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进城前后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27   
分享到 :

任弼时进城前后

迟爱萍

195010289时半,在庄严肃穆的哀乐声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扶起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灵柩,然后由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执绋前导,向劳动人民文化宫缓缓行进。灵柩中安息着他们的亲密战友和同志——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

任弼时同志安息了。但是,在30年漫长而艰险的革命征途中,他一分钟也没停止过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斗争,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任弼时同志像巨星一样陨落了。不!巨星一旦陨落,光芒随即消逝;而弼时同志的伟大功绩和革命精神却永不磨灭。正如朱德同志所说:“弼时同志给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爱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心耿耿、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榜样,树立了一个坚持革命原则、百折不挠的榜样,树立了一个朴素切实、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中国共产党需要有更多这样的党员、干部和领导者,中国人民需要有更多这样的战士和政治家!”任弼时同志功勋卓著,品德高尚,本文就他进城前后,在养病期间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给予一叙。

告诫全党 勿忘党建

19493月,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全中国已成指日可待之势。为解决党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席在会上作了极为重要的报告,并告诫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任弼时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样,也在认真思索着如何引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转变,使全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将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任弼时深刻地指出:我们要提出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新中国的建设的口号,反对那种以为战争结束可以享福的论调。要认识到建设新中国需要经历艰苦的路程,它比战争还要复杂。为了保证党的工作顺利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任,任弼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因为经常的行政事务而忽视党务工作的现象。他指出:“这种情形是存在的,将来更可能发展。忙于各种经济建设和行政事务,放松了党的建设,忘掉了党务工作,那是很危险的。”他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有坚强的人经常注意党务工作,并认为这“对于我们党将要在全国范围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

19494月,任弼时在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又语重心长地向青年代表们指出:“一个革命的政党,如果只会破坏旧的,而不会建设新的,如果它不能建设起新的,确实使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比以前在旧社会里要过得好一些的生活,那人民会由不满而反对它的,而它终于要走向失败。”因此,在全国胜利以后,还必须同过去一样保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要准备节省每一个铜板去为新社会经济的建设而积累一份力量。他尖锐地指出:“一切以为革命胜利了,可以安闲起来,或者以为已经艰苦奋斗了几十年,已经为人民尽了力、出了汗、流了血,现在可以享受一下了,这些想法应当认为都是不健康的。”

任弼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进城后,他率先垂范,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为党工作 奋斗不息

任弼时曾两度被捕,饱受敌人压杠子、电刑等酷刑折磨。受过摧残的身体一直不好。转战陕北末期,中央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安排他到僻静的米脂县杨家沟去休养,但他从未静心养病,而是利用休养机会,走访贫苦农民,研究土改问题,为中央指导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到西柏坡后,他毫不顾及自己的病情,主动承担繁重工作,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研究和制定一系列有关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弼时拖着久病不愈、辛劳疲惫之躯进北京城后,党中央安排他好好休养一段时间。但他认为:“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担,能坚持一百步,就不应该走九十九步。”他正是以这样的革命意志,支撑着病弱的身躯,顽强地为党工作着,直至病倒在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台上。1949412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时,任弼时同志正在重病期间,仍亲自审阅修改各种重要文件并到会作报告。后来支持不住,只读了一半,报告的后半部分是由别人代读完的。但他坚持参加会议,别人劝他休息或搬软椅坐,他都谢绝了。即使是远离祖国,去苏治病时,他还在认真研究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思索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在病中他写了大量读书笔记,保留至今。从苏养病归来,任弼时身体稍有恢复,他就立即致书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要求工作。中央研究后,同意他每天工作4小时;可他干起来就不分昼夜了。朝鲜战争爆发后,任弼时非常关心战局的发展。他常常在深夜里批阅电报、文件,看朝鲜地图,研究朝鲜战局……有时头痛厉害,就叫女儿给他轻轻地捶一捶,又继续坚持工作。就在他逝世前的一个星期里,他的病情已严重恶化了,但为了给中央即将召开的组织工作会议准备材料,还亲自邀请河北省武安县县委书记、区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到办公室座谈征求意见,从上午8点一直座谈到下午两点。19501024日,任弼时象往常一样工作到深夜。25日晨,突发脑溢血。27日,这位终生战斗不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溘然长逝。他走得那样仓促,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他却以自己的行动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丰碑。

