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中印关系【2】

作者:李达南    发布时间:2017-03-2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访问印度和争取达赖

1954年6月,周总理利用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休会的空隙访问了印度,受到印方隆重接待和数10万群众的热烈欢迎。印方提供了一份有100多部影片的名单,请周总理挑选欣赏。周总理只挑了《詹西女皇》这一部反映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爱国影片,以表达对这位女英雄的敬意。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共同倡议:“不仅在中印关系中,而且在一般国际关系中,都适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度共产党机关报《新世纪》周刊以整个版面刊登了周总理在印度名胜泰姬陵前,面带笑容,脖子上挂满花环向欢迎群众双手合十致意的巨幅照片。一时印度掀起中印友好的热潮,到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舍德巴”(五项原则万岁)的欢呼声。

同年10月,尼赫鲁总理来华进行长达12天的正式访问。周总理对这次访问十分重视,亲自作了周密安排。他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干部会议,凡是同接待工作有关的人士都请到了,礼堂挤得满满的。周总理详细地谈了尼赫鲁总理这次来访的意义,我们的接待方针和注意事项。总的精神是要热情友好,同时要实事求是。整个讲话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在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同尼赫鲁总理进行了四次谈话,两国总理会谈多次。凡是尼赫鲁要见的各方面人士都进行了安排。尼赫鲁来访前总理点名要外交部的乔冠华和陈家康两人起草他在欢迎宴会上的讲话稿,两人逐句口授,由我笔录。讲话稿对尼赫鲁总理作了高度评价,称他为印度杰出的政治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39年8月尼赫鲁曾作为国大党领袖到中国重庆进行10天友好访问)。这次访问对增进中印高层领导人间相互了解起着了良好的作用。

1956年11月至12月,周总理应邀第二次访问印度,受到同样隆重热烈的接待和欢迎。但这时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的阴影已经初露端倪。在火车上,周总理告诉尼赫鲁,中缅将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并诚恳地说明中国政府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的态度。关于中印东段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周总理说,这条界线是非法的,是从来没有为历届中国政府所承认的。尽管如此,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宁和照顾到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军政人员将严格不越过此线,并表示希望以后能找出解决东段边界的适当办法。然而尼赫鲁对中印边界却始终采取不容讨论的态度。当时达赖和班禅也在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纪念活动。一些逃亡印度的西藏反动分子企图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噶伦堡组织请愿,留阻达赖,不让他回西藏。12月底,正在访印的周总理对此同尼赫鲁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话,要尼赫鲁注意这一情况。尼赫鲁表示将注意防止发生乱子,如发生他要采取措施禁止。周总理立即向达赖传达了他同尼赫鲁总理的谈话,然后又会见达赖的随行人员,严正指出:达赖可以留在印度,但西藏不可能搬来印度。把达赖留在印度的想法,是害了达赖,也是害了西藏。如把达赖留下来,西藏的工作不会因此而停止。但大门是开着的,达赖什么时候回西藏都欢迎。达赖一旦留居噶伦堡,只不过是一个难民,没有了政治地位,也不能进行政治活动,只有宗教,而宗教圣地总还是在西藏,不能搬到噶伦堡来。这样,就逐渐把达赖放在一个极端困难的处境上。尼赫鲁总理已经表示印度不能支持西藏搞独立,美国离得太远,要支持西藏独立也搞不成。

经过周总理严肃而耐心的工作,达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他对我驻印度大使潘自力说:“这次出来自己没有拿定主意,是一大缺点。许多人要他留在印度不回去,讲了许多西康的混乱情况,自己曾经发生动摇。自从同周恩来总理谈话后,思想稳定了。中央完全信任他,是否回藏由自己作出决定。但此次出访,若在印度出了乱子,印度也负不起责任”。达赖还对周总理说,“过去藏印间在宗教、文化上联系较密切,而这次来,感到印度方面对他拉的力量很大。”另外,据随同达赖出访的阿沛?阿旺晋美私下告诉周总理,达赖曾向其随行人员传达他同尼赫鲁单独会见的情况,尼赫鲁对达赖说,西藏同中国政府签订协议后,应该承认西藏属于中国,但如果中国方面的措施超出了协议(按指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17条协议)的范围,而使西藏方面有困难时,印度政府可以给予帮助等等。由于周总理及时亲自做工作,不但阻止了达赖第二次背叛祖国流亡印度的企图,也使中印关系不致因此而蒙上阴影。

