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学文: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学术小结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21   
分享到 :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学术小结

20141019日)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董学文

同志们,朋友们:

今年的年会,我们是在比往年更加令人振奋和充满希望的形势与氛围中召开的。我们迎来了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迎来了毛泽东诗词学习和传播的新热潮,迎来了毛泽东诗词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毛泽东诗词研究已经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成熟的季节。

下面,我从小结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谈一谈我们如何看待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二十年来取得的成绩。二十年对于一个学术性团体来说,不算很长,但也不算很短。如果把这二十年风云激荡的理论环境和现实背景考虑进去,那么,我们有理由也有权利说,我们是在被边缘化、被冷落、被排斥的艰难处境中奋然前行的。我们在思想理论和学术探讨上担当的是开顶风船的角色。这是极不容易的,很可宝贵的。我想,在座的许多同志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责难:“这年头,你们还研究毛泽东诗词干什么?”学界和社会上不理解者大有人在。他们的言下之义是:这项研究已经“过时”、已经“没必要”了。可是,经过岁月的磨洗,经过广大会员的辛勤耕耘和努力奋斗,也经过时势的变迁,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习、研读和宣传毛泽东诗词,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亟需的。毛泽东诗词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已经并将持续显露出来。对于这种局面,当然有人会不高兴、不赞成、唱反调。但是,谚语说得好:“喇喇姑叫唤,丝毫不能阻挡骆驼队的前进。”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了研究会存在的价值,看到了研究会二十年来的学术成绩是可以交一张基本及格的答卷的。对此,我们要充满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我同意冷溶、李捷、陈晋同志讲话中的看法,我们毛泽东诗词研究即将迎来新阶段,我们要有新发展,迈上新台阶。研究会下一个十年和二十年的前景,是光明的。

二、谈一谈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诗词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今年的年会论文中,有不少篇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可见很受同志们重视。习总书记在讲话、文章中多次引用、化用、妙用毛泽东诗词,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能仅仅认为是作者的个性情怀的表现。这件事表明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正在弘扬传统,既正本清源,又返本开新。这件事本身说明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涵与我们党的昨天和今天的伟大事业是息息相关的;说明毛泽东诗词在新的时代精神、文化高地和思想境界的建构中,仍然有着不可抵挡的旺盛生命力;说明我们党魂、军魂、民魂依旧存活在包括毛泽东诗词在内的毛泽东思想的抚育和滋养之中;说明毛泽东诗词至今具有强大的思想、文化、价值、品格的动员作用,在党和民族的事业中仍处于某种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位置。所以,我们万万不要小看了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诗词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学习运用毛泽东诗词树立了榜样,同时增大了我们研究的责任。我们要以当前这一大好形势为契机,把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与普及水平大大推进一步。

第三,谈一谈我们这次年会论文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进展。本次年会我们收到论文有165篇,创历年之最。经评审,选出62篇论文作者与会,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着实有些苛刻。(大家知道,有些学会开会,没几篇论文,参加者却很多。我们呢,是写了论文也未必能参会,还得“好中选优”。客观地说,有些未入选论文,写得也不错,只因论题重复与会议规模所限,只好放弃。这种情况,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我们研究会兴旺发达、学术研究正在攀上新层次。)我翻看了大部分的论文,聆听了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总的感觉是,我们的研究水准确有较大幅度提升,正在向一个更高阶段迈进。

本届年会确定的主题是“毛泽东诗词与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历史渊源及深远影响”研究,严格地说不是一个新的议题,前两届讨论的主题和这次也差不多,但我们还是有所推进。这些推进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我把它概括为这样几条:一是从论文和发言的角度与内容看,我们的研究更有现实感和针对性了。譬如,同样是讨论毛泽东诗词研究的功能与价值,这次更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重“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的弘扬,注重环球视野下大爱无疆的民族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同样是探讨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性品格,那么这次我们侧重研究的是“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史诗”品格,是拨动强国、强军、强民这一中国梦的雄壮的时代音符。这就在新的条件下深化了我们对毛泽东诗词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如果从研究的方法和形式方面看,那么关于毛泽东诗词与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增加了联系研究、比较研究和系统研究等成分。有些论文通过联系和比较的方法,“索解”毛泽东诗心,考证、解析都很扎实,读来令人颇感新意。有的论文从毛泽东诗词艺术想象力这一角度入手,印证了诗品即人品的艺术规律,同时在论述方式上也有突破。这次提交的论文中,探讨毛泽东诗词艺术风格、创作手法、语言艺术、写景技巧、审美特性等的篇什不少,紧扣主题地开掘毛泽东诗词与古典诗词之间既“守正”又“创新”的关系,推动了我们研究的深化。

