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德对我军战略战术形成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作者:庞存生 张建军    发布时间:2013-09-09   
分享到 :

论朱德对我军战略战术形成与发展的重大贡献

庞存生 张建军

朱德作为我军主要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创建人民军队、指挥人民战争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对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今天,在全党全军隆重纪念朱德诞辰1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缅怀朱德对我军战略战术形成与发展的丰功伟绩。

一、精辟阐述了以“群众战”为基本内容的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朱德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深切地体悟到以“群众战”为基本内容的人民战争思想,不但是我党我军进行革命战争的根本指南,而且是我军战略战术的基本出发点。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就从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依靠群众的重要性。他在《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中指出:南昌起义失败的主要教训,“就是起义军没有和江西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去了广东。假如当时能够利用军阀内部相互之间的矛盾,就在江西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建立革命根据地,同时也改造起义军本身,那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脚的”。此后,朱德经过艰苦的革命实践,特别是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的武装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我党必须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相结合,采取农民游击战争的形式,才能使红军得以生存与发展。据此,在朱德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赤卫队、工农暴动队等群众武装,使井冈山的斗争形势呈现出人民战争的有利局面,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朱德对此指出:“一、二、三次反‘围剿’,是中国很好的革命战争经验。主要一点是在于依靠群众。三次反‘围剿’,我们都是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深入研究抗日游击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认识到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朱德在撰写的《论抗日游击战争》、《论解放区战场》等文章中,深入剖析了人民战争的实质和内涵。他指出:抗日游击战争是“群众运动”,是“抗日的大众战、民兵战”;从战争所含要素来讲,抗日游击战争还是建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政治战争、经济战争、人员战争、武器战争、交通战争,只有把诸要素“密切联系,配合运用”,才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朱德还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的战争,是“伟大的真正全面的人民战争”,而“人民战争的基本内容就是群众战”。“这种群众战的特点,就是不但有人民大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协力,而且有人民大众在军事作战上的协力。这种战争不是军队单独进行的,而是以人民大众共同作战的灵活配合来进行的。这种战争是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的配合作战,是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和人民自卫军的配合作战。”“如果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们就不但不能压碎敌人,并且早就被敌人所压碎了。”朱德关于人民战争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二、科学提出了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指导原则和作战方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朱德作为红军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机动灵活地指导战争,使红军在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作战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对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提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作战原则。朱德在长期军事实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游击战术的优长,并开创性地提出游击作战的指导原则。1913—1915年,朱德在滇军任营长、团长带领军队剿匪时,逐渐积累起游击作战的经验。1925年,朱德赴苏学习苏联红军的建军与作战经验,在与教官讨论回国后怎么打仗时,提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的思想。对此,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解释”,“红军运动战的基本特点,就在这里。”朱德领导红军,积极灵活地践行了这一原则。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胜利会师,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到中央苏区的扩大巩固,朱德在历次作战中,都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运用游击战术,率领红军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剿”、“会剿”和“围剿”。期间,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朱德与毛泽东一起精辟概括的“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成为指导红军游击作战的基本原则。

其次,坚持“诱敌深入,在根据地内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1929年1月红军挺进赣南闽西。此后在与国民党军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在朱德与毛泽东的领导下,坚持“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1930年10月,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夕,朱德与毛泽东在罗坊会议上,客观分析敌我情况,指出“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红军必须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充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才能“在革命根据地消灭敌人”。11月1日,朱德和毛泽东联名签发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敌疲备而歼灭之的命令》。红军遵循“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根据地连续实施三次退却,诱使敌人越陷越深。待敌人深入根据地纵深的龙岗时,红军及时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对敌发起攻击,赢得“诱敌深入”方针提出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其后,红军在“诱敌深入”这一作战方针的正确指导下,连续取得了第二、三、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对此,朱德在1944年指出,这些胜利“仍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而取得的”。

