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29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打击不法投机资本,只解决了解放之初城市物价波动中一方面的问题,而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还需要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使财政金融陷入崩溃局面。中央人民政府为维持解放全国大陆的后期作战,开支依然巨大。接管城市对国民党政权留下的旧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使全国军政公教人员达到785万,给中央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为迅速恢复生产和交通运输,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当时全国的财政工作仍处于分散状态,老解放区征收的公粮和各种税款,主要用于当地的支出,对上缴任务尚无明确的规定和办法。新解放地区大都还没有建立正规的税收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实际上担负着军事费用、恢复生产投资、赈灾救济等巨额支出,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暂时只能靠大量发行货币弥补财政亏空。这是通货膨胀依然存在的深层原因。

1950年1月,全国开始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加快了货币的回笼。同时,全国性的军事行动已接近尾声,使争取财政收支平衡具备了客观可能。2月13日至25日,中财委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财经会议。会议决定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以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3月3日,政务院作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主要内容是: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必要开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分散状态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以调剂余缺;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若干近期使用者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资金的往来使用转账支票经人民银行结算。这个决定建构了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经管理体制的雏形。

中共中央就此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必须用一切办法保障这个决定的全部实施。

中央的决定立即在全国各地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各级政府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紧缩编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推销公债,节约开支;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缴纳公粮、税款和认购公债;各地隔日隔旬向中央报告各项主要税收或公粮征收入库数字,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在支出方面,严格统一全国编制和供给标准,由财政部根据实际收入情况,量入为出,尽可能权衡全局,支拨款项,以便集中必要的财力和物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问题。

对于旧政权的军政公教人员,中央认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在政治上是十分必要的,在财政上虽然带来很大困难,也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包下来”不是原封不动,保持原职原薪不变,而是要向这些人员说明人民和政府的困难,适当降低待遇,同政府机关所有工作人员一起,“饭匀着吃,房子挤着住”。对于裁减下来的人员,中央指示应举办训练班,学习期间发给折扣薪金维持家用,学习期满后经严格考核量才录用,或有步骤地给他们以谋生之路。这项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的特殊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紧缩行政开支的情况下,全国党政军机关的工作人员克勤克俭,努力工作,度过了一段艰苦的时光。

在各级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统一财经工作很快取得明显成效。从财政收支看,1950年第一、二季度,财政赤字曾占支出总数的43%和40%;实行财经统一后,第三、四季度即分别下降到98%和64%,全年收入652亿元,支出681亿元,财政收支当年便接近平衡。由于集中了财力,在可机动使用的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既保证了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战役的胜利,还抽出10亿多元资金,有重点地进行了水利、铁路工程建设及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生产的恢复。从物价水平来看,随着中央财政有了稳定的来源,货币发行减缓;实行现金管理、整顿税收和推销公债,也使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减少,商品供应相对比较宽裕。在货币与物资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物价开始趋于平稳。以1950年3月的全国批发物价总指数为100,4月降到751,5月再降到692。7月后,尽管受朝鲜战争影响,物价有所波动,但是到12月仍维持在854的水平,物价基本保持平稳并有回落。

统一财经和稳定物价,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财政经济战线上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它从此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的局面,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必要条件。毛泽东高度评价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称其“不下于淮海战役”。国内外那些对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能不表示赞佩,叹为“奇迹”。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强有力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统一全国财经管理,对于集中财力、物力全面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开始逐渐形成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经管理体制。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