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形势和自卫战争的部署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29   
分享到 :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在晋南、苏皖边、鲁西南、胶济路及其两侧、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用于进攻解放区的兵力总计为193个旅(师)160万人,占其全部正规军86个整编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拟定了整编军队的计划,准备分三期陆续将其86个军缩编为整编师(每师辖2至3个旅),师缩编为旅(绝大部分旅辖2个团)。全面内战爆发时,已完成陇海路以南部队的整编。(军)248个旅(师)兵力的80%。蒋介石声称,只须三个月到六个月,他就可以取得胜利。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也吹嘘:“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陈诚1946年10月17日对记者的谈话,《中央日报》,1946年10月18日。中共军队。

全面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接收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分装备,又得到美国政府庞大的军事援助,因而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就是陆军的装备也很差,主要是缴自日、伪军的武器,人力物力的补充基本依靠战争中的缴获和解放区军民的供给。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国民党得到美国的支持,而这个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并垄断着原子武器的美国,似乎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则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因此,对处于劣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能否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党内一部分人存在怀疑和顾虑。为了谋求国内和平,许多中间派别人士也认为中国共产党应当进一步对国民党采取退让政策。

这时的国际形势也发生重要的变化,美、英等国与苏联之间开始了“冷战”。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必然会经历危机和战祸,要求苏联人民对此要有准备。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政府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文,全面论证苏联具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并提出一整套“遏制”苏联的政策。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顿城发表反苏反共演说,宣称东欧各国正处于共产主义的“铁幕”之下,并受到苏联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主张英、美成立军事同盟,反对所谓“铁幕”后的国家。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地区,美、苏军队之间也发生直接对峙,甚至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由此,有关“美苏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舆论盛行一时。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担心中国革命会导致美国大量出兵干涉,并把它卷进去,由此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因此对中国革命持消极态度。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敢不敢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能不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便成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回答和解决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在全面内战爆发之际,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及时地确定了用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以期恢复国内和平的方针。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各战略区全面内战爆发时,人民军队分为七个战略区,分别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中原军区、东北民主联军。负责人,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并强调:“我大打必须在蒋大打之后,以示衅由彼启。”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进一步指出:“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必须认识: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我们所以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如果他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反革命计划得逞,那么整个中国必然完全处在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之下,并且成为美国的附庸国,我们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我们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的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占着明显的优势。蒋介石所发动的是反人民反革命性质的战争,必然会遭到包括国民党统治区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必将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敌必败、我必胜的最基本的依据,“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针对一些人对国际形势产生悲观估计和不敢用革命的手段反击国内反动派进攻的倾向,还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即1946年4月,毛泽东就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一文。他认为:战后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然而是可以克服的。在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美、英、法等国同苏联之间可能实行某种妥协,但这种妥协只能是全世界一切民主力量向帝国主义作坚决有效的斗争的结果,而且这种妥协并不要求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人民随之实行国内的妥协,反而要求他们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斗争。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坚决地以革命战争反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战争,并不会因此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恰恰相反,中国人民以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自己的力量,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将成为阻碍帝国主义发动新的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他明确指出:“美国反苏战争的口号,在目前的实际意义,是压迫美国人民和向资本主义世界扩张它的侵略势力”,因为它在没有压服本国人民和辽阔的中间地带的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因此,“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只有这个斗争胜利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才可以避免,否则是不能避免的”。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蒋介石和他的支持者美国反动派也都是纸老虎。”就中国的战争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原因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在这里,毛泽东阐明了一个根本的战略思想,这就是,革命人民在战略上、在整体上必须藐视敌人,敢于同他们进行斗争,敢于去夺取胜利。毛泽东对于国际国内形势、对于反动派的本质、对于中国革命的前途所作的科学分析,从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几个月,中共中央所提的口号是“武装自卫”。这个口号表明,这场战争是国民党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被迫应战,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制止战争,恢复和平。直至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上海举行的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中,仍然宣布:“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为了能够以劣势兵力挫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确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富有远见的方针和政策。

在军事方面,中共中央军委要求人民解放军实行“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9页。的作战方法。中共中央强调指出:在国民党军队武器加强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在每一个战役战斗中,都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以各个歼敌,求得在总的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最有效地打击敌人,逐渐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使国民党军队愈战愈弱,人民武装愈战愈强,并取得最后胜利。

在政治方面,中共中央确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原则。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在农村中,要紧紧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坚决地解决土地问题;对一般富农、中小地主,应同汉奸、豪绅、恶霸加以区别,以减少敌对分子,使解放区得到巩固。在城市中,要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并注意争取中间分子,孤立反动派。在国民党军队中,应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

在经济方面,中共中央指出:必须一切依靠自力更生,作持久打算。为了应付长期战争,解放区应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和整理财政,坚决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等方针。在财政供应上,既要满足自卫战争的物质需要,又要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同时,必须提倡节约,力戒浪费。

在上述正确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在自卫作战中不断地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