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英雄王杰是同乡同学、同年参军、同在一个连队、同是尖子班班长。近年来,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报道和戏说,损害了英雄的形象,他倍感纠结。为还原真实的王杰,年逾7旬的老兵韩义祥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关于王杰,不得不说的细节

原标题:关于王杰,不得不说的细节
作者:张印东 卜金宝 卢 军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

编者按:7月14日,是王杰同志牺牲50周年纪念日。1965年7月14日,济南军区驻徐州某部工兵一连五班班长王杰在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毛泽东主席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50年来,英雄王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矢志军营,报效国家。

然而,近年来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报道和戏说,损害了英雄王杰的形象。在王杰牺牲50周年之际,本报特发表对王杰战友韩义祥的专访,以正视听。

1963年3月,王杰(后排左一)参加完团日活动后,与战友韩义祥(后排右一)等合影留念。

 

“我和王杰从小学同学到中学同学,同年入伍,同在某部工兵一连当战士、当班长,在一起生活10多年。”王杰牺牲50周年之际,在英雄的故乡山东省金乡县,记者见到了王杰生前战友、县供电公司退休干部韩义祥。谈到近年来一些媒体不确切的报道,有些报刊以讹传讹,韩老坐不住了:“作为英雄成长的见证人,我有责任站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杰!”

没有导火索,是拉火管

——“假如有导火索,王杰还扑上去,他不是自杀,就是精神病”

“拉火管突然引爆,点燃了导火索”“导火索突然燃烧起来,火星嗤嗤地喷溅着,王杰惊呆了……”这是某些报道对王杰牺牲瞬间的渲染和描述。

“写‘点燃导火索’,是对英雄的最大伤害。”指着一份报纸关于王杰的宣传,韩义祥说:“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吧?鬼子一出门,地雷就响了。如果地雷用导火索,鬼子不早跑了?”

“出入就在导火索!”和王杰同样是一级技术能手的韩义祥,向记者展示了原师政治部、王杰事迹调查组成员傅庆徐绘制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没有用导火索的示意图。“如果有导火索,王杰是不会扑的。具备一点工兵常识的人都知道,10多公分的导火索,燃烧时间是10多秒钟,在导火索燃烧的时间里,只要拔掉或散开就可以避免伤亡。假如有导火索,王杰还扑上去,他不是自杀,就是精神病。事实上,王杰牺牲当天的训练课目是‘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这种雷碰上绊线就瞬间爆炸,是不允许加导火索的,实际训练也没有加导火索。”

没有导火索,又是瞬间发生爆炸,王杰怎么会有时间扑向炸点?针对这个疑问,当年王杰事迹调查组专门找几个工兵专业干部进行研讨,从拉火管发火到引爆雷管,雷管再引爆炸药爆炸,时间虽短,但作为一个熟练的作业手,可以利用瞬间时间往前猛扑,舍己救人的时间是来得及的;若为不炸伤自己往后一仰,也是来得及的。当年为查证王杰在炸药爆炸的瞬间扑向炸点的情况,调查组曾进行过一次实爆试验。

韩义祥告诉记者,实施实爆试验的是具有丰富爆破经验的老工兵季家祥,试验由师工兵科科长田永泰负责组织。那天,在师部大操场,季家祥用拉火管连接好雷管后,按照王杰原来操作的程序和姿势,一腿跪着,一腿蹲着开始了实验。当他把拉火管拉开后身体往后一滚,雷管“嘭”的一声爆炸了。季家祥安然无恙,倒是在五六十米外观看试验的一位调查组成员被雷管爆破飞出去的一个小碎片击中了鼻梁,鲜血直滴。通过试验,证实了王杰在短暂瞬间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是完全可能的。为了慎重,调查组又请教济南军区工程兵专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证实当时是一次意外爆炸。

上报了事故,也可以改过来

——“如果没有责任与担当,就难以还王杰舍己救人的真实面目了”

“按照规定,这件事当天就逐级上报了。”师党委立即派政治部主任刘德一前去查明情况。

在邳县张楼工兵营训练驻地,刘德一看到连队黑板报上全是悼念王杰的文章。全连官兵为失去王杰悲痛不已;民兵和民兵家属流着眼泪诉说“要不是王教员扑向炸点,我们要伤很多人”;连队干部战士强烈要求追认王杰同志为共产党员;当地群众纷纷为王杰请功……这一切,让刘德一很受触动。特别是他看了工兵营政委周循交给他的王杰遗物——一本10万字的日记后,他被王杰的事迹深深震撼了。

