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当兵变重要影响和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3年10月9日)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发布时间:2013-10-25    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 :

国庆长假刚过,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甘肃日报社、陇南市委联合举办的两当兵变学术研讨会就在革命老区两当县隆重召开了。我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向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参加研讨会的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的主要任务是向大家学习。借此机会,也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从三个视角把握这次研讨会的内容和意义

这次研讨会内容比较丰富,也很重要。开好这次研讨会,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的视角。

首先,这次研讨会是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之一。

习仲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今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按照有关规定,中央对有关纪念活动进行了安排,将由有关部门召开纪念座谈会。在此前后,将播放六集《习仲勋》电视文献纪录片,出版《习仲勋文集》、《习仲勋纪念文集》和《习仲勋画册》。习仲勋同志战斗、工作过的地方也进行适当规模的纪念活动。此前,《习仲勋传》下册也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陕西、甘肃两省都是习仲勋同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而且今年恰逢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所以,在9月13日,陕西省举办了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照金苏区创建80周年座谈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与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铜川市委联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甘肃方面,早在2009年9月,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甘肃省庆阳市委,就在甘肃庆阳联合召开了“陕甘边根据地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当时我说这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今天上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举行了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暨两当兵变历史地位座谈会。下午又接着召开两当兵变学术研讨会。所有这些,都是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重要活动。

这次研讨会的内容,一个是缅怀、研究习仲勋同志为中国革命不懈奋斗的光辉业绩;再一个是研究两当兵变在西北革命史、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因为习仲勋是两当兵变的领导人,所以这两个议题又是统一的。召开学术研讨会,有助于深化对习仲勋同志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两当兵变的研究。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展示习仲勋同志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满怀深情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表达崇高的敬意,以习仲勋同志的精神、品德和优良作风,激励我们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第二,这次研讨会是推动研究两当兵变的重要举措。

1932年4月2日,习仲勋、刘林圃等人,在陕甘交界地区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两当兵变。两当兵变是习仲勋同志领导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起点,也是西北革命史以及中国革命史、人民军队史上的光辉一页。习仲勋同志是两当兵变的主要领导者,兵变爆发时还不满19岁。以两当兵变为标志,习仲勋同志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并由原先一个主要从事学生运动的革命青年向一个职业革命家转变。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以兵变、起义为重要形式,不断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终于一步步创建陕甘边根据地、又与陕北根据地一起组成陕甘根据地(也叫西北根据地),从而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研究两当兵变,对于研究西北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习仲勋同志的光辉业绩都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同对陕甘边根据地一样,过去对两当兵变的研究是很薄弱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历史上各种人和事的认识都更为客观。两当兵变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去年,两当兵变80周年,甘肃有关方面就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联系,开始筹备召开两当兵变研讨会。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会没有在去年召开,而到今年召开了。不管是去年开,还是今年开,应该说,都是推动两当兵变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地专家学者对这次研讨会非常重视,踊跃撰写和提交论文,对两当兵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多视角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比较集中地探讨了两当兵变的历史地位和习仲勋同志从事兵运工作的光辉业绩。会议期间,专家们还要围绕两当兵变问题展开深入和活跃的讨论。相信通过这次会议,我们不仅能开创两当兵变历史研究的新局面,而且能从一个重要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习仲勋同志的研究和认识。

第三,这次会议为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教材。

这次研讨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开展的情况下召开的。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两当兵变历史,深刻印证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两当兵变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注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同时也善于争取、团结和组织连队中的士兵群众。习仲勋等人,将重心和基础放在基层,积极争取下级军官和士兵,从关心士兵的生活入手,同士兵群众打成一片,成为士兵群众的知心朋友。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争取了人心,团结了士兵,成为赖以发动兵变的基础。诸如此类的历史经验,都是我们今天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还有很多。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二、认真总结两当兵变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对两当兵变的研究

这次研讨会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支持,据负责研讨会组织工作的同志介绍,共收到论文132篇。经过两轮评审,确定49篇入选。从收到的论文情况看,研究探讨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两当兵变的重要影响和历史意义;两当兵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参加和领导两当兵变的人物;习仲勋与两当兵变;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青少年教育,等等。应该说,这是研究两当兵变成果的一次比较集中的展示。我翻看了大家的论文后,感到很受启发。

我们知道,在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兵运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党在陕甘两省领导、发动了数十次兵变或起义。它们各有特点。两当兵变的特点是什么呢?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比较突出的:

一是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兵变是在当时西北地区老百姓受压迫较深、生活比较困难、又遭受天灾的背景下发生的。兵变的士兵群众不满情绪也非常强烈。习仲勋同志等,有计划有步骤地争取士兵群众,逐渐团结掌握了部队中的士兵群众,为举行兵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旧军队向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转变创造了条件。

二是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习仲勋等同志将全营最初的3个党员发展到三四十个党员,三个连都建立士兵支部,并建立营党委。这或许是两当兵变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党的支部还只是建立在团一级上。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些做法当然比两当兵变要早几年。习仲勋等同志在旧军队中还能够将党的秘密支部建在连上,并在支部之上建立了营党委,形成了党的组织系统,这是很了不起的。

