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经济思想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18   
分享到 :

朱德的经济思想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王安平李智

朱德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长期从事军事领导工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经济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经济理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朱德的经济思想依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对当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的同时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朱德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和参与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始终把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要地位,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就十分重视发展生产,抗战时期开发建设南泥湾朱德就是倡导者。194711月,朱德在对冀中地区各经济部门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基础。我们打仗为了什么呢?为的是生产建设。土改又为了什么呢?也是为生产建设。”“土改完成后,不论党务工作、政权工作、群众团体工作,都要注意发展生产建设。”①[①《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13页。]19497月,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革命的终极目的就在于发展生产。”“生产发展了,人民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随之提高”①[①《朱德选集》,第266页。]。朱德深知,发展生产是革命胜利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更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因此,他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建国后,他又多次提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性。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对此,朱德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生产,然而,“大跃进”运动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导致了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困难。经过艰巨的调整,国民经济才逐渐好转。1962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上,朱德作了题为《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讲话,他强调:“要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农业、工业、手工业生产上去”,“要使农民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②[②《朱德选集》,第390页。]可见,朱德高度重视发展生产的思想是始终如一的。

2.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人人富裕、共同富裕

朱德之所以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始终是与改善人民的生活这个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建国初期,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时,朱德明确提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增进人民的福利。”③[③《朱德年谱》(新编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4页。]这就明确阐述了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是否敢于让人民富裕,在建国初不少人对此存有疑虑。当时,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不少人担心农民富裕起来后会出现阶级分化,会走资本主义道路,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对此,朱德指出:“究竟是让农民穷还是让农民富?许多干部还看不清这个问题。我看应该让农民富起来。”④[④《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737页。]他进一步强调:“不要怕农民富,农民没有吃、穿,家都顾不了,哪能建成社会主义?”①[①《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862页。]在他看来,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要让人民逐步富裕起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因此,他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年年增加生产,年年改善人民生活。“有人怕农民富了会发展资本主义,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集体和国家手中,农民富裕了不会产生资本主义,群众的生活越富越好”。②[②《朱德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825页。]让人民富裕起来是朱德一贯的思想,他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与人民富裕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深层的意义。需要强调的是,朱德所倡导的人民富裕观,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的富裕,而是人人富裕、共同富裕。1962年,朱德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农民以后还是要富的,但不是少数人富,而是集体富,家家富,个个富,共同富裕。”③[③《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851页。]

朱德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同实现人人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蕴含着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抛弃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视人民福利的错误倾向,必须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目标。今天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搞经济建设不能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搞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朱德长期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调研所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关经济发展的正确主张。从1956年到1966年,他不辞辛劳在外地视察就达27次,平均每年在外视察约88天,①[①李立志:《朱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走遍了中国大陆除西藏、宁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在这些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朱德总结出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搞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这是他的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今天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1.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朱德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来搞建设。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朱德指出:“大炼钢铁有缺点,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出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光想快不行。”②[②《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707页。]1959年,朱德多次对农村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的问题提出批评意见。他说:“农村办公共食堂,都吃一样的饭菜,象军队一样,这有点生硬。”而且,“一办食堂,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吃大锅饭,可以节省很多东西出口,换回来更多的钢铁、机器。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因此,“食堂若不退回去,就要改造,以自愿为原则。”③[③《朱德选集》,第371372页。]朱德的这些论述较早揭示出,“大跃进”、“吃大锅饭”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举措。然而,这些正确的主张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他还因此受到错误的批判,但实践很快证明朱德是正确的。在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到1962年国民经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对此,朱德深刻地总结说:“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只要我们全党学会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一定能站稳脚跟,并继续向前发展。”④[④《朱德选集》,第391页。]另外,朱德还一贯坚持应适当保留一点私有制,要遵守价值规律,要把农业生产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这些经济思想体现了他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2.适当保留私有制,保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存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在经济建设中要保持这三种经济成分的协调发展。1958年我国刮起了一股“共产风”,在农村很快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在城市许多手工业企业由集体性质的合作社升为国营性质的国营工厂。这场运动在所有制结构上就是要取消私有制,并且尽量将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1959年初,朱德先后到广东、湖南、上海、山东等地视察,经过深入调查后,他指出:在发展农业问题上,目前我们“既要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也要承认和发展个体经济,”“否则,农民就没有生产积极性,总向外跑,人心也不安定。”①[①《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724页。]同年7月,朱德在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谈话中具体阐述了适当保留私有制的重要性。他说:“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去年试验了一下,他们知道在家吃饭比在公共食堂吃好,可以把粮食节约下来,把猪、鸡、鸭喂起来。这样,看起来是保留了私有制,但实际上对公有制是个补充。这两年我们只强调最好是消灭私有制。现在保留一点私有制,保留家庭副业,农民才愿意多生产出一些东西来供应市场。”②[②《朱德选集》,第372页。]可见,朱德很早就认识到了适当的私有制对公有制是有益的补充这个道理,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对于城市集体经济过快转为国营经济的问题,朱德也表示反对,坚持继续发展集体经济,要保持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