能不能把多篇参与论争和辩驳的文章,算在我们的推进表现之列呢?我以为是可以的。这些文章给这次论文征集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说明我们这支研究队伍是有战斗力的,是能打硬仗的。这几篇辩驳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注重充分说理,都依凭事实说话,都有理有利有节,体现了学术民主,读来让人心服口服。这同那些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漏洞百出的所谓非毛、贬毛、批毛的文字,在文风和学风上就胜出一筹。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马克思批评福格特的一段话,说“他详加铺述,造谣诽谤,涂涂抹抹,乱画一顿,大肆渲染,任意涂改,胡吹乱扯,随便发挥,故意搅乱,引经据典,无中生有,把臀部也变成了喇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97页)这段话用来描写那些贬损毛泽东诗词的人,我看是很像的。所以我说,我们的这些反驳的论文,对于清除历史虚无主义观念和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歪理邪说,其冲击力肯定是很大的。

推进的再一个表现,是几篇年轻同志的论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王蕾的《中华古典诗词视域下的毛泽东文化人格》,把传统的和现代的观念有机地溶合起来,以横向探析的方法,窥测毛泽东诗词在用典、用史、立意和手法上的深度和广度,的确在展示毛泽东富有时代张力的文化人格方面加深了我们的认识。张晓亮是南京师大毕业的博士,其论文是对《沁园春·雪》进行“政治哲学”解读,得出结论:《沁园春·雪》是“终结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诗意坐标”,通过诗的语言实现的政治哲学的伟大革命。论文虽不是论战性和批驳性的,但倘若把它放到那些反驳贬损《沁园春·雪》的文章行列,也很有力度。李琦的论文,是品读毛泽东于曹禺译《柔蜜欧与幽丽叶》封面的题诗,有新的史料、新的视角、新的考证性观察,且能表达出内心的体悟和进行缜密阐发,文字也很讲究,把毛泽东“豪放”与“婉约”交集的“复杂”心理的琢磨得很透。傅小松、李春凤、范英梅的论文也不错。这些新生代的成绩,迫使我们产生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第四点,再谈一谈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我们研究学术水平的问题。我每次都谈这个问题,是想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我们研究会已经成立二十周年了,同时也感受到了即将面临的新形势,因此,我们有把整个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必要。如何提到新水平、登上新台阶呢?首先,要更清楚我们的研究会的定位,自觉地把毛泽东诗词研究同现实斗争需要和理论高远诉求更深层次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术研究的功能,扩大用武之地。其次,要进一步提升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选题质量,拓展视野,开阔视角,丰富方法,写出新意,防止重复,避免似曾相似,努力克服和超越一般化的就诗论诗或限于欣赏的论述状态。这里我提出“三要,三不要”,即不要只谈感想,要注意充分论证;不要角度太多,要注意焦点集中;不要平铺直叙,要注意文采飞扬。复次,要切实地严格学术规范,注意学习,改变一些论文(包括一些入选的论文)浅尝辄止、大而化之、游离主题、不能深入探讨、格式规范上也不能达标的状况。再一点,就是要懂得“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的道理。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是雄浑、壮美、光昌流丽的艺术品,所以,我们研究的文字也应当带有诗意、高雅漂亮。研究会为了表示希望提高毛泽东诗词研究质量的一种导向,这次有六名作者获得“优秀论文奖”。坦率地说,这些论文还不是标杆,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激励的手段和引领的尝试。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奖活动,见贤思齐,相互促进,为争取有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问世助一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