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

任弼时生前曾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这三怕贯穿着一条红线——即为革命、为人民不怕含辛茹苦。在中央苏区,人们看到他和战士们一起上山挖野菜,过一样艰苦的生活,在长征途中人们看到他拖着重病而虚弱的身躯,吃力地扶杖前进,有担架也不坐。在转战陕北中,人们看到他多次摔倒在地上,他爬起来,不让人搀扶,一直走到目的地。建国后,人们看到他在30年代缴获敌人的一条毯子还在用着;他爱人陈琮英用自己的毛围巾为他改织成的毛衣,穿了10多年,早破得不能再穿,他照样穿着。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时,有关部门建议给书记处的同志每人做一套新衣服,以穿着参加入城阅兵式。经请示任弼时,他不同意,说:“我们是穿着这身衣服打天下的,也能穿着这身衣服进北平。”进城后,他制止了工作人员想将他的旧被子、旧衣服换掉的做法,他诚恳地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以为现在进城了,应该阔气一些了,这样想就不对了,不能忘记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还有困难,什么东西也不准给我领,那些被褥和衣服补一补还可以用嘛。”

公家配发的东西,他总要问是不是按制度发的?如果发现是身边同志特别要求的,就让退回,并耐心地说:“凡事不能超出组织规定的制度,丝毫不能搞特殊。目前国家还很穷,困难很多,我们办每件事都要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直到任弼时逝世时,他依然用的是那些破旧的衣物。

刚进城时,任弼时同志的住房修窗户花了点钱,他知道后很不安,一晚上都睡不着觉。他认为,在国家大业初创、人民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分钱也不应多花。他的住房面临大街,办公室离马路只有二三米远,很不安静。有关部门为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准备让他搬到另一个住处,他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为我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一毫也不能特殊。”后来,组织上准备给他整修另一所房子,他知道后又拒绝了。他说:“现在国民经济正处恢复时期,还是把钱用到工业建设上去吧。”直到逝世,他始终住着原来的房子。

任弼时同志对己严,对亲属要求也严。不曾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和亲属谋取半点私利。也不允许他们搞特殊。他经常询问夫人陈琮英菜金有没有超过标准,生活用品是不是按制度领的。孩子们的衣服破了,他让陈琮英把大人的破旧衣服改做给孩子们穿。孩子回家,就让他们到大灶去吃饭,处处注意不使孩子们有特殊感。他常对孩子们说:“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负人民对你们的希望,将来一定要为人民做事。”新中国刚诞生时,他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看他。临走时,请他给湖南省委写封信,替她丈夫安排个工作,任弼时认为这样做不符合组织原则,说服了妹妹。

谦虚谨慎 从不居功

任弼时同志常说:“我们每个干部决不可以把自己现在的地位以及工作中的胜利与成就,看成为完全由于自己个人的本领,以为自己的本领真的比什么都高大,以为自己真的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我们不懂得自己的成功,正是因为自己是为党工作,才会获得这些成功,反而把自己看成了不起的‘英雄’,甚至离开党而去寻求个人的名誉地位,那就非常错误,非常危险。”

任弼时同志从16岁参加革命46岁逝世,他把30年的生命和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历尽艰险,奋力前进,他对我们党的青年工作、组织工作、军队政治工作,对丰富毛泽东思想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从不居功,从不谈他自己。有一次,一位老同志与任弼时交谈中,当谈到他在红二军团整军建党的经验时,任弼时马上说:“你说得太过了,我没有做这么多的事情,这都是党中央领导正确的功劳,是二军团同志集体努力的功劳。”任弼时就是这样,从不居功自傲、夸夸其谈,也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正如叶剑英同志所说:“任弼时同志终身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一心只有党和人民的利益,从不计较什么名誉地位,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他总是30年如一日地为党、为人民贡献出他的一切。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品格。今天,我们缅怀任弼时同志的光辉业绩,重要的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优秀品德和作风,为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贡献。

(来源:《党史天地》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