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习近平总书记的7年知青岁月学什么?

作者:科研管理部 齐雄    发布时间:2017-09-0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是一本书,一本视角新颖、内容丰富、文风朴实的好书;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激动人心、令人难忘、催人奋进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用自身的成长历程,为青年树立了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个青年,我思考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学什么?

一、学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酷爱读书!不少被采访者对此印象深刻。

在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的那个年代,读书的行为或者说读书人,很受欢迎吗?为什么被采访者对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的印象都很深,而且赞不绝口?

或许,这可以从200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的节目专访中,找到一些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采访中说,刚开始去的时候,一切都不太习惯、适应,老乡看他们知青也不太习惯、适应。后来,怎么融入到群众中的呢?有一点,我印象很深。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说,晚饭后,村里人陆续去他的窑洞,来串门。为什么呀?因为他故事多。大家来问他这问他那,北京什么样子,在北京吃什么,什么最好吃,你们还见过什么稀罕事,美国是怎么回事,《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是怎么回事,很好奇。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给他们讲北京,讲国外,讲《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慢慢地融入老乡中,跟大家都成为了好朋友。

据书中被采访者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中国古典文学知识知道得多,而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历史著作、国外优秀文学作品等等,都有广泛涉猎,而且学得都还很深、很透。

在当时的条件下,光靠学校教育,一般来说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事实上,被采访者也告诉我们答案了——“近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在那样的历史大环境中,在从事那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习近平总书记还能自觉主动地读书学习,通过向群众“谈古今”“讲故事”的方式,最先融入到群众中。

这让我得到第一点启示:自觉学!读书贵在自觉,自觉主动地学,掌握丰富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再比如说,办沼气池。这个思路怎么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有一天,他翻看《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一条消息,说四川很多地方实现了沼气化。他当时看到这个消息后,特别兴奋,因为他一直在思考着梁家河的发展,在找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同样是看报纸,为什么他就看出名堂来了,看出思路来了,最后还干出了大成绩?

为什么?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思考得多!要不是长时间的思考,很难有那样的灵光一现。

这让我得到第二点启示:勤思考!勤思考是打开智慧的钥匙。所谓“偶然的机遇”,只是给那些主动学习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现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梁家河的人对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的印象都很深,而且赞不绝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自己的知识,使梁家河村的群众了解了很多大山以外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给村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快乐;办扫盲班、教村民认字;办沼气池,改善村民生活,给村民带来的,是帮助。

这让我得到第三点启示:善运用!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快乐,这也是共产党员读书的最终目的——为人民服务!

二、学吃苦

吃苦好吗?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双抢”期间,每天凌晨四点就要和父母一块起床干活。大人搬谷子去稻场,我帮忙拿农具;天还没亮,就要下地割稻子;一边忙着割早稻,一边忙着插晚稻的秧苗。大人拔秧苗、犁田,小孩插秧;天快黑了得赶紧回稻场收谷子。碰上天旱,一整夜都要去田里看水;遇到下雨,田里刚割的稻子又要捆上来,再挑回稻场,在天晴的时候晒干……所以,我那时候宁可熬夜看水,也不愿下雨。每天晚上十点十一点才能睡,第二天凌晨四点再起来。陪伴我小学暑假的,是清晨的露水,中午的烈日,晚上的蚊子,水田里的蚂蟥;是汗水、雨水、泥水混合的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衣服。这是吃苦吗?是!吃苦好吗?

在我挂职村里有一户人家,户主50来岁,本来家境还行。不料,就在2015年,老母亲中风了,打击不小;媳妇又在此时查出子宫肌瘤,够苦吧?还好,有2个儿子,都成年了,大儿子还是大学毕业,在天津工作,每个月工资还可以。不料,体检被查出得了白血病。母亲和媳妇都顾不上了,他先去天津给大儿子换骨髓,各种花销110多万。大儿子的事还没忙完,二儿子又查出得了尿毒症,赶紧回来给二儿子换肾。二儿子没怎么读书,结婚早,儿媳妇此时正怀孕。你说他们家苦不苦?你问他吃苦好吗?

无数事实也证明,坐了轮椅,不一定能成为张海迪;去村里吃了苦,也不一定能有收获和进步。

那为什么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吃苦呢?

我认为,学吃苦,学的是总书记面对苦难的人生态度和英雄行为,学的是吃苦的精神和境界;而不是吃苦的具体做法。我认为,吃苦也是分境界的。

第一个境界是能吃苦。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梁家河时,苦不苦?苦!跳蚤关、劳动关、饮食关、思想关,都很苦。青年习近平都克服了,特别能吃苦!但是,我见过,我相信大家也见过太多能吃苦的人。由于生活所迫、环境所迫,很多人都能吃苦。这只是吃苦的第一个境界。

第二个境界是敢吃苦。也就是不怕吃苦!习近平总书记刚到梁家河时,怕不怕苦?他后来回忆说,刚去时,那个劳动强度让他感到震撼,甚至可以说抽烟就是那个时候学会的。因为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烟瘾犯了,可以抽根烟休息会。但是,很快,习近平总书记就适应了,不怕了——两百斤的担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近平真是个好后生”,“就是当地人都不一定能吃得了的苦,近平能吃得了”……梁家河村民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敢吃苦的精神境界和英雄行为的如实描述,更是真心赞誉!

这启示我,青年人,不仅要能吃苦,更要敢吃苦,不怕吃苦。组织安排你去基层,去,不怕苦;领导安排你加班,加,不抱怨;你本来觉得写材料岗位重要,被调整到跑腿打杂看库房,坦然面对……这就是敢吃苦。

第三个境界是善吃苦。就是把吃苦当做一种历练本领的机遇。书中有一段话我读了特别感动:“我为什么就不能在梁家河扎根呢?我为什么就不能留在这里为老百姓办好事呢?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是这么想的,实践证明,他也是这么干的,而且干得特别好,干得特别成功——“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这启示我:组织安排去基层,不仅要敢去,还要能积极为群众办点好事办点实事;领导安排加班,不仅不抱怨,还要能争取做出点成绩来;不管工作岗位如何调整,不仅坦然面对,而且要干一行爱一行,争取能专一行成一行……这就是善吃苦。

我想,这就是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的吃苦。不仅能吃苦,更要敢吃苦、善吃苦,把吃苦当作一种历练本领、砥砺意志的机遇,相信青年有着大好机遇。正如在上一期青年沙龙上,曲青山主任、吴德刚副主任与我们青年同志谈心时所说的一样:“不怕吃苦,吃苦历练的是你的本事;不怕吃亏,吃亏提升的是你的境界”,“处处用心,皆是机会;处处留心,皆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