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协定草案的拟定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05   
分享到 :

国共两党围绕建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进行谈判之际,美国政府从其战后的战略利益出发,表示愿意调解国共关系,帮助中国实现民主团结,并开始与国共双方接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盟,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并为中国提供相当数量的武器、军用物资和贷款,向中国政府派遣大批军事顾问和专家,装备和训练国民党军队,援助中国抗战。1943年5月,经罗斯福总统批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关于击败日本的战略计划》,指出:“持续大规模的对日空袭,只能由中国的空军基地来执行”,中国军队应“由内地向东推进”。这时,美国政府逐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解放区是夺取对日作战胜利不可忽视的力量。9月,史迪威向蒋介石建议:调动西北方面的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的兵力,出山西、河南,袭击平汉线,进逼郑州、武汉,以扭转中国局势。他还要求国民党从自己积存的武器中,拨出一部分给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使用。这些建议遭到蒋介石的拒绝。史迪威对蒋介石这种无视抗战大局、拒绝联合共产党抗日的偏私态度极为不满。史迪威自来华后,比较客观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主张凡是中国抗日的力量,都应得到国际的援助。这是蒋介石不能接受的,也是蒋介石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重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运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取得蒋介石的同意后,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部于1944年七八月间,分两批派遣美军观察组①18人抵达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同观察组成员多次谈话,全面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的情况,表示欢迎美国记者或外交人员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区进行考察,并欢迎美国向解放区提供援助。毛泽东在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多次谈话中,明确地表示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共团结、反对分裂的立场。同时指出:抗战一结束,国民党进攻共产党的危险时刻就将来临,如果中国发生内战,美国供应的武器有可能被国民党用于未来的内战。如果美国把援助中国抗战的武器只给国民党,而不分配给坚持抗战的共产党,这不但是不公平的,而且实际上会助长国民党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美军观察组成员还到晋绥、晋察冀等抗日民主根据地考察,并写了许多调查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承认中国共产党已经得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民众的支持。他们的报告指出:“共产党的政府和军队,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受有积极的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府和军队。他们得到这种支持,是因为这个政府和军队真正是属于人民的。”②当一批外国记者于1944年6月访问延安时,中共中央领导人也多次和他们会谈,介绍国共谈判、共产党的工作和抗战情况等。这些工作,对沟通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广泛地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8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阐明了党的外交工作的性质、内容和原则立场。文件指出,外国人士的来访,不应看作是普通行动,而应看作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我们的外交政策是在国际统一战线的思想指导之下,以共同抗日与争取民主、扩大我们的影响为中心内容。目前,我们的外交还是“半独立性的外交”。我们的许多外交往来,还必须经过重庆国民政府的承认;国民党不愿我们单独进行外交活动,我们与盟国只有冲破国民党种种禁令和约束,才能开展外交往来。文件强调:我们办外交必须站稳民族立场,反对百年来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排外和惧外媚外的错误观念。一方面,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善于与人合作。

1944年11月,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阐明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4年9月,美国政府派赫尔利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华。10月,史迪威被撤换,由蒋介石所同意的魏德迈任中国战区参谋长。11月下旬,赫尔利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美国政府确定的赫尔利来华的使命是:“1.防止国民政府的崩溃;2.支持蒋介石作中华民国的主席与军队的委员长;3.使蒋委员长与美国司令官间的关系和谐;4.增进中国境内战争物资的生产并防止经济崩溃;5.为击败日本计,统一中国境内一切军事力量。”③这些情况表明,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心已经发生改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几年里,美国政府曾实行过促进国共合作、支持两党领导的军队合作抗日的对华政策。但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临近胜利的时候,为了在战后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取代日本控制中国,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加紧巩固蒋介石的统治地位,扶助蒋介石“统一中国”。美国政府深知,共产党领导着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是中国重要的抗日力量,也是中国实现独立、统一和民主的政治力量;以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腐败状况,特别是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的情况看,如果在打败日本以前中国发生反共内战,国民党就有垮台的危险。所以,美国这时虽然表示赞同国共合作,并让赫尔利居中调处国共关系,但其基本的意图却在于:希望蒋介石开放一点民主,容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组成统一的合作政府,让共产党交出军队,以政治手段解决国共纷争。

中共中央对美国政府采取了有原则的区别对待政策。一方面欢迎美国对中国的积极态度,愿意与其友好交往,同意在美国调处下进行国共谈判;另一方面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支持蒋介石的反共独裁政策。赫尔利来华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国共两党重开谈判之际。因此,初到中国的赫尔利介入了国共谈判。

1944年10月中下旬,赫尔利和林伯渠、董必武在重庆就解决国共两党关系、立即结束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等问题举行会谈。在此基础上,赫尔利于11月7日飞抵延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同他进行了三天会谈。赫尔利带来经蒋介石修改同意的“协议的基础”的文件。其中规定:“中国共产党军队,将遵守与执行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在中国,将只有一个国民政府和一个军队,共产党军队的一切军官与一切士兵,当被中央政府改组,将依照他们在全国军队中的职位,得到一样的薪俸与津贴”,等等。这样的条件,实际上还是维持已经为人民厌弃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解放区。针对赫尔利提出的条件,毛泽东指出,应该改组的军队,决不是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而是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丧失战斗力、腐败不堪:一打就散的军队。毛泽东强调,中国需要统一,为此就需要民主,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国民党的政策是统一的障碍。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改变国民党的错误政策,改组政府,组织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

经过谈判,赫尔利表示赞同共产党关于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双方共同拟定了《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草案)》。其主要内容是:1.国共两党应通力合作,为打败日本而统一所有国内武力,并共同致力于中国复兴工作;2.改组国民政府,成立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联合政府,成立代表所有抗战力量的联合统帅部;3.实行民主改革,给人民以自由;4.承认中国所有抗日的武装力量,公平分配所有获自友邦的军事装备;5.承认所有党派的合法地位。

11月10日,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协定草案上签字,赫尔利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身份签字作证。签字前,赫尔利表示:“这些条款是公平合理的。”当天,周恩来与赫尔利一起到重庆,准备同国民党商谈实现协定事宜。赫尔利本来认为,这个协定以国民党实行某些民主改革为代价,可以达到换取共产党交出军队的目的,这对国民党是有利无害的。但是,蒋介石认为这个协定所规定的民主改革会威胁国民党的统治,拒绝接受。这时,赫尔利背弃他在延安的诺言,公开站到蒋介石一边。11月21日,他向共产党方面转交国民党提出的旨在坚持一党专政,否认人民军队和抗日民主政权存在的三条“提示案”,要求共产党把军队和敌后抗日民主政府都移交给国民党当局,然后才给共产党以“合法地位”,并挑选一些共产党的高级军官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赫尔利还企图施加压力,迫使共产党接受国民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中国共产党当然不能接受这个“提示案”。12月19日,毛泽东在接见美军观察组时严正指出:共产党不能被双手反绑着参加政府。如果美国要继续支持蒋介石,那是美国的权利,但不管美国做什么,蒋介石注定是要失败的。

 

①又称迪克西使团,团长是驻华美军司令部的包瑞德上校。

②《驻华外交官员的备忘录》(1943--1945年),《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590页。

③《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139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