三是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习仲勋等同志参加革命斗争后,就很重视统一战线的工作。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的。但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南方地区,统一战线工作大大削弱,甚至错过了很多机会。但在陕甘边根据地,这项工作一直坚持了下来。甚至,西北地区的很多恩恩怨怨,最初就是从如何看待这些统一战线工作开始的。几十年来,习仲勋同志都始终坚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这在“左”的错误不时发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是从实际出发确定武装斗争的战略策略。1931年秋冬,陕西省委巡视员先后两次要求举行兵变,习仲勋等同志认为条件不具备。直到1932年春,部队要换防,士兵的革命要求达到了顶点,习仲勋等同志选择在部队开拔途中发动兵变,取得了成功。兵变后的目标明确,决定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陕甘游击队会合。并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在陕甘边根据地创建过程以及随后几十年中,习仲勋同志都始终坚持了这种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虽然,两当兵变后部队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在北上途中很快失败了,但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党在西北地区通过兵运工作建立人民军队的一次重要尝试,是西北革命史尤其是甘肃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次兵变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唤醒了贫苦人民群众的觉醒,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培养了一批党的武装斗争骨干,为党在西北地区开展武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当然,目前对两当兵变的研究还是非常初步的。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当年,党在陕甘地区曾领导过数十次兵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十分重视兵运工作。周恩来在中共六大作的军事工作报告中,把兵运工作作为六大后党的军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共六大上,刘伯承还专门作了《关于反动军队的工作》的报告。研究陕甘地区的兵运工作,要研究当时的大背景、大环境,了解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开展兵运工作的指示、党中央对兵运工作的指示、部署。要深入研究陕甘地区的兵运工作,并同其他地区的兵运工作进行比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战场纷纷倒戈,其中有些起义,还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兵运工作打下的基础。习仲勋同志本人在解放战争初期成功领导的胡景铎部横山起义,就是一个著名的范例。

研究两当兵变,历史资料是基础。过去,党史部门曾收集过一些资料,但比较分散,不系统。因此,要深入研究陕甘地区的兵运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要收集我们党关于兵运工作的历史档案资料。包括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给各地党组织的指示,各地党组织关于兵运工作的文件,各地党组织和从事兵运工作的同志给上级的报告、汇报,等等。要收集整理回忆录和口述史料。由于数十年已经过去,当年的老同志所剩已经不多。但一些老同志的后代可能还保存一些父辈留下的资料,一些没有发表过的文章、日记、自传,等等。这些老同志的人事档案、干部档案中,有可能还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总之,能搜集到的尽量搜集,能挖掘到的尽量挖掘。另外还可查寻旧社会保留下来的档案、报纸中,有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研究历史是为了面对现实、面向未来。今年6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会时,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这个讲话,把学习中共党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重视党史、学习好党史,能够通过党成立92年来的光辉历史,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党史工作者要给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以及各界群众、青少年提供各种类型的科学性、思想性都很好的党史读本和政治导向正确的各类党史宣传产品。包括要加大对两当兵变的宣传。

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快革命老区发展

当年的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关心革命老区的发展。但是,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原因,革命老区虽有所发展,但同其他地区比较而言,速度明显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因此,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对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革命老区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革命老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说是后发地区。但后发地区也有有利一面。从一些革命老区的情况看,有的大山之中可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的有很好的绿色资源、水利资源、人文资源等。由于是后发,可以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吸取先发地区的经验教训。

红色资源始终是老区发展重要资源之一。促进革命老区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

第一,继承弘扬革命传统,推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

近几年,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十分重视,201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6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党史研究室为这些振兴发展规划也做了自己该做的努力。这些规划,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关怀。今后,国家还会对其他革命老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革命老区要用多种形式,宣传当年革命前辈、先烈在这里浴血奋战的事迹,传承他们敢于向旧世界挑战的大无畏英雄精神,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士气,像当年共产党人那样,将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第二,科学开发革命遗址遗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随着红色旅游业发展,革命遗址遗迹的开发和利用,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在中央党史研究室部署和指导下,各地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一次普查。基本上摸清了全国革命遗址、遗迹的状况。两当兵变纪念馆就是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的精品之作,是纪念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弘扬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辐射甘、陕、川三省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我相信,这个纪念馆会在两当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也会对陇南现代化建设起重要作用。希望陕甘两省把这样的红色景点建设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积极做好党史成果的转化工作。

党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现实,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史事业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在继续深化党史研究的同时,要做好党史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党史研究成果广为传播。要重视创作还原和反映真实历史的纪实类作品,包括纪实类的党史普及性读物和新媒体党史作品。同时,还要重视推出在历史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党史文艺作品,如电视剧、广播剧、曲艺、音乐、歌曲、舞蹈、美术、小说、诗歌等。也包括以党史为题材的动漫、3D电影的新形式。今天上午我们看到小学生们运用非遗技艺如剪纸、陇绣等创造反映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艺术品,就是很好的做法。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丰富,如果在这方面下功夫,做得好,做得出色,一定能提高本地在全国的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述看法供大家参考。祝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与会专家学者在两当愉快!祝陕甘两省党史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祝两当县、陇南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取得更大成绩,陇南大地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