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02   
分享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

梁继超 郑德荣

中共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文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但在领导干部的讲话和报告中、理论工作者的学术著作里、新闻媒介的理论宣传上通常把党的指导思想表述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因此,社会上、群众中造成一种印象,似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被淡化甚至过时了。那么怎样看待党章对指导思想的规定和当前通常情况对指导思想的表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搞清楚这些基本理论关系问题,对于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只侧重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之一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

  从理论形态的表述看,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理论概念,并对其内涵做了明确规定,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这并不等于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不意味着失掉了毛泽东思想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没有丝毫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为“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2,“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3〕。

 从社会实践的发展看,人类的实践活动总会打上时代的深刻烙印,而理论形态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主观反映和理论升华,科学理论总是以满足实践发展的要求为前提,不断拓展其理论内容和理论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规律看,任何一种理论形态的产生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由基本原理、灵魂思想和具体结论构成的。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理论(一般规律的结论)、灵魂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和具体结论(符合当时需要的某些结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结论由于时代的变化和认识的局限不合时宜了,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仍然不失其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和保证。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同样是由基本理论、灵魂思想和具体结论构成的多层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初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之下,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确实因为时过境迁而过时了,但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思想的某些具体结论的不合时宜而无视甚至否定其灵魂思想的恒久价值和普遍意义。时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理论的认识同样会受到自己所处时代历史条件的限制,二十多年前的理论工作者根据当时的实践需要和认知水平从毛泽东浩瀚的理论著作中挖掘、提炼、概括出的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的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历史的推移,形势的变化,我们要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高度,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新需要重新学习并与时俱进地认识毛泽东思想,以宽阔的视野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所蕴涵的许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理论观点并进行新的系统阐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毛泽东的理论著作中仍闪烁着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丰厚的理论来源。这也正如邓小平所说:“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4〕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确实都遗传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因。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的理论武器,是发展的科学。毛泽东认为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毛泽东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和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应有的科学态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毛泽东农民观: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土地改革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条件。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特点的科学把握,为邓小平倡导经济体制改革发端于农村,新时期党中央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为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毛泽东民族资本主义观:毛泽东把中国资本主义区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既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又有所限制。建国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用赎买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把人的改造与企业的改造结合起来。毛泽东民族资本主义观成为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理论基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观:毛泽东以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只不过同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性质不同。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观是新时期改革发展动力论的立论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奠基。

  毛泽东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关于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的思想;关于发展商品经济和运用价值法则的思想;关于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毛泽东中国式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思想为新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毛泽东国体政体观: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和统一战线思想中关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国体政体观和统一战线思想奠定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文化观: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的观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的思想;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关于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向。毛泽东继承中华文明五千年优秀文化,对中国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发展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底蕴,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毛泽东科技观:毛泽东认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并重。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尖端科技,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毛泽东科技观为探索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方略提供了思想先导,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当今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毛泽东科技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发展战略的思想先导。

 毛泽东国际战略观: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反对和制止世界大战的爆发,争取世界和平。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坚定地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毛泽东国际战略观对当代中国科学判断国际战略局势,制定正确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毛泽东对党的自身建设所处客观环境的分析,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观点,拓展党的群众基础的观点,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反对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等。毛泽东倡导的“两个务必”思想是党在执政条件下长期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拒腐防变、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思想警示。

  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毛泽东强调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确的决策来自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工作方法上的具体运用,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条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必须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为制定和贯彻落实正确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

 毛泽东人生观:毛泽东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的基础。把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目标和最高理想。倡导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创新精神。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毛泽东人生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渊源等等。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方法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方法论内涵丰富,其中主要的诸如:分析国情的方法论、判断时代的方法论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论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与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当代价值相比更加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和恒久价值,它已经成为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观察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已经渗透到我们党员、干部、群众的脑海里和血液中,内化为一种思想的自觉成为我们的习惯性话语表达,成为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不知不觉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已经变成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随时随地都在广泛地经常地起作用,这也正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的永恒价值和长期效用之所在。

 首先,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实际,用中国风格特点和话语方式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集中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成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终于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5〕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握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向前进,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在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

  其次,“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7〕。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就要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回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实践中考验这些意见正确与否,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可见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既是领导思想逐步提高和丰富的过程,也是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过程。毛泽东“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8〕。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这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9〕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的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已经成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不可须臾离开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再次,独立自主就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正是由于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才取得了中国特色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才不断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在毛泽东的理论著作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

 首先,“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0〕的国情观。毛泽东认为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不研究中国的国情,而去照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认为社会性质是国情的集中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国情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国情观的突出贡献是认识到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认识国情的方法论。国情本身是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国情要有正确的方法。毛泽东通过对社会生产方式、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状况等特点的把握来分析社会性质进而正确认识和判断国情。毛泽东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来认识和判断国情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供了历史借鉴,也是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方法。

 其次,“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1〕的时代观。毛泽东在继承马列主义时代观的基础上,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主张要把中国革命置于世界历史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中国现实实践来观察和判断中国革命和建设。毛泽东的时代观启示我们:一方面通过科学分析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趋势,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时代特征的变化和时代主题的转换,进而抓住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融入到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当中。过去我们搞革命离不开世界人民的支持,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离不开世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再次,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在总结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用中国的话语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毛泽东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的深刻阐释有着长久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矛盾的普遍性与中国社会主义客观实际即矛盾的特殊性有机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矛盾分析方法论的最大价值所在。新时期“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治国方略的实施,均衡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都是对毛泽东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等等。

 人类的社会实践总是在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时代高度,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智慧闪光,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这是理论工作者肩负的理论研究为现实服务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680.

 3〕〔10〕〔11〕毛泽东选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534, 633, 668.

 4〕邓小平文选: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00.

 5〕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2.

  6〕〔7〕〔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57, 549-550, 549.

 9〕江泽民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28.

 1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47.

(梁继超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郑德荣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

(来源: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