第三,系统总结了红军进行游击性运动战的作战指导原则。1933年,朱德认真研究和总结红军游击性运动战的作战经验后,在《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一文中,系统阐述了红军战术的基本原则:一是“红军要以唯物的辩证法来研究和运用战术”。他指出“作战决心必须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来定下”,“决不容有一成不变的老章法来指挥军队”。二是“无论大兵团、小部队,在进攻中每一动作,都要选定主要突击方向而集中其最大兵力在这一方向来决战。其他次等方向只留出可以钳制敌人的兵力,但须积极动作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向着本身,借此保障主要突击方向容易进攻”。三是“战略上要寻找敌人的主力,在战术上要寻找敌人的弱点”。四是“要求得大兵团协同动作,一定要每个兵团、每个部队在受领本身任务时,明了首长决心的要旨,以及本身的任务在首长决心中占何等地位”。五是“侦察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敌情、地形,供指挥员定下适当决心”。六是“劣势军在山地对优势军作战”,如能掌握山地作战的特点,“采取秘密、迅速、各个击破的手段,在决战的时机集结优势兵力于决战地点,坚决而干脆地消灭敌人某一纵队再及其他纵队,则必使敌军运转不灵,应援失效”。朱德所阐述的这些战术基本原则,无疑是对毛泽东战略战术原则的重要补充,对于红军作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系统论述了抗战军民在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分析敌我实际后,确定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并据此制定了“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朱德作为八路军总司令,为了教育全党全军正确理解和坚决贯彻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认真总结抗战的经验与教训,为发展我军的战略战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深刻阐述了“持久抗战”的思想。“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朱德在认真分析抗战形势后,深刻认识到“持久抗战”的重要性。1937年7月26日,他在《实行对日抗战》中指出,中华民族将面临“一个持久、艰苦的抗战”。1938年1月,在《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一文中,他又明确指出:要“从持久战中去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同时分析认为“敌我力量的对比,……在持久抗战的过程中,是必然会变动的,我们的力量会逐渐变强,而敌人的力量则会逐渐变弱的”。“只有坚持持久的抗战,才能最终地战胜敌人”。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后,朱德对“持久战”思想又作出了深入的阐述和补充。同年1 1月,他在《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中,对敌我人口、经济、政治、武器、交通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持久战之成为我们的胜利之途,当无疑义。”“我们坚决地相信,持久战是可以战胜敌人的,最后胜利是有把握的。”

