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2-21   
分享到 :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金炳镐

一、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涵义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指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总结国内外民族问题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走出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民族理论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在总结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把握当代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后得出的科学论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南。因此,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民族理论围绕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解决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道路问题。这一理论涉及范围广泛,包含内容深刻,主要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特点的理论;关于指导民族工作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理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关于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理论;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理论;关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理论;关于民族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几乎涵盖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面和所有重大问题,既包括关于认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又包括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思想,还包括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和目标方面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邓小平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起始于理解民族问题的地位作用,立足于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着手于实现巩固的民族团结,着重于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着眼于实现全面的民族发展,归宿于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起始点。少数民族问题很重要,也很复杂,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这是邓小平在民族问题上强调的最基本的认识、要求和态度。

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立足点。民族平等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立足点,是我国民族工作的立足点。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

实现民族大团结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着手点。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特别强调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把民族团结与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正确把握民族团结的内容,将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力量源泉,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着手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同志还把民族团结作为当时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着重点。邓小平同志对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有重大贡献。他以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保障,着重于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他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他进一步强调:“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全面实现民族发展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着眼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让各民族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指出:“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指少数民族地区——引者注)发展起来。” “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邓小平同志还把民族发展作为判断民族政策如何的两个标准之一(另一个是对少数民族人民有利),作为观察民族地区工作成效的标准(“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是邓小平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归宿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宗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在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少数民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之,邓小平民族理论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关键环节、发展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文选》中;体现在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工作文献中;体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的民族工作实践中。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突出的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典范。

三、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特点

1.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求实性

求实精神是邓小平同志一贯提倡与贯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其核心的内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率领我们党重新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强调要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强调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所造成的“左”倾错误和思想僵化。他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同样,作为社会总问题一部分的民族问题,也在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也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提供现成答案。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路线的指导下,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纠正和抛弃了民族问题上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论点,发展和深化了正确的理论,将民族问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实现了中国民族理论的重大突破。求实性体现在民族理论探索上,不惟书,不惟上,不照抄照搬,只求实;体现在工作原则、方法上,强调说实话、干实事,不搞空头政治,不搞形式主义。邓小平的民族理论处处体现着这一鲜明的特点。

2.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时代性

邓小平同志说: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因此,“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基本主题的背景下,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当代,吸收了当代世界文明的成果,提出了民族开放、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族教育等一系列使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理论与观点,使中国各民族的发展逐步与世界文明民族的发展同步,充满了全新的时代感。

3.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系统性

系统和系统联系是世界的普遍现象。系统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多种要素依一定的目的和规则建构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邓小平民族理论是整体综合性、结构层次性和功能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整体综合性体现在:该理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论述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加强民族法制,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促进民族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整体联系。围绕如何促进民族发展,从理论基础、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外部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相关联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结构层次性和功能目的性体现在: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一个整体结构,由四个相关联的层次构成:核心层次,是民族发展;基础层次,是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中心层次,是政策和制度保障;目标层次,即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总之,系统性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特色。

四、邓小平民族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一脉相承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富于理论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伴随着上述两次历史性飞跃,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也诞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民族理论和邓小平民族理论。

1.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继承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是有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的总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民族发展。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总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宗旨和现实目标。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继续坚持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如关于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等思想,这些都源于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

2.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他紧密结合民族工作新的实际,给一些原有的理论和政策赋予新的内容,还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开创了新的领域,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邓小平同志果断地抛弃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我国社会政治中流行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否定了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文化大革命”流行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提法;明确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基本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问的关系;明确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以后,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联系,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逐步消除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逐步达到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事实上平等的问题。这些是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关于民族问题实质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性质的理论上的一大突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发展。

3.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民族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系统,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同志适时地、明确地提出了“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真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在于,不是形式上、表面上,而是实质上、实际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即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充分行使法定的自治权。“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邓小平民族理论在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突破。

邓小平同志首次把生产力标准引入民族工作。把民族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作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客观标准,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的建设,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遵从民族地区发展这个指数。他提出发展生产力的标准,把发展问题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提出了一整套围绕发展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回答了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等重大原则问题。邓小平民族理论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民族工作理论上的一大突破。

邓小平民族理论在这些问题上的发展和突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第二次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原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