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研究会对任弼时的影响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15   
分享到 :

论俄罗斯研究会对任弼时的影响

谭备战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当前学界对任弼时研究多关注于他参加革命后的情况,而俄罗斯研究会对他的影响研究却至今未曾见到。

一、俄罗斯研究会的概况

俄罗斯研究会是19世纪20年代一些湖南籍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萌芽的爱国知识分子,如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革命团体,对湖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很多湖南青年,如任弼时、萧劲光等人在中学毕业后即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并由该会推荐留俄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

1.俄罗斯研究会成立的背景

俄罗斯研究会是在当时国内外历史背景下的产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震撼了处于深重压迫下的中国人民,尤其是那些为苦苦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关注俄国革命形势,渴望通过学习俄国的经验,寻找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稍后,1919725日,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帝国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苏俄对华友好宣言虽然被北洋政府拖延不予发布有三年之久,但当1920年经媒体发布后迅速使国人对苏俄顿有好感。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迅速传播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邻国俄国的革命经验,毛泽东对此尤为关注。

19207月,毛泽东从上海返回长沙,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成立文化书社,开始从文化传播层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营书刊多与此有关,如《社会主义史》、《新俄罗斯研究》等。稍后成立俄罗斯研究会,这是从实践层面推动青年们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的情况,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革命的情况进行研究。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高潮一定会来到,因为“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正在因外交失败消息引起悲痛和愤怒,正在酝酿开展爱国运动”,“湖南也应该搞起来。”毛泽东“想在这方面做些工作。”【李锐:《早年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页。】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对俄罗斯颇感兴趣。1920314日,在给好友周世钊的信中提出“我觉得俄国是世界第一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周彦瑜、吴美潮:《毛泽东与周世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俄罗斯研究会即是毛泽东这一“想法”的产物。

2.俄罗斯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动

俄国革命的成功激发了国人学习俄国革命经验的热情,毛泽东等湘籍青年走在时代的前列。为扩大国人对苏俄国情的了解,毛泽东联络湖南教育界和社会上层人士及一些在湘的新民学会会员,并“指定何叔衡、毛泽东、彭璜、包遵平为发起俄罗斯研究会筹备员,进行筹备工作。”【《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页。】于1920822日在长沙县知事公署召开“俄罗斯研究会”筹备会,并在当日长沙《大公报》刊登启示:“以俄国事情急待研究,拟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定于本日(星期日)午后三时,约集各机关关心外政之人,商议一切进行方法,假长沙县知事公署为会场。”【《组织俄事研究会》,《大公报》(长沙)1920822日。】当日到会约有十余人。众人认为“我(国)和俄国接壤数千里,关系素来密切,劳农政府既有这样前无千古的大变,我们怎么不研究他的内情,安排应付的方法呢?”【《俄罗斯研究会成立》,《大公报》(长沙)1920823日。】彭璜从苏俄内外政策看出“他的主义是反对强权,提倡人道,主张民族自治,不惜牺牲最少数人,以来收回最大多数固有的幸福。要创造一个大同世界,创造一个永远和平的世界”【荫柏(彭璜):《对于发起俄罗斯研究会的感言》,《大公报》(长沙)192082730日。】,而这正是中国青年追求的目标。915日,俄罗斯研究会在长沙文化书社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大会认为“研究俄国学术精神及其事情,有十分必要……会议公推举姜济寰为总务干事,毛泽东为书记干事,彭璜为会计干事并驻会接洽一切。会议还决定派张丕宗赴京转赴俄国,郭开第在船山学社办俄文班;还讨论发行俄罗斯丛刊问题。”【《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为顺利开展工作俄罗斯研究会还制定了章程:(一)本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有三人以上之介绍,得为本会会员。(二)本会会务。一研究有得后,发行俄罗斯丛刊;二派人赴俄实地调查;三提倡留俄勤工俭学。(三)本会会费由会员自由捐助。(四)会内设书记庶务干事各一人。”【《俄罗斯研究会成立》,《大公报》(长沙)1920823日。】

