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一大功绩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04   
分享到 :

刘少奇的一大功绩

齐得平 许卿卿

我们整理这个材料,心情很不平静,随笔吟得一首小诗。又考虑到这篇文字较长,应分出若干段落才好,所以就把这首小诗分插到文中去了。

——作者

一九三五年冬,中央决定刘少奇到华北,职务是中央代表兼北方局书记。党中央给他的任务是:指导华北党的工作;进行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党的新政策,

平津危殆 国难当头

少奇离开瓦窑堡,经苏区南下到临潼,后乘火车途经郑州、北平,于一九三六年三月上旬到达北方局所在地天津。当时的形势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本部进攻,华北处于危急之中,亡国灭种的大祸威胁着全国各阶层的人民,保我华北、保我中华已成为党和人民迫在眉睫的任务。“一二·九”北平学生点起了反日大示威的火炬,学生的反日运动遍及全国各个大小城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成为广大人民的呼声,我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获得了各阶层人民的赞成。工人、农民,特别是城市小资产阶级迅速革命化,民族资产阶级转到了赞成抗日的方面,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处于动摇之中。

当时,党在华北的组织状况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九年反动时期的摧残,在白区除保存了党的旗帜之外,党的组织一般都没有保存下来。仅在河北省保存有一个省委组织和若干城市、农村中的地方组织和少数中下级干部。遵义会议以来,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此时还没有传达到白区。华北党内乃被“左”倾错误路线统治着。如果不坚决肃清党内的这种错误路线,要执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不可能的。刘少奇的《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一文,在河北省委内部刊物《火线》上发表,给了白区党以锋锐的精神武器。

谋我长缨 谁执金吾

刘少奇指出,准备自己,准备群众,为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而战——这是党在华北的紧急任务。要完成这个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任务,干部问题就更加急迫地摆在党的面前。党需要一大批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的干部。党需要依靠这些人去联系群众,依靠这些人对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

漫漫黑夜 耿耿星汉英雄儿女 铮铮铁骨

一九三一年前后,河北省委几遭破坏,大批干部被捕,关押在草岚子监狱即“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这个反省分院从一九三一年建立到一九三六年八月,先后关押政治犯约四百人。一九三二年大赦减刑无条件释放和因病保外就医的二十多人。有三百多人经自愿或由家属动员发表“反共启示”出狱,脱离了革命。坚持斗争仍被关押在狱的有五十多人。他们大多是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入党入团的老干部。其中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入党的十六人,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六年入党入团的十六人(包括在反省院入党和重新入党的二人,由团转党的五人);有不少担任过省委、市委、特委的书记、秘书长、部长、科长,团中央候补委员和团市委书记等职务的领导干部。薄一波等在狱中秘密建立了党支部,并同外面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狱中党支部是钢铁的堡垒,领导着这些钢铁的巨人们同敌人进行了可歌可泣、顽强不屈的斗争。他们坚持反对敌人的“反省政策”,坚持拒绝在敌人拟的“反共启事”上捺手印。其中周仲英、赵林、马辉之、刘慎之、彭德等同志早已坐满刑期,因拒绝在敌人的“反共启事”上捺手印,一直坐到一九三六年。王玉堂、张玺、赵明新、王鹤峰、刘聚奎等团员和群众,由于在反省院时对敌斗争坚决,拒不在“反共启事”上捺手印出狱,而被狱中党支部吸收入党或由团转党。有的党员不听劝阻,自愿在“反共启事”上捺手印,狱中党支部即断然宣布开除其党籍。他们坚持秘密学习马列主义,在生活上团结互助,家属送来的钱,由党支部指定专人管理,给有病和生活真正困难的同志买些必要的东西。为了反对敌人的虐待和迫害,他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底的绝食斗争坚持了七天七夜。伪冀察绥靖主任公署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一日由宋哲元签发的训令中载有:“案据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呈略称查本院押犯内有周斌(即周仲英)等三十余名均系因共党案被判处罪刑并受反省处分均早满期依照条例皆应具悔过书保释出院乃该犯等仍执迷不悟坚不履行反共手续……是以宁死院中亦不愿反省……。”这是狱中人包括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在敌人面前大义凛冽,正气浩然,坚贞不屈的铁的旁证。

