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建交亲历记

作者:柴泽民    发布时间:2017-03-2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72年打破坚冰,到1979年实现邦交正常化,风云迭起,在两国关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作为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亲身经历了其间的坎坷和曲折,也目睹了两国领导人所做的种种努力。

  美方的两次食言

  中美关系的改善要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但在尼克松访问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迹象。尼克松访华结束了双方的敌视与对抗,实现了两国领导人具有历史意义的握手,发表了《上海公报》。尼克松访华是出于美国利益的考虑。那时,中苏在黑龙江的珍宝岛发生冲突,他觉得中苏关系接近破裂,拉拢中国来共同对付苏联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有一个传说,说尼克松来华后,一见到毛主席就大谈苏联部队怎么突破了中国边疆,苏联又发明了什么新式武器,借此挑拨中苏关系。毛主席当即识破了他的图谋,说我对这些没兴趣,我想跟你谈台湾问题。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会见尼克松的时候,都提出要谈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但由于两国都有自己的考虑而没有实现。在我们来看,中美打开关系之门后,美国必须结束越南战争,再来谈两国建交的问题。我们提出,只要越南战争不停,那里的人民还在遭受灾难和牺牲,远东局势的缓和和中美建交问题都是不可能的。只有先解决越南问题,才能谈解决台湾问题以及中美关系问题。尼克松也有自己的考虑。当时苏联对美国威胁很大,如果中国同苏联站在一起,那它就不是对手,如果趁机把中国拉到自己一边,那就可以摆脱苏联的压力,在美苏斗争中就可处于有利地位。

  1973年尼克松连任总统之后,派他的安全助理、国务卿基辛格来中国,同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及越南战争后的国际形势进行了讨论,彼此交换了意见。这时美国的承诺是:在尼克松打算任第二任总统的头两年,大量削减驻台美军,后两年则以类似日本的方式,实现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即同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国建交,只同台湾保持民间往来。

  1973年5月作为中美建交前的过渡措施,双方先在对方首都建立联络处,享有外交特权。中国任命黄镇担任第一任驻美联络处主任,美国派戴维?布鲁斯担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在此之前,1973年1月,美国与越南签订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条件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人们开始翘首期待中美关系迈向正常化,但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却停滞不前了。1974年8月8日,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正式辞职,辞职前的尼克松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关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美国政府本来就因为右派反对而对同中国建交顾虑重重,尼克松的下台无疑给了他们最好的借口。

  尼克松辞职后,副总统福特接替为总统,虽然他表示对华政策不变,在他当总统期间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但这更多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1975年12月,福特访华的时候,向中国领导人表示,由于美国国内形势的需要,中美邦交正常化要推迟到1976年大选以后,也就是他第二次当总统以后。很可惜,他没有当选,这可以说是美国人的第二次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