俄罗斯研究会成立之后迅速开展了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1.定期举行讨论会与报告会介绍俄国革命进展情况,使会员们能够较多较快地了解苏俄政府最新进展情况。根据与任弼时一同参加俄罗斯研究会的萧劲光回忆:“我们在俄罗斯研究会听了几次课,初步知道了俄国革命是建立工农当家作主、没有压迫剥削的社会。要想(在中国)实现这样一个平等的社会,就要像俄国那样进行革命。”【《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2.发动并组织留俄勤工俭学运动。由于认识到“俄难渐平,俄国劳农政府确立于世,世界大国如英如法如美,求与通商亲善,惟恐或后。”【《发起留俄勤工俭学》,《大公报》(长沙)1920822日。】况且北洋政府亦派员考察苏俄,俄罗斯研究会更应积极派会员前往考察。任弼时即是最早进入俄罗斯研究会,并被送往上海外国语学社经过半年的俄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最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

1904430日,任弼时出身于湖南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至其出生时已家道中落。幼年任弼时一直把救国作为人生追求,直至加入俄罗斯研究会,赴俄学习马克思主义,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任弼时很小即随父在外地求学,成绩优异。1909年,5岁的任弼时随父任裕道寄宿课读于湖南省公立作民两等小学堂,1911年正式入该校读书。19121月以“学年总平均分数八十四分一厘七毫,列入最优等”【《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成绩,获作民两等小学堂修业文凭。1914年随父在塾塘乡任氏序贤初等小学读书。翌年,任弼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同年9月,12岁的任弼时在《说国民之义务》中写道:“国者,人民聚合而成。故人民宜有爱国之心,而为国家尽义务。”【《激扬文字——任弼时青少年时代作品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930页。】在学习之余,任弼时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191610月,任弼时加入湖南一师附小组织的“学艺会谈话部”(演说辩论会性质的组织)。11月,任弼时参加了长沙教育会举行的追悼蔡锷纪念大会,作《追悼蔡公松坡感言》以抒胸臆:“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继公之志乎!”【《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表现了继承蔡锷志向的理想。19181128日,任弼时参加湖南各界庆祝一战胜利的提灯游行活动,后作文《提灯会纪事》,写道:“退而思之,我国之庆祝,止负协约之名而无协约之实,亦可愧也。自后我国可不力自振刷乎!”【《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意识。

1919年夏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湖南,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湖南学生界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活动。19207月,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于长沙创刊。在其影响下,长沙各校纷纷创办刊物,组织社团,学生运动风生水起。任弼时就读的长郡中学的一些学生领袖,如易克嶷、周长宪等人发起组织“辅仁学社”及“学术共进会”。这些学生组织所共办的《长郡周刊》以研究新科学,交流学习心得为主。此时《长郡周刊》只在校内发行,传播范围有限。后来为扩大影响,《长郡周刊》开始公开对外发行,明确办刊宗旨:一、为本世纪的新出版物。二、介绍世界的新思潮。三、批评社会的事业。四、研究人类的新学术。五、倡导世界的新文明。这一时期《长郡周刊》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发表了不少有力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郡中学110周年校庆网站,《校史回眸》】。同时任弼时接受了长郡中学学术爱国会的聘请,于课余时间担任“贫民半日学校”的二、四、七各班的音乐课程老师。

19208月接受过五四洗礼、并有上述特殊经历的任弼时迅速加入了毛泽东等人筹建的俄罗斯研究会。同乡任岳的介绍及船山中学校长也是新民学会会员的贺民范亦向毛泽东介绍任弼时、萧劲光欲加入俄罗斯研究会的情况。当时任弼时与萧劲光两人均在长郡中学读书,两人暑假都因家庭困难没有回家,“一来是节省一点路费,二来,他们离中学毕业的日子不远了,毕业以后怎么办?依靠家庭供给继续升学,显然没有可能;谋求职业吧,找什么门路呢?所以,假期里想在长沙活动一番。”【《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虽然任弼时因喜欢绘画打算将其作为谋生职业,可是“国家内忧外患,社会极端不公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怎么能为了谋生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能不能找到一条既能谋求自立又能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的道路呢?”【《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据萧劲光回忆,任弼时对加入俄罗斯研究会非常高兴:“有一天,弼时同志从街上回来,看到我高兴地说:‘有办法了,有办法了!’我忙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我们到俄国去。’”【《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此时任弼时选择赴俄还有一个原因,他的一个远房哥哥任作民接到其兄任新典来信,说现在上海外国语学社正招留俄学生。任作民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约任弼时一同赴俄【《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在这样的情况下,任弼时与萧劲光商量是否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赴俄事宜,“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们躺在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兴奋得睡不着。去不去?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文凭还要不要?商量来商量去,两人都横下一条心:去!文凭不要了。我们立即找到任岳,通过船山中学校长贺明范的关系,提出申请,填了表,加入了俄罗斯研究会。”【《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3页。】