二是系统论述和分析了抗日游击战争理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朱德指出,只有广泛地发展游击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1938年,他在《论抗日游击战争》一文中系统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理论,指出“抗日游击战争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领土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是“抗日的大众战及民兵战”,“是整个抗日战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并且指出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在于:第一,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游击队“是民众抗日的学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武装宣传者和组织者”;第二,能够部分地恢复国家领土和维系失地的人心;第三,能够使日寇无法从它所侵占的地区中取得人力和资财的补充来灭亡我国;第四,能够配合正规军作战;第五,能够为正规军创造优良的后备军和新的兵团。朱德还系统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组织问题和开展游击作战的主要原则。由此,为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军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三是归纳总结了对日作战的战术原则。1938年4月,朱德在《粉碎日军围攻的战役战术指示》中,详细阐述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法。他指出:“应乘其进攻我军时,采取灵活的、运动的游击战术,在敌未进入利害循环变换线时,采取内线作战姿势,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其一路,余路箝制之。如已进入我利害变换线内,则应由间隙中转人外线,袭击敌侧后,仍以各个击破之。”“敌之任何一股前进时,我军应以小部,以一连或一营为单位,采取运动防御之姿势,配合本地自卫军、游击队,昼夜袭击,疲劳敌人,分散敌人,迷惑敌人主力,出敌不意,突然袭击而消灭其一部。”同年11月,朱德在《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中,强调战术上要做到机动、秘密、迅速、坚决,特别是要改变死守硬顶的战术。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频繁“扫荡”,朱德提出了争取主动,趋利避害的机动作战原则。即:“小股进退,分支袭扰,集中主力,乘弱伏尾,昼伏夜动,声东击西,有意暴露,及时隐蔽,利害变换,毫不犹豫,拿定火色,转入外线。”各抗日根据地按照这些原则应对日军的“扫荡”,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丰富发展了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原则与战术运用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解放全中国,朱德从解放战争实际出发,根据变化了的敌我情况,不断创新战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首先,确定“打大歼灭战”的作战指导思想。1947年5月,朱德在与聂荣臻等共同研究晋察冀解放区的土改和军事工作时,明确指示要“进一步集中兵力,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他指出:“你们最近打了一些胜仗,只是仗打得零碎了些。如何打大歼灭战,你们还没有十分学会。……如果你们学会了集中兵力,一定能够打大胜仗”;“打歼灭战,是红军的传统战略思想。我们历来是靠歼灭战来壮大自己,你们一定要贯彻打歼灭战的思想”;“党政军民一定要团结一致,军队的纪律必须整顿好,要依靠人民群众,依靠民兵和地方武装,到处打敌人,把野战军腾出来专门打歼灭战,决不能叫主力到处去抵抗,分散兵力去保卫地方。相反,应该加强地方部队的建设,从地方部队挤出一部人来充实野战军。……要实行总力战,党政军民结合为一体,共同对敌作战。”在确定了“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后,他进一步指示部队:“打歼灭战需要做到三点:一、集中兵力,主动作战;二、打敌之侧背,包围歼灭敌人;三、利用有利的地形。”在朱德的关怀指导下,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10月,发起清风店战役,取得了“打大歼灭战”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次,认真研究了城市攻坚战的战法与原则。为了攻克国民党军队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朱德认真研究了我军攻坚作战的准备与实施,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石家庄战役发起前,朱德提醒参战部队:“石家庄敌人经营了多年,有坚固的工事,摆在你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阵地攻坚战。”对此,要“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要方法,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石家庄战役胜利结束后,朱德又指示部队要及时总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教训,要“极大地注意学习阵地攻坚战术”。他在《打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中指出,打下石家庄是“勇敢加技术”的胜利,并指示部队“要讲战术”。1948年4月,朱德在给晋冀鲁豫部队准备临汾战役的电文中指示:可采取攻打石家庄的经验,首先是“炮炸协同,击开突破”,即以大量重迫击炮、榴弹炮和野炮,集中打一点,并利用挖好的坑道,用炸药进行爆破;炸开突破口后,以步兵冲进,再使用大量手榴弹及少量炸药,占稳突破口,再向两面发展。

第三,主张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来歼灭敌人。朱德指挥作战,善于审时度势,灵活应变。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时期,他指示部队:“大家都要学习战术,既要系统地总结自己的战术,也要研究敌人的战术,蒋介石某些战术有变化,我们某些战术也要相应地改变。”“对不同的敌人要有不同的打法。打小敌、弱敌,可以用此较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可以来一个猛冲;打大敌、强敌,必须定出系统的斗争方针,必须懂得摆布它,懂得用迂回曲折的战术。打仗要看清对象。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看什么天候打什么仗,在什么地形条件下打什么仗”。在谈到对付国民党的主力部队时,朱德指出,要用“钓大鱼”的办法。他形象地说:“钓了一个大鱼你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就扯上来,因为你性急往上扯,大鱼初上钩,尚未疲困它。拼命扯往往会把钓索弄断。可以慢慢同它摆,在水里摆来摆去,搅上几个钟头,把它弄疲劳了再扯上来”。

在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战斗历程中,朱德对军队战略战术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参加革命的战斗生涯中,始终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与原则,对于创建和壮大红军、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朱德对我军战略战术形成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是为了深切缅怀朱德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还在于鞭策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光大朱德求真务实的革命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积极为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