几天的深入调查,刘德一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回师部的火车上,他巧遇济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崔毅,遂将详情作了汇报,并把带着的王杰日记念了几段给崔毅听:“当兵是为党、为人民、为祖国而来的,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就是献上青春也没有怨言。”“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崔毅听后,当即表示:“这是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

随即,崔毅改变行程,从徐州下了火车,直奔坦克二师进行调查。

回到军区机关,崔毅给时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写报告,提出王杰是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应该作为一个重大典型宣传。

军区首长作出批示,同意崔毅的意见,由青年部筹划王杰宣传方案,并将批示传达给军区装甲兵。

7月底,成立王杰事迹调查组,派济南军区政治部干事王永峰、吴云龙,会同济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秘书王洪才、王杰所在师政治部干事傅庆徐,深入到王杰生前所在连、营和张楼民兵地雷班调查。在营连,干部战士流着泪向调查组汇报说,王杰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一级技术能手、优秀教练员。在民兵地雷班,参训民兵哭着讲述了亲眼看到王杰扑向炸药包、牺牲自己保全别人的动人情景。在县医院,唯一受重伤的民兵罗汉瑞激动地对调查组的同志讲,如果不是王杰用身体盖住炸药包,我丢掉的恐怕不是一条腿,而是一条命。

经过缜密调查和论证,调查组初步确认王杰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并整理了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先进事迹。8月,师政治部根据军区“一字不动,一篇不删”的指示,全文打印王杰日记,上报下发。9月20日,师党委追认王杰为中共党员。9月26日,隆重举行有7000多名党政军民参加的王杰烈士追悼大会。11月6日,总政治部发出开展学习王杰活动的通知。

是英雄,就不能“戏说”

——“不应为吸引眼球,损害英雄的形象”

“这不是胡闹嘛!”近年来只要一看到媒体上刊发的一些关于王杰的不实报道,韩义祥就感到堵心。他拿出某报上刊登的所谓“真相”文章,让记者看其中一段文字:“工兵营政委致悼词,王杰同志在此次帮助民兵训练中,身为班长、一级技术能手,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恶性事故,给部队建设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损失。”

“俺是当事人,俺就站在为王杰致悼词的营政委周循身后,离王杰棺木只有2米多远。他面对王杰遗体沉痛哀悼,高度评价王杰生前模范事迹,当他最后讲到‘王杰同志千古’时,全体指战员及自发前来的数百名村民失声痛哭。哪有人在追悼会上,守着人家的遗体说他的毛病缺点的?这不符合人情常理,也不属实,纯属胡编乱造嘛!”

乱花渐欲迷人眼。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先后有几十种报刊、书籍、电视节目不断炒作所谓《“王杰事件”始末》《王杰险遭不白之冤》《迷雾重重,谁为王杰洗去尘埃》……这些文章为吸引读者眼球,制造轰动效应,凭空编造曲折经历,随意戏说英雄故事。究竟是谁在编造这些“戏说”,动机何在?令人深思。2009年,南方一家电视台播出的纪实电视片,说在王杰牺牲2个月以后,有个战士在连队储藏室里发现了王杰日记,他要宣传,被师领导关了禁闭。在24分钟的节目里,多次出现炸药包上插有10多公分长的导火索的特写,继续误导观众。一家晚报刊登配有“照片”的长文,说“1965年7月14日,王杰训练民兵受伤后,被直升飞机运到青岛,喝下一个医生的‘越冬西瓜汁’,王杰醒了。”这都是无中生有。

关于英雄的各种戏说,误导观众,仅《“王杰事件”始末》一文就有14处编造的细节,其中对英雄最大的伤害是虚构“点燃了导火索”,文中还编造了“调查组的同志在整理死者的遗物时,找到了王杰生前写下的20多本日记”。实际上,王杰写了1本10余万字的日记(1963年1月至1965年7月)。韩义祥神情严肃地说:由于作者夸大事实,有的读者读后诙谐地说:如果有20多本日记,王杰入伍4年,什么也不干,整天在写日记了。

“在王杰同志牺牲几十年后,人们继续宣传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令人欣慰。但不应为吸引眼球,损害英雄的形象。”采访结束时,韩义祥十分坦诚地对记者说:“我们这些当年和王杰朝夕相处的战友同学,或参与王杰宣传的当事人,现在大多七八十岁了,有的已经离世。现在如果我们不站出来澄清事实,还原一个清晰真实的王杰,今后还有谁能为英雄证明?到那时,人们又要对英雄王杰产生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