火花闪闪 顿作明烛熹微晨光 煦煦日出

少奇到达天津时,在北方局工作的负责干部有柯庆施(组织部长)、林枫、李大章等。柯庆施向少奇提出:北平狱中有一批同志,他们的刑期多数已经坐满,不履行一个手狱,就不能出狱,是否可以履行一个手续?少奇问柯庆施:你的意见如何?柯庆施答:可以让狱中的同志履行一个手续。少奇迅即报告了驻于陕北的党中央。指出:北方白区干部极缺,抗日形势迅速开展,急需解决干部问题。现在北平监狱中有一批干部,过去表现好,据监狱内部传出消息,管理监狱的人自知日子不长,准备逃走,也想及早处理这批犯人,所以要履行一个简单手续,犯人即可出狱。如不早办此事,日本人占领平津,就不能办了。可否,请中央赶快答复。张闻天代表党中央肯定和批准了这个决策。少奇收到中央的答复后交由柯庆施办理,柯庆施则是经过徐冰(当时叫邢西萍,北平中国大学的教授)指示孔祥祯,由孔祥祯写信秘密通知到反省院党支部的。

破彼牢监 踏我征路

详细经过是这样的,一九三六年六、七月间,柯庆施在一次见到徐冰时告诉他:在陆军监狱囚着一些同志,可以通过他们,叫他们写一个声明书(当然是有反共内容的话)可以出狱,为党工作……你手下有个关系(指孔祥祯)同他们熟悉,可以叫他写信到狱中去。又说,这是中央指示叫这样办的,你执行中央的指示嘛!有一次柯庆施还向当时担任北平市委书记的李葆华说:“何、梅协定后,北平很可能被日占领,要想办法把监狱的同志救出来,否则将会被日本人杀害。”当时李葆华正要到北海与徐冰碰头,柯庆施说:你见到徐冰时转告他,中央已批准叫监狱同志办一个简单手续出来。并嘱咐叫徐冰抓紧办。李葆华见到徐冰后,将柯的话转告了徐。