3.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建国初,经济管理体制强调把财力、物力都集中在中央,以便统筹安排。这就导致中央统得过多、统得过死,逐渐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朱德较早发现了这个弊端,并对此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主张。早在195512月,朱德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谈话时就指出,中央一切都包了,导致整个社会不能发展,不能发挥下面的积极性。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朱德认为,要逐步建立中央、省、县、乡四级财政,各自都有独立性,这样才能便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商业管理体制上,朱德主张中央应将一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地方和企业,以便充分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他认为国营工商企业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实行双重领导最为合理,应将地方工业利润规定一定的比例给地方,把利润主要用在发展地方工业上,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1957年初,朱德视察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陕西等地后给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报告中,对机械工业和矿产资源上如何下放权力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朱德认为,应给每个省下放个把象样的机械制造厂,以便为本省生产工业、手工业、农业所需要的产品,并做一些机器修理工作;或者把某些中央管理的机械制造厂划出一部分任务交地方支配,根据地方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进行协作,这样才能解决地方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对于矿产资源,朱德认为,应当允许地方有领导有计划地开采藏量不大的矿产,或者由地方政府组织手工业、农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多余劳动力和资金来开采。在这里,朱德重点强调了地方和企业的需求,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以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4.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军事工业体系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最早提出了将军工生产和民用生产结合起来,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军事工业体系的思想。这也是朱德对我国经济建设道路探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早在1940年,他就提出了军垦屯田政策,并在经过实地勘察后于19413月正式下令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经过几年努力,共开垦荒地35万亩,开展了包括种植业、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商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极大地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搞活了边区经济,改善了部队生活,减轻了农民负担,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南泥湾政策”正是朱德“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思想的最初体现。此后,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1955年底到1956年初,在访问了亚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后,朱德认为,国际局势已趋于缓和,我们能争取到相当长的和平建设时期,应该把国防建设同和平生产结合起来,武器生产要同和平生产相结合,特别注意发展战时和平时都需要的精密器械和仪表工业。19568月,朱德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更明确指出:“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应该互相结合起来,使两者能够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战时迅速地转到为战争服务。”①[①《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557页。]按照朱德的这一思想,军工企业可以既生产军用产品,又生产民用产品,可以和平时期以生产民用产品为主,战时以生产军用产品为主,这样就建立起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军事工业体系。19574月,朱德还提出了解决军工生产与民用生产相结合的两个具体方案,“一个是把二机部同一机部、电机部合并,设备和人员统一调度,平时可以多生产些民用品,战时主要生产军用品”;“一个是把二机部的范围划小,把剩余的生产能力分出来转向民用生产”①[①《朱德选集》,第352353页。]。前一个方案在1958年得到了全国人大的批准。朱德的这些思想无疑是十分可贵的,它为我国的军事工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朱德的尊重经济规律的思想、保持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协调发展的思想、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方面积极性的思想、建立“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军事工业体系的思想,都含有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因素。

三、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朱德早就高度重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重大问题。

1.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节约资源

194911月,朱德在各解放区水利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水利事业应按河系统一治理,使一河之水,用得最经济、最合理”,“凡有关主要河系的水力水利等工程,必须有系统、有组织地统一规划,统一办理,以避免人才、资财的浪费”。②[②《朱德选集》,第273页。]19573月,朱德在四川省工业会议上提出,办企业、建工厂“要充分利用旧的、小的和原有的厂矿和设备。”③[③《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593页。]朱德历来主张节俭,个人要节俭,国家也要节俭,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矿产资源,凡是可以不花的钱就尽量不花,凡是可以少用的资源就尽量少用。19574月,朱德在如何更有效利用矿产资源的问题上主张,应当允许地方有计划地开采藏量不大、分散的矿产资源,但他特别强调,“必须保证国家矿山资源不被破坏和浪费”。④[④《朱德选集》,第353页。]19584月,他在全国冶金工业会议上告诫大家:“对资源、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等,都要计算,要件件有着落,这样订出来的计划才切实可靠。”⑤[⑤《朱德年谱》(新编本)下,第1663页。]可见,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节约资源,这是朱德一贯的思想,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这个思想,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搞建设必须节约资源的思想还具体体现在朱德的经济决策实践中。19556月,朱德来到包头视察包钢的建设情况。他很快了解到,包钢在规划设计上没有考虑充分利用旧包头原有的基础,而是主观设想在离包头几十公里的荒漠上建起一座6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以包钢厂区为中心,扩建一座长宽达34里的新城,厂房设施都采用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宿舍、医院、学校、影院等也全都是高楼大厦,而建筑材料除石头、砖瓦和沙子外,其他都得从外地运来,建筑工人也必须从外地聘请。对此,朱德认为,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旧城的原有设施,能省的就要省,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切不可贪大、贪新、贪多。在朱德的耐心说服下,有关部门修改了包钢的建设方案,既修建好了包头钢铁厂,又节省了资源和资金。

2.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

194711月,朱德在同冀中各经济部门负责同志的多次谈话中,专门提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的问题。他说:“树林不能乱砍,要造林,防止风沙侵袭。”①[《朱德选集》,第214页。]后来在“大跃进”中全国各地大量砍伐树木来大炼钢铁,朱德对此表示反对。虽然朱德尚未提出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概念,但他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那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朱德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可贵探索,虽然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的发展理论,但他的经济思想中已经包含着科学发展观的一些重要因素,为今天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体系作了重要铺垫。朱德的真知灼见、丰富的经济思想,对我们今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安平,西华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李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

(来源:《朱德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