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对苏浙沪地区传统字号的调查和保护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09   
分享到 :

陈云对苏浙沪地区传统字号的调查和保护

王蕾

谈到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对传统字号的关怀,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对北京的涮羊肉名店东来顺和烤鸭名店全聚德的调查和保护。其实,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浦人,陈云与苏浙沪地区的传统字号也有许多故事。

走一走,看一看——对传统字号的真心热爱

苏浙沪地区是中国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三个经济圈的总称。这一经济圈在地理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苏浙沪地区历史上一直是繁华富庶之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1843年上海开埠后,由于地区产业间的联动效应,这一地区手工业、商业更是十分发达。因而,诸多名闻遐迩的传统字号应运而生。陈云长期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对这些传统字号产品耳濡目染,其中一些还陪伴着他的成长过程。因此,陈云对苏浙沪地区的传统字号分外熟悉,特别喜爱。1950年春暖花开时节,陈云正在杭州。他利用闲暇时间,要张劲夫陪他到大街上去走一走,看一看。陈云对街道上的式样各异、种类繁多的招牌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等著名的传统字号品牌产品。据张劲夫回忆,“他在街上,主要看街两边的铺面,一边走一边数着招牌。看完后,他概括地说,杭州手工业发达,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等,在全国都是著名的”。张小泉剪刀制作精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时就颇有名气,清宣统三年,以“海云浴日”注册。王星记扇庄开创于1875年,它的创始人王星斋,祖辈从事制扇业,王星斋所制的扇子曾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在这次寻常的逛街中,陈云对这些传统字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在陈云身边工作过的杨波回忆,在中财委召开的会议上,他曾多次听到陈云讲话中提到要保护和发展传统的名牌手工业产品,其中就举了张小泉剪刀作为例子。

一个传统店出了名不容易——公私合营后在练塘的调查

1953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至1955年下半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的势头发展迅猛。1956年,张小泉剪刀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6月,该厂改名为张小泉近记剪刀厂。王星记扇庄也在1956年退出了批发业务。在强烈的合营冲动下,出现了过急、过快和过粗的问题,公私合营后传统字号出现了产品质量下降、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

**0001**

张小泉剪刀铺

陈云对此感到十分忧虑。他深知苏浙沪地区传统字号比较集中。为能对传统字号问题进行真实有效的具体了解,陈云利用自己对家乡情况较熟悉,家乡的朋友和熟人较多,比较容易听到真实情况的便利,通过各种方式对苏浙沪地区的传统字号进行了一系列调查。19564月底至5月初,陈云在上海主持召开苏浙闽沪三省一市对资改造汇报会议时,专门安排了一场关于公私合营问题的座谈会。为了这次会议能够听到真话、实话,较为全面地了解传统字号面临的情况和问题,陈云特意委托松江地委找到练塘区委书记韩世泰,要求他携带练塘区经济和供销社方面的资料以及自己从前的老朋友、老熟人、老邻居的有关材料,到上海参加会议。参加这次调查会的还有区供销社支部书记、主任陈海生,练塘镇党委书记沈伯华等。

在调查客体的选择上,陈云选择了不同职业和收入的代表,不仅有上述政府官员,也包括资本家代表元康南货店经理曹修仁等,还有陈云家的邻居叶鹏年等普通百姓,调查面较为广泛。在调查中,陈云有的放矢地问到上海本帮菜的发源地之一、传统字号德兴馆的情况。德兴馆是苏浙沪地区一家传统字号,创于1883年。德兴馆拥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参”的“虾子大乌参”、“糟钵头”等名闻遐迩的传统特色佳肴,深得人们的喜爱,食客川流不息,社会影响很大。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本人也多次品尝德兴馆的菜色。陈云肯定了德兴馆合营是对的,特别指出传统店名的保留是应该的。

在上海进行调查时,陈云还提到了宝大祥、协大祥等传统字号。宝大祥、协大祥均位列上海著名绸缎业传统字号品牌“三大祥”(即宝大祥、协大祥、信大祥)。其中,宝大祥创立于1924年,初名“宝大祥洋货号”,195512月,宝大祥进行了公私合营,继续使用宝大祥字号。协大祥1912年创办,后来也参加了公私合营。上海的“三大祥”绸布店品种多,花样繁,货真价实,都是当时妇孺皆知的传统字号。陈云不仅思虑大店面临的问题,也关心着他最了解的练塘的传统字号。练塘的恒丰祥百货、寿春堂药店,曾是他当年日常生活中极为熟悉的老字号。陈云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传统店出了名不容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名的。这个名应该‘扬’。例如,宝大祥、协大祥在香港、国际上都有名。不要把店名都改成东方红、红旗、向华等等。练塘恒丰祥百货店名、寿春堂药店名都应该保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调查中,陈云运用了问卷调查的科学方法。调查会结束后,陈云的秘书周太和给练塘区供销社支部书记、主任陈海生发了7张表格,请他仔细填写。表格的主要内容涉及公私合营后传统店名保留的有几个,国营和私营经济的比例安排,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税收情况,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户经济的比例,流动商贩的营业额及经济安排,国营、私营、合作商店的从业人员分配水平、工资多少,资本家愿意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情况,公私合营、合作经济、个体经济企业中党员数和群众比例问题。

“商务印书馆”要保留——不忘工作过的传统字号

陈云关于传统字号存废问题的言论,主要是针对公私合营后,有一种看法认为既然公私合营了,“字号”作为封建主义时代标志物之一,就应该彻底消失,改为统一编号。陈云通过调查,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力主保留传统字号原有的牌子,不能变换。其实,早在195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招牌保留问题上,他就坚决倡议:“商务合营后,‘商务印书馆’五个字要保留,即使将来进入国营,商务这块招牌也不能丢,因为商务印书馆在国内外都有崇高的声誉。”商务印书馆是陈云革命生涯开始的地方,陈云对这五个字有着很深的感情。在陈云的坚持下,商务印书馆实行公私合营之后,作为特殊单位区别对待,使用的新招牌不加公私合营几个字。陈云对“商务印书馆”这块招牌始终挂在心头。20世纪70年代,陈云回上海探访商务印书馆旧址时,忘了商务印书馆早已迁至北京,原址河南中路211号改为了新华书店。陈云没看见商务印书馆的铜字招牌,十分着急,刚坐下就忙问道:“招牌挂哪里去了?”工作人员忙带着陈云走到楼外,指着外墙上两人高处挂的铜牌给陈云看。铜牌很小,挂得又高,为了看清楚些,陈云竟顾不上河南路上的车水马龙,跑到了马路中间。1982年,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建立85周年之际,满怀感慨地题词:“商务印书馆是我在那里当过学徒、店员,也进行过阶级斗争的地方。应该说商务印书馆在解放前是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单位。”事实证明,陈云的这些看法都是正确的,他深知传统字号品牌因不可复制而分外可贵,建立一个品牌非一时一日之功,毁坏一个品牌却很容易。传统字号品牌包含着历史赋予的商业记忆和不可再生的文化价值,如上述的“宝大祥”就以“宝”为文化底蕴,在商标、悬匾上印上“宝藏兴焉”、“招财进宝”等,开具的发票上也印上“斯宝大祥”的图案。

1956年党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评价陈云:“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重温陈云对苏浙沪地区传统字号调查和保护二三事,毛泽东的评价可谓识人甚深,准确得当。

(作者是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来源:《百年潮》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