西藏叛乱和中印边界争端

1959年3月19日夜间,西藏少数上层反动分子发动全面武装叛乱,被我迅速平定。3月31日达赖带着一批人进入印度,并于4月18日在印度阿萨姆邦的提斯浦尔发表鼓吹西藏独立的所谓“达赖喇嘛声明”。尼赫鲁于4月24日亲自去印度北部山区穆索里同达赖会商,并多次发表干涉我内政的声明和讲话。党中央对印度采取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毛主席认为尼赫鲁是中间派,不同于右派。他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要肯定他好的一面,批评他坏的一面,应该争取他,不要把事情做绝。对达赖也要留有余地,争取他回来。将来他如果想回来,我们还是采取欢迎的态度,但他必须发表声明,放弃西藏独立。周总理根据毛主席这一指示精神亲自抓报刊评论的工作,成立了一个国际问题宣传小组。新华社3月19日发表了达赖在离开拉萨前给中央驻西藏代理代表谭冠三将军的3封亲笔信,据此认为达赖是被劫持的(但事隔20年后,达赖在1979年向印度报界声称,他当时写这3封信是出走前为稳住中央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对印度干涉中国内政,为了顾全中印友好的大局,中国采取了十分克制的态度,开始时并未公开指责印度当局。经周总理审定于4月15日发表的《人民日报》观察家评论《不能允许中印友好关系受到损害》,只讲了帝国主义和印度非官方攻击我平叛的言论,还对尼赫鲁演说中提到“不可让中印关系恶化”,表示了欢迎。4月18日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然表示希望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能继续发展,并没有对当时印方极不友好的言行加以谴责。中国只是在印度方面反华言行充分暴露后,才后发制人,在宣传上集中进行反击。5月6日发表了由胡乔木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撰写的《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一文。文章全篇贯彻维护中印友好的精神,分析了西藏问题和印方态度的背景,充分说理,用词既尖锐又委婉,注意讲究必要的礼貌,掌握分寸,留有余地,尽量争取尼赫鲁同我继续合作。在撰写过程中,周总理还特别要求文章在收尾处要引用尼赫鲁1954年10月访华时说过的友好的话。

1959年8月25日,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朗久地方挑起第一次武装冲突,接着又在10月21日在西段空喀山口挑起武装冲突。面对这种严重情况,周总理于11月7日致函尼赫鲁总理,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中印总理在最近期间举行会谈。1960年4月,周总理赴新德里同尼赫鲁总理诚恳商谈。但中方的真诚努力没有得到印方的响应。双方除同意由两国官员共同审查、核对和研究有关边界问题的事实材料并向两国总理提出报告外,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双方官员从6月至12月进行了三轮会晤后,各自提出了关于中印边界的报告。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我方只在报上发表中印官员报告的摘要,双方报告的全文,中文本长达584页,由外交部出版,在内部发行。

为了对中印边界问题作全面的阐述,根据周总理指示,请胡乔木执笔,写了1959年12月26日中国外交部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照会。事先乔木同志要外交部就边界各段提供确切有力的材料。照会就中印边界是否正式划定过,中印传统习惯线在哪里,什么是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正确途径等三个问题,充分摆事实,讲道理,作富有说服力的叙述。照会公开发表后,阿富汗驻华大使向外交部有关人员表示:他通读了照会后,认为文字简洁生动,语气委婉,把复杂的边界问题说得又清楚又客观,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外交文件之一。

从1960年起,印度外交部陆续发表白皮书,题为《印度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交换的照会、备忘录、信件及签订的协定》,前后共出版了11册。每次发表白皮书都引发印度议会和报刊的阵阵反华叫嚣。周总理指示外交部也要编相应的文件汇编,以供必要时使用。我们编的文件汇编,由于书的封面是红色的,我们内部戏称之为红皮书。第一册题目是《中国和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印边界和其他问题来往文件汇编》。当时汇编文件为便于随时送总理审定,亚洲司在中南海北门国务院临时借了一小房间。以后陆续编辑共出版了7册。为了不扩大双方分歧和争论,报上只发表一些主要的照会和信件,红皮书由外交部出版后只在内部发行,这也是周总理为缓和中印间紧张气氛的一番苦心。

1954年中印协定经两国政府批准后,有效期定为8年,按规定将于1962年6月3日期满失效。早在1961年10月,章文晋司长就对我说,总理要外交部就中印协定将期满一事提出意见。我们提出意见后,总理指示这件事要做到仁至义尽,尽量争取协定不失效,以利于保持中印友好势头。我们按这一精神,于1961年12月3日、1962年3月1日、5月11日由外交部三次照会印度驻华使馆,建议两国政府举行谈判,以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缔结一个新的协定来代替原有的协定。印度方面却无端地把协定同边界问题联系起来,说什么只有中国扭转它过去几年执行的侵略政策,才能进行谈判,再三拒绝了中国的建议。根据事不过三的原则,这个在序言中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协定只好到期失效。

随着中印边境形势和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双方抗议和反抗议、相互指责和辩驳的来往照会大大增加,形成了白热化的“照会战”。我方照会在发出前几乎都由周总理亲自过目和最后审定,注意必要的外交语言。而印方来照语气却越来越横蛮无理,出言不逊。有一次周总理在接见印度驻华使馆临时代办时说,我们的照会在发出前我基本上都是看过的,我不知道尼赫鲁总理是否也这样做。照会中语气的升级是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希望印方能加以注意。1961年6月,我随章文晋司长陪同从蒙古路过北京回国的印度外交部秘书长拉?库?尼赫鲁(前驻华大使)和印大使帕塔萨拉蒂去上海会见周总理。周总理为恢复中印友好又作了一番努力,但印方后来也没有什么反应。印大使于当年7月20日离任回国,从此印方未再派大使。中方整整等了1年,中国驻印大使潘自力也不得不于1962年7月18日离任回国。这时印军正在西段加勒温河地区深入我境内建立侵略据点,被我部队包围,有被歼灭的危险。尼赫鲁在设午宴送别潘自力大使时提出要求,希望我手下留情。潘大使将此情况以特急电报发回来后,我撤消了包围,避免国境又一次武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