們黨的歷史文化視野,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使我們黨能夠在更加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借鑒、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於經世濟民、治國理政的寶貴資源,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時代我們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第二個結合”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的貫通融合,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求是網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請您談談如何在新征程上繼續推進“兩個結合”?

柴方國代表:

要始終堅持實踐觀點。實踐成事業、出真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實踐中開創的,也需要在實踐中實現新的發展。當前,“兩個大局”正在加速演進並深度互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要立足當代中國具體實際,扎根中華文化沃土,堅持和弘揚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推進實踐變革、實踐創新,以變革、創新解決矛盾問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大生機活力。

要持續深化理論探索。“兩個結合”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不動搖,增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始終保持思想上、精神上的主動,不斷用原創性、標識性理論成果充實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5000多年文明寶庫進行全面挖掘,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來源: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