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兴:民族英雄与革命先烈不容亵渎

原标题:戴立兴:民族英雄与革命先烈不容亵渎
作者:戴立兴    发布时间:2017-04-10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到不断提高烈属抚恤标准,再到红色旅游的蓬勃兴旺,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日益成为社会风尚。但也应看到,网上丑化、抹黑,甚至诋毁、侮辱我国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的恶劣行为屡屡发生,其负面影响不能忽视。贬损英雄、先烈的行为,反映的绝不是一些人的戏耍,而是少数人对执政党与社会包藏祸心的仇视。上世纪80年代,苏联国内受所谓“新思维”以及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横行流布,结果以卓娅、马特洛索夫、奥列格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被污名化,党史国史也被否定颠覆,最终导致国家走向分崩离析。殷鉴不远,其中的历史教训值得深思,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诋毁和否定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一些人打着“反思历史”“追求真相”的幌子,妄图通过否定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优秀文化,否定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传统;通过否定革命英雄、先烈积极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通过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理论和实践的合法性。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把矛头集中指向毛泽东,其实质是试图通过无限放大毛泽东的错误来否定新中国前30年的历史成就,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因为他们深知要搞垮一个国家,首先就要攻击这个国家的执政党,就要丑化这个党的主要领袖。显而易见,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否定毛泽东,试图达到否定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苏联解体之前,苏联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掩人耳目,就曾把攻击的矛头集中对准斯大林,宣扬“批判坏的斯大林是为了保护好的列宁”。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矛头很快转向了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民主纲领派”的头目阿法纳西耶夫宣扬:“斯大林主义的实质在于列宁主义。”苏联发生过的教训,值得警惕。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颠倒了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一些人越过了学术研究应有的底线,在“学术研究”的名义下,崇尚“坏人不坏”“好人不好”的模式,要求按照人性论的原则治史,否则就给历史人物“扣帽子”;一些人还以“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名义糟蹋、歪曲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确是一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不过却转换到旧史学中常常能够看到的,维护封建正统,蔑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为统治阶级辩护的老路上去了。正因为这样,已经被历史判明属于反动的一些历史人物,像慈禧、袁世凯这样一些人,都被描述成了“悲剧英雄”,甚至成了“改革的先驱者”;而对黄继光、邱少云等人则加以抹黑、贬低。颠倒是非黑白,这不是研究历史,而是玩弄历史。

第三,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人民思想。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民族英雄。但是,当下的年轻人往往因为时间上的久远,而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险阻、生死考验产生疏离感,容易被乱象所迷惑,被错误思想所俘虏,导致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昨天和前天,英雄、先烈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和支柱。诋毁、抹黑英雄、先烈,就是去其精神脊梁和精神支柱,去其生长的根和生存的魂。英雄人物的事迹、形象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记忆和民族感情的一部分,它们对现代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伟大意义,并由此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抹黑英雄,不仅仅是抹黑英雄,更是抹黑一代人为民族独立付出的牺牲,抹黑了一代人对未来的美好追求,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无数前车之鉴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被蚕食,信仰被动摇,记忆被毁灭,那么这个国家的根基就会出现“中空”。一个不尊重历史、不尊崇英雄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历史,从否定革命英雄开始。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是敌对势力的代表,他们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形式,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内部演变,从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他们企图通过否定革命英雄,对中华民族进行“去英雄化”的民族心理工作,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没有英雄,没有民族历史记忆,没有民族价值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不振的民族。在他们看来,新生代有可能对革命历史淡漠,对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淡忘,有可能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他们丑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无限夸大个别弊端,企图搞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思想,从而达到他们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