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袖优秀品格 扎实做好党史工作

作者:第二研究部 王光鑫    发布时间:2017-09-0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艰苦生活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被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经历深深地感染和震撼。在他身上,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扎根人民、真诚为民,立足实践、勤恳务实的精神品格尤为突出。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的优良习惯和精神风貌

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习近平总书记吃过晚饭后总是拿起书本,开始学习。他看书常常到非常晚。有时候,雷平生半夜醒来,发现他还在看书,就问:“近平,你怎么还不睡呀?”他总是说:“再看一会儿。” 书中像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的环境和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学习必须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多个受访者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经历深刻说明了这一点。我们青年同志正处在人生的大好时光,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见缝插针读书学习。胡绳同志曾讲:要争取读得多,品种多,特别是年轻时,看一眼总有些印象。 因此,读书实为我们青年党史工作者第一要务。

读书要有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围绕一个观点、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后,去跟别人讨论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党史研究时要学习这种方法。真理越辩越明,党史研究中的历史事件、学术观点必须经过多角度、多材料的论证。正如胡乔木同志在谈党史时说:党史应该有新的材料,新的观点,新的态度,是在掌握了充分材料的基础上写的。

以我的日常工作为例,2015年我刚进入单位就参加了中央交办的《胡耀邦画册》项目。为获取真实生动的图片,我们专程到中央党校校园实地拍摄,回来后反复比较,从几十张照片中才选取到一张满意的照片。对于文字材料更是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完善才定稿。有时候确定下来后依然想方设法再找材料来核验。也许党史研究的乐趣就在于此,“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人民、真诚为民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实践证明,他一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出现的高频词。去年这个时候,我参加了我室机关党委在延安干部学院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班,走进梁家河,切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为民情怀。他到梁家河以后,在生活劳动中与老乡接触,越来越多地了解到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激发出为他们做实事的志愿。他不仅自称“农民”,也经常说“我们老陕”如何如何,可以看出他已经把自己看成陕北农民中的一员了。2015年9月,他在美国演讲时还动情地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从北京到梁家河当农民……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能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这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青年是一个人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关键阶段。正如曲青山主任所讲,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一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起扎根人民、真诚为民的理想追求。党史研究同样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胡乔木同志曾说:“我们党史工作者要阐明,党的斗争的胜利都是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取得的……因此,我们在研究、著述我们党的历史时,必须时刻牢记着,党是在人民群众的斗争中,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才取得胜利的。” 作为青年党史工作者,必须坚持为党写史、为民写史,写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考验的党史。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践、勤恳务实的工作方法和优良作风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记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几位同志去四川学习办沼气的事迹。到了四川,他们蹚河沟,踩深水,每见一个沼气池必下去,每到一个地方必问清楚,学的特别具体。后来他回到北京上学,毕业后又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到基层,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他选的这条路,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抱负是有直接关系的。

作为年轻人,我们的人生体验和阅历都相对缺乏,去基层、去艰苦的地方锻炼很有必要。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参加工作后,在普通岗位上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也就是人民常说的“接地气”。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好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锤炼出勤恳务实的品格,为我们年轻人的成长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他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激励我们前进。最后,用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一批近平这样的人——未必都是领导干部,可能是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无论是不平凡的人,还是平凡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而奋斗。所以,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快的发展和这么大的进步,而且有这么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