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第四分校——邊教學邊戰斗的“馬背學校”

作者:錢鋒 周家俊    發布時間:2024-04-22   
分享到 :

位於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鎮麻塚集村的抗大第四分校舊址

1938年10月初,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雪楓,率部隊從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出發東進,開創豫皖蘇抗日根據地。10月下旬,游擊支隊進入河南睢縣、杞縣、太康等地,積極打擊日偽頑匪,擴大了新四軍在豫東地區的影響力。隨著部隊不斷擴大,游擊支隊迫切需要大批軍政干部,彭雪楓等支隊領導決定開辦隨營學校。11月,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在河南省杞縣傅集鎮成立,彭雪楓兼任校長。1940年3月,經黨中央批准,隨營學校擴建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以下簡稱“抗大第四分校”),彭雪楓繼續兼任校長。面對嚴峻的抗戰形勢,抗大第四分校克服無固定校址、專職教員匱乏、教學環境惡劣等困難,堅持邊戰斗邊辦學、邊生產邊辦學,實現“放下槍就上課,拿起槍就打仗”,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馬背學校”。

指揮員也是教員。抗大第四分校創辦之初,專職教員十分匱乏,支隊和邊區黨委負責同志都親自到學校講課或作報告。作為司令員兼校長,彭雪楓帶頭授課。他善用通俗語言,把一些枯燥生澀的內容講得有滋有味,深受學員喜愛,是學校的“金牌教員”。在講解游擊戰術時,彭雪楓概括為“暴風雨式的突然襲擊”“集中一點打敵一點”“東邊打雷西邊下雨”“牽牛打圈子”“化整為零”“超越近敵,襲擊遠敵”,使得深奧、抽象的戰術原則頓時變得生動形象。他還先后為學校編寫《游擊戰術的實際運用》《戰略戰術講授提綱》等教材,結合理論與實踐,系統闡述平原游擊戰思想。

1940年6月1日,新四軍第6支隊在安徽省渦陽縣新興鎮召開紀念“五卅運動”大會,檢閱部隊和抗大第四分校的訓練成績,號召邊區軍民繼承“五卅”革命精神,爭取抗戰早日勝利。大會正在進行時,突遭日偽軍千余人襲擊。彭雪楓沉著果斷地指揮部隊和學員頑強反擊,殲敵200余人,學員陸續安全轉移。這是抗大第四分校成立后經受的第一次戰斗考驗,指揮員在實戰中現場教學,學員在實戰中提升戰斗力。

時刻處於戰備狀態。抗大第四分校最初的校址,距離日偽據點隻有二三十裡。為適應戰斗環境,抗大第四分校提出“加強軍事生活,加強戰斗准備”的口號,要求每名干部和學員槍不離身,全校武裝起來,加強戰斗訓練和演習。經過訓練,一個大隊(營)在夜間緊急集合僅需8分鐘。

1941年初,皖南事變后,面對日偽軍“掃蕩”和國民黨軍進攻,彭雪楓指示抗大第四分校採取小型、分散、隱蔽的辦學方法,晝伏夜行,多次轉移,利用戰斗間隙進行教學。3月中旬,彭雪楓調整教學組織,將學校干部、學員和后勤人員整編為3個工作團。彭雪楓還規定了各工作團的主要任務:協助地方政府籌糧、擴軍、做群眾工作,支援部隊作戰、同敵軍進行游擊周旋,以保存有生力量,執行鞏固后方任務。

5月1日晚,抗大第四分校向淮上地區轉移,准備東進辦學。第一工作團經過50余裡的急行軍,突破宿蒙公路日偽軍封鎖線,轉移到蒙城東北苗庄西南一帶。3日晨,第一工作團在苗庄被國民黨軍兩個騎兵團發現,這兩個騎兵團隨即對我軍發起攻擊,形勢十分危急。擔負阻擊任務的學員在敵眾我寡、武器陳舊的情況下,以屋頂、樹干和牆體作為依托,用步槍、手槍和手榴彈與敵軍展開巷戰、肉搏戰,頑強抗擊敵人,雖傷亡慘重,但最終勝利完成阻擊任務。“一面學習,一面戰斗”的光榮傳統由此繼續發揚光大。

辦學防務兩不誤。1942年11月,日偽軍集中兵力對我軍淮北腹地進行“掃蕩”,抗大第四分校向洪澤湖東轉移,在江蘇省淮寶縣(今江蘇省三河入江水道以北,淮安區、淮陰區以南,洪澤湖以東,寶應縣以西廣大地區)朱壩以南,盱眙縣永豐鎮一帶,以學員隊為單位,分批開展教學活動。國民黨軍利用日軍“掃蕩”之機,佔領淮北抗日根據地山子頭腹地。原擔任淮寶防務的新四軍第2師第5旅調往湖西參加戰斗,抗大第四分校在肩負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承擔軍事防務工作。

彭雪楓總結前期斗爭經驗教訓,專門指示:此次到淮寶單獨行動,要建立起自己的偵察情報網,積極與各地建立有線電話聯系,並制訂各種應急措施。在彭雪楓指示下,學校很快與淮寶縣獨立團取得聯系,共同建立起淮陰、淮安地域偵察情報網,互通情報,及時准確掌握敵情,把握主動權。

1943年10月間,日偽軍實行“治安肅正”計劃,在淮北、淮寶部分地區增設據點、修筑公路,企圖向南蠶食我軍邊區。抗大第四分校部分學員在淮寶縣委書記兼副校長陳銳霆指揮下,在岔河以北主動出擊,鉗制和襲擾敵人,既粉碎了日偽軍“治安肅正”計劃,又掩護和保証了學校其他各隊的正常教學秩序。參戰學員在反“掃蕩”戰斗中將所學軍事知識實踐運用,逐步磨煉成長為部隊戰斗骨干。

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夏邑縣八裡庄戰斗中不幸犧牲。為紀念彭雪楓,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政治部決定將抗大第四分校更名為雪楓軍政大學。1945年抗戰勝利后,抗大第四分校完成歷史使命,於1946年改編為華東軍事政治大學。

抗大第四分校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解放戰爭中成長,是新四軍中成立最早、歷時最長的一所分校。其間,它吸收華中和江南的革命知識青年,培養出近5000名軍政干部,為新四軍第4師和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校長彭雪楓,為學校的發展壯大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摘自2022年8月25日《中國國防報》)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