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民,为人民当差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13   
分享到 :

代表人民,为人民当差

吴 超

在东北刚刚解放的时候,陈云及时地提出了执政党要正确认识同群众关系的观点。194915日,陈云在沈阳工人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为大家‘当差’的,是遵循工人、农民和其他人民群众的意见办事的。”[1]P380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只有真正为民众利益而奋斗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陈云把执政的共产党比作人民的“当差”,是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党的任务和宗旨。

在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陈云深刻阐述了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举措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质上也规定了各级党组织以及全体党员应当时刻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但是,要使这种规定内化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还必须在理论上进一步阐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陈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历史。陈云始终关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否为人民尽职尽责,是检验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志。19415月,陈云在《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一文中告诫全党要在老百姓面前“负起责任,如果不是这样做,便没有尽到责任。人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是否对人民尽了责任,可以考验谁是优秀子孙,谁是不肖子孙。” [1]P 298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陈云在考虑和选拔干部时,特别重视考察被选拔对象与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并多次强调“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是选拔干部和考察党员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之一。他说:“对一个人,如果群众普遍认为是好的,便不会有什么问题。” [1]P176如果多数群众不赞成,这样的人就不具备当干部的条件。陈云在中共七大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归纳党群关系时深刻指出,“无论怎样,根本的东西是老百姓。”“共产党员,是老百姓派你当代表干革命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得失。” [1]P298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壮大成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在陈云看来,党群关系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作风问题,而且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1939918日,陈云在《共产党人》创刊号上发文:“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测量党组织的巩固程度的标准之一。”并指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总结苏联共产党历史的基本教训:“当布尔什维克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时,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这可以认为是一个规律”,“如果党在自己的党的狭隘圈子里闭关自守,如果它脱离群众,如果它蒙上了官僚主义的灰尘,那它就会遭到灭亡”。[1]P156-157陈云还提出,必须摆正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陈云在党的“七大”上讲到,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成绩的时候,个人应该怎样认识取得成绩的原因呢 ?“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 ,第二是党的领导 ,第三才轮到个人。” [1]P293这个顺序是不能倒转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陈云适时地预示了以党群关系为核心的执政党生死存亡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严峻考验的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他就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3]P273

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陈云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1]P162,“群众的发动,是党、政、军一切工作发展的基础” [1]P191,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19267月,陈云在总结了五四运动的经验教训后深刻地指出;“从这次运动的事实分析出来,没有强有力的有组织的下层民众——工农参加,革命是难能成功的”,“农民不参加运动,中国革命鲜有希望。” [1]P219349月,他针对当时游击战争开展不利的情况指出:游击战争开展不起来,“甚至找不到饭吃,归于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去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帮助。” [1]P32后来,他又多次强调,无论是我们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秘密工作、经济工作,还是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都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了群众,一切好办,可以有军队,清除土匪,经费供给也有来源。没有群众,一定失败,死无葬身之地”。[1]P315抗日战争中,陈云认为,要坚持艰苦卓越的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没有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是不可能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的首要工作就是开展群众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都能进步,都能发展,都能健全,基本的环子就是开展群众工作。” [1]P164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内曾出现过把抓党风党纪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似乎强调党风党纪就是限制改革开放。19841017日,陈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会提出的《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报告上加了批语,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指出:“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 [3]P275而党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改革开放得以顺利推行的前提,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

二、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措施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陈云对党如何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举措。

(一)重视解决群众的切实问题,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要求

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党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从而自觉地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陈云认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起人民群众至上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好人民的生活问题,才能保证党群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在异常残酷激烈的革命战争中,陈云非常重视解决群众的切实问题。19331月,陈云同志离开上海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负责工会工作。针对苏区党和工会内忽视工人经济斗争,忽视改善工作生活的右的错误倾向,以及妨碍苏区经济发展的“左”的错误倾向,陈云明确提出:“工人阶级一方面要争取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必须把发展苏区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看成自己解放的根本任务”。[1]P10陈云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切身问题列人经常议事日程,关心和改善群众的生活。各级党组织要“领导群众协助政府进行一切可能的改良民众生活的工作”,“进行可能的经济建设,扩大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应进行文化建设”,“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1]P153抗日战争时期,陈云要求“把区委和支部的注意力引向讨论和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引向当地的群众工作” [1]P167,“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1]P158

当革命成功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更加强调党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切工作都应该根据群众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公私合营后,一些地方把小商店、夫妻店统统纳人合营的范围,对此,陈云明确表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小商小贩,市场一定会很死,居民就会感到不方便。” [2]P338商业工作天天与人民打交道,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陈云对此非常重视:“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是要吃饭的,不能天天靠吃马列主义过活”,“商业关乎六万万人的日常生活,不能说是小事情,不重要。” [3]P33-3419825月,陈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首都少年儿童看戏难》的文章,随即给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信,建议在“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全国城镇所有影剧院,机关企业的所有礼堂,都免费向孩子们开放。[4]P479-480陈云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人实际,深人群众,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陈云始终把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作为自己时刻关注和认真服务的对象,要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密切与周围群众的关系,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

