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领袖足迹 感悟青春真谛

作者:机关党委(人事局)老干办 胡志鹏    发布时间:2017-09-0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访谈实录形式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读来仿佛在聆听身边朋友的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使习近平总书记立刻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下面我结合学习情况及自身经历谈四点学习感受。

一是学习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带着两大箱书到梁家河,到后来跑三十多里地借《浮士德》,还有“上山放羊揣着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时,就拿出新华字典一点一滴积累”,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读书的“痴迷”。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我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经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受,特别是在理论学习上明显感觉存在差距。机关党委(人事局)的领导经常告诫我们年轻人,要抓好学习特别是理论学习,既要成为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也要站在高位,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他常说“抓不好理论学习就没方向、没前途”。每次召开机关党委会议,总要求年轻人主动谈感想、谈认识、谈体会,督促我们年轻人学习成长。我主要从事老干部服务工作,同样要加强党史知识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与老同志更好地交流,同时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二要干一行爱一行,扎下根去才能吸收养分。1969年,在物质和精神匮乏的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带着“黑帮子弟”的沉重负担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艰苦的插队岁月。随着他主动扎下根去,他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带领乡亲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磨砺出了不怕吃苦、不避艰险、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领路人,这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锤炼出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一生工作几十年,可能会面临许多变化,甚至会有跨行业、跨领域的情况,因此必须沉下心来,才能跟上工作节奏。我于今年1月份来到中央党史研究室老干办工作,先前对老干部工作并不了解。现在通过近八个月的工作,我深刻感到老干部工作虽然不属于中心,但是却牵动中心、影响大局。在室务会和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年首次由老干办牵头到湖南和宁夏开展“我看十八大以来党史工作新变化”主题调研,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的专业优势,激发了正能量。我在其中也受益匪浅。通过用心用情关心老干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认可,他们经常会无私分享自己几十年的经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

三要先付出再谈收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期间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面貌”。他在实干中收获、成长。正如他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对于我们在机关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大家都渴望成长、渴望进步、渴望成才,而这只有在切切实实的工作中,“不惜力”地付出才有回报。

四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是个有心人,从他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就可见一斑。比如,他在梁家河村设立代销点,减轻了村民为买生活日用品而远途奔波之苦;他主张由专人负责劳动者的吃饭问题,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这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现。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品质,遇事多想一想,如何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争取打开思路,把被动应付变为主动作为,创造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