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29   
分享到 :

坚持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学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王 骏

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实际的有机结合。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功。在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认真学习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944年9月8日,中央警卫团和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枣园隆重举行张思德烈士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这篇讲话经整理后收入《毛泽东选集》,题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在讲话中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提出,有着十分深厚的思想基础。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的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除此之外,“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就指出,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要“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36页。】。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广大党员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9页。】。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3页。】讲话虽然是对文艺工作者讲的,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是适用于全党的。

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立党之本。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的源泉。要始终想信群众、依靠群众,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群众观点,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他强调,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人的个人利益都应无条件地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

(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准则。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这里实际上是明确提出了人民利益的标准问题。由此,毛泽东强调,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只要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1005页。】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进一步阐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宗旨。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想指导。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邓小平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他强调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来检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效果。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胡锦涛指出,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9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服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组织人民群众,战胜了种种艰难困苦,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巨大成就。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要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关心群众的疾苦,处处维护群众的利益。

毛泽东一生情系人民,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不渝地实践着自己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一139页。】1942年12月,他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等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使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就必须帮助他们解决切身的利益问题,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认识到共产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就是要使党的各项政策都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883页。】“由群众来检验”“任何一项政策的正确性”。【《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6页。】共产党人要随时准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1941年6月3日,天降暴雨,正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雷电击死。事后,有位农民便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此事引起了毛泽东的深思,“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页。】毛泽东当即决定调整征粮政策,削减公粮4万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大水小”的矛盾,党中央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组织部队、机关、学校开展大生产运动,二是接受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精兵简政”。通过这两项措施,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使“陕北人民感到毛主席与人民是联系在一起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还必须要使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1944年春天,陕甘宁边区疫病流行,严重威胁到群众的身心健康。毛泽东立即指示要“想办法加以解决”。【《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党中央采取措施,派出医务人员走村串户为群众送医送药,很快控制了疫情。建国初期,很多城市都有大批的失业工人、小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他们的生活非常困苦。对此,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方针,要求对一切生活无着的人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置失业工人,帮助手工业者开业,对学校和文化单位“维持原状”、发放“维持粮款”和薪金,救济无以为生的农民、灾民和孤寡老人等,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稳定了全国的局势。

毛泽东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时刻关心群众疾苦,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人民群众由此而坚定地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的艰巨繁重,人民群众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认真研究影响干群关系的思想、制度、落实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物价、住房、分配、就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民生工程。同时,要深入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之中,深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比较集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地方,努力化解社会纠纷、有效疏导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要把“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必须要“务实”,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是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前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建立新中国,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基础。还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政治是上层建筑,经济是基础。”“我们搞政治,搞政府,搞军队,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破坏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政府、旧军队。日本帝国主义占了我们的地方,我们还有什么生产力可以发展?”“因此,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倒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治、旧军事,而我们搞政治、军事仅仅是为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力向上发展的问题。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109页。】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进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毛泽东强调,“我们的第一方面的工作”,“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在毛泽东看来,我们党从事的一切事业,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化大革命”之后,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明确提出,在现阶段,代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排除一切干扰,大力发展生产力。广大的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号召全党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告诫全党同志要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我们党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要坚决制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杜绝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广大的党员干部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中官僚主义、精神懈怠,作风飘浮、形式主义,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严重影响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进一步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历史检验。

坚持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必须要保持“清廉”,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积极探索反腐败的规律及方法途径,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的根本出发点。还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为红军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把有关廉洁奉公的内容写进了党员的五项条件中。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毛泽东强调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经过延安整风,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党一成立,就对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保持高度警惕。1926年8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出通知,要求“坚决的清洗”混入革命队伍内的贪污腐化分子,“坚固我们的营垒”,“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348页。】在中央苏区和延安时期,我们党都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要在糖弹面前打败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坚决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腐化堕落案件,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保证了新生共和国的风清气正。

(三)毛泽东明确指出,要克服贪腐现象,不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1933年12月,毛泽东担任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草案),为严厉惩处贪赃枉法者提供了法律依据。建国后,我们党开始系统地从制度上、组织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第18条规定要“严惩贪污”。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系统性的反贪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等。这些制度和机构的建立,对开展反腐败斗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毛泽东特别强调,反对腐败,要依靠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人民群众同任何腐败都是根本对立的,最痛恨腐败。只有广泛地发动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才能从根本上战胜腐败。毛泽东还指出,反腐败要发扬民主,加强监督。只有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众,才不会人亡政息。党的八大提出要建立制度,加强群众监督。

毛泽东提出的这些重要思想,指导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全国胜利后,都以其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也为新时期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从提出恢复和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到开展整党整风、“三讲”、保持先进性等一系列集中教育学习活动,从严惩贪污受贿、违法犯罪,到加强制度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随着实践的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着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治标和治本、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查办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严肃查办发生在基层的以权谋私的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坚持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进一步强化监督的制衡力,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推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作者王骏: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一处处长,副研究员)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编《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