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人民出版社题词

作者:陈有和    发布时间:2014-05-12    来源:北京党史
分享到 :

为了深入研究人民出版社的建社历史,翻检旧资料偶得两则有关毛泽东与人民出版社的趣闻佚事,现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也是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怀念。

《新华月报》是人民出版社最早的一份社办刊物。抗战前,胡愈之在上海曾经在开明书店主办过一种大型综合性文摘刊物《月报》,因内容和形式都颇有特色,一出版就大受读者欢迎,可惜没出几期就因战火而被迫停办了。全国解放后,出版总署一成立,就有同志向身为总署署长的胡愈之建议,希望能重新创办一个类似《月报》性质的刊物,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他的赞同。胡愈之不仅积极支持,而且亲自出马,动手筹办。为了与旧《月报》相区别,胡愈之要求在新办的刊名前添加上“新华”二字,以表示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一份新的刊物。胡愈之组织了胡绳、王子野、杨培新、傅彬然、曹伯韩、楼适夷、艾青、臧克家、王淑明、石少华等在内的阵容很强的编委班子,在其亲自撰写的《发刊词》中提出刊物以“记录新中国人民的历史”为主要任务。这就成了后来几十年来《新华月报》的办刊主旨。

《新华月报》的刊名大家都想请毛泽东主席来题写。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局印务科科长兼宣传科长的王仿子同志就去找毛泽东主席的秘书田家英同志,想请他帮忙。不料却被田家英挡住了,说主席日理万机,太忙了,不宜去打搅他。又说南京的《新华日报》是主席刚题的字(1949年4月题,9月17日正式启用),你们回去把《新华日报》的“日”字修改一下,加长两笔,不就成了月字吗,这么改一下就行了。王仿子听后无奈,只好回来向领导汇报,然后照办。后来找人进行加工,经精心处理后,一看效果还不错,于是《新华月报》这个刊名题字从此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新华月报》的创刊,是胡愈之很兴奋、很得意的一件大事。他想到如能在《新华月报》的创刊号上求得毛泽东主席的一幅墨宝,会为这一新的刊物增色不少。但又想到,主席那么忙,要让主席去动脑子来想题词的内容是不合适的。于是,他就从1949年9月29日新通过的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摘抄了有关公德的一段文字,附在他亲笔写的一封信内送过去。《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没想到,过了没几天毛主席就派人给胡愈之送来复信和题词。看到毛主席的题词,胡愈之是既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主席这么快就把题词写好送来了,说明主席对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创办《新华月报》的高度重视;后悔的是由于自己的着急和疏忽大意,当时在抄写《共同纲领》中的那段文字时少抄了一句,原文是第四十二条“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这“五爱”公德漏抄了其中的一“爱”“爱科学”,因此,毛主席写来的题词中也就缺少了这一条。胡愈之同志当时非常懊悔自己的粗心,因为不便再去麻烦主席另写,明知美中不足,也只好拿去制版刊印。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全体国民的公德。”创刊号题词。

《新华月报》创刊号封面别具一格,由五星红旗、毛主席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的照片和刊名等构成。刚刚启用的五星红旗作为封面底衬,鲜艳而庄重,五颗五角星位于封面左上方,金光闪闪,普照全刊。封面中上方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几个大字。中间偏左位置是毛主席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的照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份大型文献月刊将与新中国这艘巨轮一起扬帆远航。

还有一件是毛泽东为人民出版社题字的事,由于毛泽东题写的“人民出版社”几个字与他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题写的社名,在笔画走势上基本一样,时隔几十年后,有人开始质疑题字的真实性,首先是2000年时,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室的主任给我打电话,说毛泽东主席当年只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题了字,没为人民出版社题字,人民出版社是把主席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题的词中的“教育”两字剪掉后用作自己的社牌名上的。

此说听来似乎有据:一是两社的题字标准体笔势除“教育”两字外基本一致;二是经查人民出版社保存的原件是五个被剪过的单体字。由于当年知情的同志均已不在了,社内也有不少同志在怀疑。2011年人民出版社庆祝创建90周年时,又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

为此,我查阅了人民出版社保存的当年所有文书档案及社务会议的记录,可惜对此都没有记载。只在王仿子同志的回忆文章《我在人民出版社成立前后》(《出版生涯七十年?下编》)中提到人民出版社刚成立时,凡使用“人民出版社”社名时一律用老宋字,取其端庄稳重。1951年2月,经由毛主席为人民出版社题写了社名,改用标准体。又查1951年人民出版社编辑印发用作与各地方人民出版社、新华书店工作联系、业务指导的《出版周报》,刊载了对使用毛泽东题字标准体的建议:“地方人民出版社的地名(凡冠在人民出版社之上的,不论印在书刊上,信封、信笺上,刻制图章、招牌),一律用老宋体,以资统一。”再查保存的题字原件,是用宣纸竖写的五个字,由于间隔太紧,当时又没有复印设备,被美编用剪刀将其剪开成五个单体字,以便于用作书的封面上竖排或横排的社名标。题字虽然被剪开,但纸质及衔接的部分茬口依然是能对上的,应该确认是原件没有问题。

事实上,毛泽东主席对自己写过的东西是非常认真的,也是很注意的。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没。中央决定在原国民党首都出版《新华日报》。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复刊,成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石西民任社长兼总编辑。毛泽东特地为《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但到了1953年,毛泽东到南京视察华东军区海军之时,2月23日专门写给时任南京市市长柯庆施一封信并附为《新华日报》新题的报头字。题字是在一张中国人民革命委员会的信笺上部书写的。红线以上是一封信,红线以下是所题的“新华日报”的题字。“新华日报”四个字,除“日”字外,基本上同在一个高度上和红线上,显得十分紧凑而明快。信的内容是:“柯庆施同志:提议《新华日报》换一个报头,原报头写得太垮。”原报头写的时间并不长,是1949年4月题写,9月17日启用,刚两年多一点,但他已经很不满意了,嫌它太垮,主动提议换写一个。2月25日“新华日报”换了新报头名。1964年7月19日,毛泽东在一张宣纸上又写了“新华日报”四个字,然后把这四个字重新写了几遍,最后亲自选定四个字,在每个字的右上角圈了两圈,并附上一封信给当时的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同志。信中说:“新华日报报头写得不好,宜换过。现重写。如可用,则在今年国庆节改换为宜。如不可用,请你退回重写。”一张报纸的报头,竟然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动换写,这说明,毛泽东对自己所题写过的字是十分在意的。类似《河南日报》也是先后题写了两次。

1951年2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人民出版社题写了社名,突显了对人民出版社成立的重视和人民出版社在党的宣传舆论阵地中的重要位置。毛主席的题字制成铜模,由当时国家出版总署发至各省区人民出版社,要求各地社加上本地名作为自己的社标,并置于本社的出版物之上。紧接着4月,中央把《毛泽东选集》的印制任务交给了人民出版社,并在全国租型造货,毛的标准体“人民出版社”正式在全国启用。以后,图书杂志、宣传品、广告,以及信封信笺、图章与招牌,一律使用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字,作为社名的标准体。如果不是毛泽东亲自书写的社名,他在是年10月看到大批印刷发行的《毛泽东选集》后一定会提出这一问题,为此,我们可以说毛泽东为人民出版社的题字是真的,没有任何问题。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人物》杂志原主编)

来源:北京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