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历史观

作者: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教授 李殿仁    发布时间:2017-12-19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细读报告,我体会,它不仅是高屋建瓴的政治报告、博大精深的理论报告,而且是一部宝贵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科书。报告闪耀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真理光芒,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邃力量。报告中蕴含的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继续书写好新的历史的根本指导和光辉范例,给我们以极大的教育和深刻的启示。

一、树立历史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观

历史是一个大过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历史的过程虽然可以分成若干时期若干阶段,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确都有它相对的独立性,但总体上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前后承接的,不管经过多少曲折,历史的连续性前进性是不可改变的。

习近平同志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世界500年社会主义探索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史、党执政60多年的治国理政史、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史中考察,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现在到了哪里,将来到哪里去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大方略、时间表、路线图。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横空出世,是时代召唤、人民期待、历史必然。

历史的发展总是和当时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当时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的。我们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课题融为一体的。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砥砺前行,奋斗了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九大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指出,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地位没有变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报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8个明确和14条基本方略,规划了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目标和蓝图。这种放在当代时空范围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来观察分析历史、借鉴运用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了我们望远镜、显微镜和锐利武器,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割断历史”“告别革命”“补资本主义的课”“向西方民主看齐”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是多么的荒谬和险恶。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观察分析历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支柱和精髓。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就响亮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主席为什么能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的爱戴和拥护,就是他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和人民在一起。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点上,习近平同志是言行一致的伟大典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工厂农村、边防哨所、车间码头、学校医院,包括群众的炕头上、山沟的窑洞里都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这种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光辉形象给人民以亲切的温暖、高度的信任和坚定的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提出就得到全党全国人民认同,成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形成全民族的磅礴力量。在这个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利用我们工作上的失误,演绎放大个别干部脱离群众的言行,甚至编造一些假事例抹黑党的形象,挑拨人们对党对政府的不满,都是徒劳的。新形势下我们全党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自觉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践行我们党的宗旨,使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无空隙可钻。

三、掌握辨别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的历史观

历史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是由若干重大事件组成的。在这些事件中涌现出了若干突出的人物。有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他们受到历史的肯定和人民的尊重。有的开历史倒车,成为历史发展的阻力,成为历史的罪人,遭到历史惩罚、人民唾弃。历史是有情的,钟情于正义,钟情于人民,钟情于杰出人物;历史又是无情的,针贬落后,抛弃腐朽,惩罚罪恶。

历史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历史,必须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什么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部历史的本质呢?十九大报告讲得很清楚。“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经历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还原真相”的旗号,抓住某些大事件中的个别事例,或主观臆断,凭自己的猜测搞什么“逻辑推理”,从歪曲某一段历史过程入手,来否定党史军史。或大肆攻击诬蔑党的领袖,攻击诬蔑英雄模范人物,企图抹黑党的形象,动摇人们的精神支柱,达到取消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罪恶目的。在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它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是要不要尊重历史,要不要坚持实事求是,要不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是大非的斗争。

四、贯彻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在伟大斗争中发展的历史观

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形势下,我们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在反对错误倾向特别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中,我们还有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及时坚决地纠正和克服。有的爱惜羽毛,不愿发声;有的自己不干净,怕人肉搜索揭他的疮疤,不敢发声;有的理论水平低,分辨是非能力不强,不会发声。还有的自己丧失立场,同错误倾向混在一起,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错误思潮的代言人或传声筒。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和危险的,必须引以为戒!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党建抓起,十九大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党史工作者,要引导别人树立“四观”,首先必须做到自己“四观”过硬,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定要有坚强的党性、担当的精神、高超的本领,敢于和善于同困难作斗争,同对手作斗争,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要像个共产党员的样子,像个党史工作者的样子,像个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样子。

十九大豪迈地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对史学界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段话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以新的精神状态,树立和践行新时代历史观,书写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