三、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对任弼时的影响

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对于年仅15岁的任弼时而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弼时嫡孙任继宁曾说过他爷爷加入俄罗斯研究会赴俄勤工俭学,“那也是很不容易的,那个时候(任弼时)才15岁,等到走的时候是16岁。”【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后代”系列访谈:《嫡孙任继宁、专家蔡庆新缅怀任弼时》,访谈时间:201142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此后,他的世界观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不同,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生道路发生了重大转折——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道路。

1.思想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任弼时从幼年时崇拜朱元璋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渐进过程。19176月,任弼时在作文《我所崇拜之人物》中认为“古之圣贤豪杰其功最大者,莫如明太祖。”【《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但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尤其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位于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六号的上海外国语学社是公开的补习俄文机构,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9月创办,杨明斋为校长,俞秀松为秘书。该处“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用办外国语学校的名义,可以进行较公开的活动。”【陈望道:《党的建立时期情况》,《党史资料》(丛刊)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页。】上海外国语学社、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俄通讯社等重要的中共早期机构均设于此,是中共成立前的一个重要活动据点。

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的半年多时间里,任弼时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进一步接触了马列主义。上海外国语学社是大教室上课,因学员来源不同课外大致是按省分组活动。据与任弼时一起在此学习的曹靖华回忆:“那时,我们几十人在一个大教室上课。课外分成三个小组,即安徽、湖南、浙江等。刘少奇、任弼时等是湖南的,王一飞是浙江的。……按地区分组,在语言、生活习惯上都方便些。三个组上课在一起,课外不来往”【曹靖华:《从上海外国语学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人民领袖刘少奇>>回忆怀念】。为帮助会员们尽快接触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上海外国语学社“请最早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给学员们讲解《宣言》,请作家沈雁冰(茅盾)和《民国日报》的邵力子,讲授社会科学知识。”【《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839页。】尤其复旦大学教授、亦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的陈望道给任弼时等人的授课,影响最大。“这是任弼时正式接触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的第一课”【杨桂青:《影响任弼时的教育生涯》,《中国教育报》2011108日。】。这一时期任弼时大量接触并学习了革命读物。据曹靖华回忆:“我们在外国语学社自己看《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曹靖华:《从上海外国语学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人民领袖刘少奇>>回忆怀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任弼时不断思考和探索改造中国社会与现状问题,“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把对家庭的义务感和责任心通融入一生追求的大目标——‘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初步确立了世界观。”【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19218月,任弼时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的时间里才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据萧劲光回忆:当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和俄文。记得政治理论课学习《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波格丹诺夫的《政治经济学》,还有西方革命史、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史以及关于工会运动的小册子。”【萧劲光:《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在东方大学中国班学员中,任弼时“年纪最小,身体也差,经常患感冒,但他学习非常努力,俄文的水平提高很快。同志们问他有什么经验时,他腼腆地回答说:没什么,听不懂的多听听,记不住的多念念,自然就会了。”【《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反映了任弼时勤学好问、追求进步的良好品质。