(二)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的关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石

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位置应如何摆,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195611月,陈云在商业部扩大的部务会议上的强调:“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3]P29

经济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搞,因为不搞建设就不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和国力水平之下,建设终究不能搞得太多,要能量力而行。1957年,陈云在13个省、市蔬菜会议上指出:“只注意建工厂,不管职工吃的,那怎么行?……我看,蔬菜和其它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决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 [3]P641981年,陈云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一次明确:“我们经济工作的另一个大方针: 一、要使十亿人民有饭吃;二、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指出:“这里就包含着一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则界限”,“必须做到一能吃饭、二能建设”。[3]P306

(三) 加强党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

党群关系问题是党风问题的核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关键。如果党风不好,就不能有效地制止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就会丧失民心。对于如何加强党风建设,陈云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

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员的素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党风的灵魂,陈云认为党风建设要从根本上发扬共产主义精神。1985629日,陈云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书面讲话:“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要同一切违反共产主义理想的错误言行,进行坚决斗争。” [3]P347-348为此,他提出“应当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3]P352二是要严肃党纪、政纪,用制度和纪律约束全党的行动,确保全党在各个方面保持优良作风。陈云一贯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他对各级纪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3]P356198215,陈云在一份反映广东一些地方党内外不法分子相勾结、走私活动猖獗的信访简报上批示:“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2]P231三是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 ,率先垂范,克服官僚主义。早在1940 年陈云就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 [1]P22119859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是各级党组织要重视。二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要真正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三是老党员、老干部要重视,包括退居二线或者离休、退休的在内。在以身作则、关心党风党纪、发挥监督作用上,没有退居二线和离休、退休的问题”。[3]P351-352198512月在中共中央对端正党风问题做出决定时,他又特别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在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中做表率。我建议,做表率首先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各位同志做起”。[5]P303

198011月,陈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3]P273无产阶级政党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方法

1939年到1941年间,陈云发表了《党的支部》、《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工作》、《巩固党在大后方及敌占区的秘密组织》、《改进大后方秘密党的工作》等几篇文章和讲话,深刻地论述了加强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重要性,阐明了党组织如何把巩固党同加强群众工作联系起来的方针和方法。

陈云要求党的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然后制定政策,这样的政策,才能反映群众的愿望,符合人民的利益,也才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193911月,陈云针对当时某些地方工作的薄弱环节指出:“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 [1]P169 19467月,为了在东北全境建立根据地,尽快发动农民群众,陈云号召共产党员“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去,并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 [1]P132在执行“一五”计划过程中,对165个重点建设工程,他大多都亲临现场,逐个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计划的顺利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彻底改正党员干部的不良倾向。陈云著文引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说:“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1]P141他强调,“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 [3]P189,“要使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者配合起来。” [1]P160这正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一致的。

只要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不放, “在工作中,不仅要依靠组织,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群众” [3]P246,把根深深地扎到人民群众之中,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离开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 [1]P171

三、陈云密切党群关系思想的鲜明特征与当代价值

陈云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长期担任组织、纪检和财经的领导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各个时期的决议、政策和法律中得以体现和贯彻实施,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陈云的文稿和讲话中,反复强调党的工作要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根本工作。陈云把发动群众看成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陈云特别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他明确指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 [2]P128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改善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对党的干部进行有效监督。陈云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了,集体领导没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3]P274其次,必须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陈云认为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基础,但不是万能的。他说:“我看不能因为有马列主义教育,以后就不出问题了。张国焘不是老党员吗?他比一般干部受的马列主义教育还少吗?但是他叛变了。这证明什么呢?证明只靠马列主义的教育,还不能保证我们党内不出野心人物”。[2]P232陈云认为党的纪律和制度很重要,“纪律是我们的重要武器。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1]P197再次,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陈云认为,为了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因为“党在全国执政前和执政后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一些党员有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3]P331。陈云要求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都应该把群众“善意的批评视为鞭策、鼓励我们的有益武器”,欢迎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5]P139陈云有一句名言:“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 [3]P361

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群众素质,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 [1]P162。只要共产党人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不放,“在工作中,不仅要依靠组织,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群众” [3]P246,把根深深地扎到人民群众之中,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这不是说群众就是天生的革命派。党要发动群众必须“教育群众”,在群众运动中“不能放任自流,作群众的尾巴。” [1]P351在这方面,陈云认为必须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一是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二是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1]P141-15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多次指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在谈到基本建设时,陈云指出:“我们必须重视对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进行政治的和技术的训练工作,大大地提高他们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否则,“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上去,生产力也不可能上去。” [3]P313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群关系的好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伟大事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我们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有效途径,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陈云密切党群关系思想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重要的当代价值,深入研究陈云的党群思想,对于当前探索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具有深刻的现实启迪。

参考文献:

[1]陈云文选: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云文选:第3[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云文选:第2[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陈云文集:第3[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陈云论党的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来源:宁夏党校学报 20119月第13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