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永不忘 青春勇担当

作者:第一研究部 陈光辉    发布时间:2017-09-0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感悟和心得,围绕“青年党史工作者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主题,结合我入职以来的收获和体会,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的学习感悟。

一、不忘初心

通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初心的含义。

2015年2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重回梁家河村,动情地说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总书记用三个“永远不会忘记”,回忆了自己难忘的七年知青岁月,更是说出了自己“要为人民做实事” 的初心。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才能行而至远。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 七年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基础 ,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 。

从务实苦干到实干兴邦;从让老乡过上好日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多打粮食、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等。仔细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中能看到总书记在梁家河时就立下的初心始终未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作为青年一代的共产党员和公务员,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初心。就在8月25日上午9:00,我刚刚参加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2017年中央机关初任培训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在宣誓仪式上往事一幕幕涌现在我的脑海:小学的时候,我们面向国旗,行少先队员礼,庄严宣誓,立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中学的时候,我们面向团旗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大学入党的时候,我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公务员入职宣誓的时候,我们右手举拳,面向国徽,庄严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举起了拳头,就是举起了责任;宣读了誓言,就是宣读了自己的初心。我想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也是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志的初心。

在今年7月有幸参加了我室组织的“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业务人员培训班”,更为幸运的是地点选在了我的家乡——沂蒙老区。这次培训对我的影响极为深刻,让我对党史、对我的家乡、对家乡的红色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党史不再是学生时代在书本里读到的冷冰冰的文字,党史是有温度的、有精气神的。家乡也不再是我身份证上的一行简单文字,家乡是红色的,家乡是我出发的起点。我一位师兄曾说“沂蒙山贫瘠的土地养育了他”,今天我要说“沂蒙山红色的热土养育了我,沂蒙山红色的党史培育了我”。以前,党史是我的兴趣爱好,是我的专业,现在党史是我的事业,是我的初心和信仰。作为青年党史工作者,我们要坚守对党史工作的初心,为党修史立传,为党修“红色家谱”,牢记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接续和接力好党史工作,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二、青春担当

通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春的含义。

青春要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书中也谈到,七年岁月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自称“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他以自己是劳动人民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曾立志“这辈子就当个农民”。也是从那时起,习近平总书记把根扎在了人民中间,就立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青年党史工作者,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在党史学习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在党史工作中不断铸牢理想信念的根和本,将理想信念转化为爱岗敬业的精神,落到本职工作的实处。努力做一个有理想信念的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党史工作者。

青春要经历磨砺锤炼。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除了要克服“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习近平总书记还要面对很多不公正待遇,书中说道“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而且一干就是七年,连村里的人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这段不怕吃苦、敢于吃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造历练过程,磨练了他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青年党史工作者,在党史事业的大熔炉中要淬炼自己,在党史研究室的大家庭中要锤炼自己。要坐住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苦练党史基本功。

青春要敢做敢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 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带领乡亲们开拓进取、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梁家河第一个铁业社、缝纫社和第一座磨房,亲手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的第一个沼气池,还建成了第一个淤地坝。在他的带领下,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2015年4月,曲青山主任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六期青年沙龙上作点评时,曾指出“我们党史工作者,特别是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的党史工作者、青年党史工作者更要有责任、使命和担当。”青年党史工作者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牢记使命和担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把党史工作作为崇高的事业去奋斗、去追求,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青春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历史亲历者眼中,“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即便是在繁重劳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不仅阅读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名作,而且他还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会读书。在阅读中,他注重分析对比,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剖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读书学习水平决定着青年党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水平。青年党史工作者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和善读书。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原著读原文;要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不仅要读党史书籍,还要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坚持读书与工作相统一,在读书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通过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阅读,让我对初心和青春的认识已经升级到2.0的版本。初心永不忘,青春勇担当。青年党史工作者要牢记初心,勇于担当,砥砺前行。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愿我们奋斗一生,归来时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