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世界观已开始有所变化,通过在俄罗斯研究会听讲课、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与马克思主义及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全面学习马列主义,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实践上开始走上中国革命道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开始在实践上走上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虽年仅15岁,但任弼时在长沙读书时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革命实践活动开始增多,并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任弼时在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前爱国意识虽然强烈,但并非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虽对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深感忧虑,却报国无门,只提出了一些简单的爱国方法,如“提倡国货”等。11岁的任弼时在作文《爱国说》、《国货宜维持》中提出“不用外货,亦爱国之一法”【《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今日欲提倡国货以挽利权……能如是维持,则国家何患不富?富则何患不强乎!”【《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五四运动波及湖南后,湖南师生发动了驱张运动,长郡中学学生按原籍组成12个讲演团回各县深入宣传。演出前讲述时事,反对“二十一条”,唤醒国民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湘阴学生团由25班的任弼时领队。任弼时年龄虽小,但组织能力强,口才又好,尤其是爱国热情高。他编写了一幕抵制日货的话剧,亲自扮演剧中工人,演得慷慨激昂,泪随声下,每到演出高潮,台下总是响起一片“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声【长郡中学110周年校庆网站,《校史回眸》】。因此“五四运动的洪流,使任弼时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城市走向乡村,从指点江山,针砭时弊进而投身到实际的斗争行列……这些经历给任弼时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任弼时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在实践行为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现象。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的最初动因,也许是仅仅是想觅一个向外工读与求学的机会。但是,事实却是他从此走上了一条无比艰辛的革命道路,义无反顾”【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期间,为帮助学员快速成长,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学员中成立工读互助团,组织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工读互助团组织的活动;或为《劳动界》杂志编辑部和华俄通讯社抄写、校对稿件,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刻蜡版、印传单等。”【《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萧劲光回忆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一想到将来去俄国学习革命本领,回来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我们学习的劲头就非常足,特别是对学习俄文很刻苦。”【《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822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弼时同刘少奇、萧劲光等人率先首批入团。任弼时“心中渐渐树立起一个大目标,‘造成大福家世界’——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此时代理临时中央书记的李汉俊成立教育委员会,由包惠僧、杨明斋负责,主要任务“是选择青年团员中的优秀分子送莫斯科留学”【《党史资料》(丛刊)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页。】。到俄国去学习革命经验,回来救国救民,改变黑暗的旧中国现状,正是任弼时等先进青年的共同理想。因此“渔阳里开辟了一代人的道路,组织、动员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到莫斯科去取经,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去学习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这种气势是前所未有的。”【张羽、岳凤麟:《一束洁白的花——缅怀曹靖华》,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页。】

任弼时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时,在湖南老家的父亲任裕道曾托人带信劝其在上海谋事。任弼时接信后很矛盾,是赴俄寻求救国救民的理想,还是留在父母身边尽忠孝?思虑再三,为了寻求中华民族的出路,他最终决心赴俄留学,写信宽慰父亲,道出心中的远大志向:“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人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任弼时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19215月,经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介绍,化装为理发匠的任弼时与化装成裁缝的萧劲光一同乘日本邮轮从上海取道日本长崎到海参崴赴俄。经过两月多的艰难跋涉,79日到莫斯科。83日入东方大学学习。任弼时在给父母的信中表达了远离故乡的他不要父母担心并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报国的志向:“我在莫身体如常,学识亦稍有进步,饮食起居当自谨慎,你们尽可放心……一年最快乐时光天天接近起来。我现在正筹备着怎样好好的度过这种时光,结果如何待将来再告。”【任弼时:《给任思度等的信》,《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95页。】从此封信中可知任弼时的思想已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正筹备着怎样好好的度过这种时光”。19221月,任弼时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年底,任弼时因俄语优秀接替瞿秋白兼任东方大学中国班西方革命史课堂俄语翻译工作。“莫斯科东大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旅莫支部严格的思想组织训练、匮乏的物质生活、为列宁守灵……这些特殊经历,都成为任弼时独特的人生财富。”【蔡庆新、姚勇:《任弼时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127日,任弼时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从此任弼时将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结语

任弼时在15岁时就加入毛泽东等人筹建与领导的俄罗斯研究会,对其一生影响深远,无论思想认识上或实践行为上,任弼时均与以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任弼时不仅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使其很多幼年时困惑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即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而且终其一生都为之奋斗,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走完了他那光辉而又伟大的一生。

(作者谭备战,河南中医学院思政部副教授)

 (来源: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任弼时研究中心编《纪念任弼时诞辰110周年学术研究会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