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炮击金门和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23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1954年秋至1955年春,台湾海峡出现紧张局势。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尖锐矛盾再次爆发出来。

自从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后,美国政府便加紧了对台湾的控制。美国不仅在台湾设立海、空军基地,给台湾以巨额经济援助,还派大批军事顾问训练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宣布,美国将不再对台湾海峡实行“隔离”政策,意即不再限制国民党军队对大陆的攻击。随后,第七舰队中止了在台湾海峡的所谓“中立巡逻”。艾森豪威尔的新政策被称作“放蒋出笼”。台湾国民党当局随即向美国提出缔结所谓“共同防御条约”的要求。当时,美国一方面要控制台湾,阻挠中国统一,另一方面又担心被国民党集团拉下水,卷入一场它想避免的与中国大陆的直接冲突,因此一时没有表示同意。朝鲜停战后,美国估计中国可能恢复被推迟的解放台湾的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同台湾的军事关系。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后,美国极力拉拢一些国家拼凑针对中国的东南亚军事集团,并重新考虑同台湾国民党当局缔结防御条约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国民党集团增加了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大肆叫嚣“反攻大陆”,并竭力渲染其正在同美国商谈“共同防御条约”。

美国同台湾国民党当局可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的动向,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警惕。在1954年7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毛泽东指出:“现在美国同我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这个问题是个长时间的问题。我们要破坏美国跟台湾订条约的可能,还要想一些办法,并且要作宣传。”形势表明,如果听任这一条约签署,中美关系将陷入僵局,长期紧张下去,台湾问题也将长期得不到解决。7月14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英国下院讲话,又一次提出“由联合国托管台湾”的主张。这使中国在国际上表明对于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变得刻不容缓。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明确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任务。中央认为,提出这一任务的作用,不仅在于击破美蒋条约,更重要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政治警惕心,激发人民的热情,推动国家建设任务的完成,并通过这个斗争来加强国防力量。一场轰轰烈烈的解放台湾的宣传运动由此展开。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建军27周年纪念会上讲话,强调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11日,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再次宣布:“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决不容许美国侵占,也不容许交给联合国托管。解放台湾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许他国干涉。美国政府和盘踞台湾的蒋介石卖国集团无论订立什么条约都是非法的,无效的。”22日,中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发表关于解放台湾的联合宣言,热烈拥护中央政府的决定。

在台湾海峡局势重新紧张和国民党军加强对东南沿海地区骚扰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奉命从1953年初起,即不断对金门、马祖地区的国民党军实施炮击。1954年9月3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于下午2时至4时左右,对金门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惩罚性炮击,摧毁敌炮兵阵地多处,击沉、击伤舰船多艘。9月22日,人民解放军再次以急促的火力炮击金门。此后,大陆与金门、马祖之间的炮战时紧时松,没有停止过。这次较大规模的炮击行动,在政治上是为了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台湾,表明中国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不容置疑的决心,向美国施加压力;在军事上则要起到声东击西的作用,不是要立即解放金门,而是要拔除国民党军骚扰大陆东南沿海的据点。朝鲜停战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曾考虑过解放金门的问题,但感到条件和时机均不成熟,最后决定由北向南、由小到大,首先解放浙江和福建的沿海岛屿。为此,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精心部署了以解放一江山岛为中心的大陈岛战役。炮击金门前后,我陆、海、空三军相继予国民党军舰、飞机及守岛部队以重创,取得浙东沿海地区的制海、制空权。

12月2日,美国政府匆忙同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该条约的防御范围明确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可根据双方协议,伸延至国民党军防守的其他地区。为使美国不致被拖入对中国的突发战争,作为保护台澎的交换条件,美国要求蒋介石秘密保证,没有美国的许可不得对大陆采取攻击行动。12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谴责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是一个露骨的侵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