当时,孔祥祯在徐冰单线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他每隔半月到徐冰家联络一次。七月间的一天,孔祥祯照例到徐冰家接头,徐冰对他说:现在形势甚好,到处需要干部,但是干部很少,没有办法,听说北平军人反省院还有几十个党员,你曾在反省分院当过党的支书,对他们当然熟悉,现在中央有指示,叫他们可以用自首方式和登报启事的办法出来。你可不可以把中央的这个指示送进去呢?这是一个极重要的事,无论如何要设法完成才好。孔祥祯说:我已三年多和他们没有联系了,即使能送去,他们怎么会相信我呢?这些人在狱内的立场还是很坚定的。你说用自首和登报方式出来,这对他们是一个极严重的政治生命问题,必须上级确实负责才行。徐冰说:这是中央的指示和决定,不然我怎敢和你说呢?你要知道中央叫他们自首就是假自首,中央一定要在政治上负责。孔祥祯说:这虽然是中央的决定,但我和他们没有联系,又怎么能把这信送去呢?同时狱内的组织有无变化,我不知道。徐冰说:你去想一想办法再说吧!这次谈话,孔祥祯接受了一项他没有想到的特殊任务。然而,他离牢狱毕竟时间太长了,现在情况生疏,手头上又无现成的“关系”,甚至连个亲友都没有。又决不能莽撞从事,须再多想想办法。一天,他在街上碰见一个保外就医的在反省院内常常大口吐血的老病号万曲非(即魏文伯)。得知狱内情况无大变化。孔祥祯问:我有一些东西想送到狱里,不知你有认识的人没有?魏回答有个族侄,叫魏茂林(当时叫王伯平),可以向狱内送书报和信,他是同情分子,非常可靠的。孔祥祯请魏文伯介绍认识了王伯平。王一口答应完全可以帮忙。向狱内送信可靠的人找到了,孔祥祯把这个情况告知徐冰,他很高兴。徐冰说:“你先与狱内的组织联系上,然后再把中央对他们的出狱决定送去。”殷鉴是孔祥祯出狱后接任狱中的党支部书记。魏文伯说,他出来时殷仍是支书。所以,孔祥祯按照徐冰的办法,给殷鉴去了第一封信。信的大意是:目前抗日运动普遍高涨,许多工作都要人去做,我与家内联系上了,家里让我营救你们,如果平津失陷于日本人之手,再办就困难了等。意思十分含蓄。反省院党支部接到第一封信时,支部书记已换为薄一波,支委是殷鉴、刘澜涛,他们对来信有怀疑,认为中央和北方局不会作出这样的指示,担心是敌人搞的圈套,因而未作正式传达,没有执行。信送出半月有余,未见回音,孔祥祯十分着急,他找到王伯平,证实信绝对没有失落,确已送到殷手。孔祥祯把这个情况告诉徐冰,徐说:“送信人可靠,殷又是支书,干脆把中央让他们出狱的决定送去好了。”于是,徐冰口述,孔祥祯记录,第二封信写就,由孔祥祯交王伯平送殷鉴了。信中说:中央指示要你们履行敌人规定的手续出狱,在政治上、组织上中央完全负责,你们要相信中央,如果你们不执行,就要犯更大的错误。孔祥祯知道殷鉴是留苏学生,懂俄文,中央决定可用自首方法登报出狱等内容,在信中是用俄文写的。信到时,狱中支部又已改选,支部书记是赵镈,支委是张友清、杨献珍。他们认定确是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便分头向全体党员作了传达并组织执行。有的党员虽仍有疑虑,但也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如刘锡五等听到传达后表示同意执行,但又要先出反省院的同志进一步核实情况,相约如确实是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即送他们一只鸡做暗号,表示是组织上指示出狱的。八月底,第一批同志出狱了,薄一波、周仲英、董天知先出来的三位同志和孔祥祯接头,又同徐冰在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内)茶馆里见了面。随后北方局根据狱中同志的联络暗号,派人送去了一只鸡,刘锡五等人也就出来了。北方局为了组织这批党员出狱,还通过统战关系,在反省院安插了一位管理员,暗中帮助他们办理出狱手续。从一九三六年八月三十一日到一九三七年三月,他们分九批先后出了“反省院”。此时的《华北日报》、《益世报》连登“反共启事”两三天。

这批同志出狱后,立即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党组织及时地分配了他们的工作。当时亲自接待并负责分配他们工作的是北方局组织部长柯庆施和徐冰等同志。薄一波、杨献珍、周仲英、王鹤峰、韩钧等到山西作统一战线工作;安子文到北平市委任组织部长;刘澜涛到绥东开辟工作,后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张友清到山西任工委书记,后任北方局统战部长;张玺到冀鲁豫特委任宣传部长,后任特委书记;刘锡五到中央组织部任地方科长。

众星璀璨 可歌可哭

这批老干部,在十年动乱前担任省委书记、副省长、中央机关副部长以上职务的、有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周仲英、马辉之、徐子荣、傅雨田、王鹤峰、李楚离、王德、侯振亚、王其梅、刘有光、胡锡奎、廖鲁言、张玺、李力果、刘锡五、彭德、刘子久、赵林等二十二人;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和司局级职务的有:吴云甫、刘聚奎、刘慎之、赵明新、刘文蔚、刘尚之、冯乐进、唐方雷、王新波、朱则民、高仰云、胡敬一、贺致平等十三人。有十位同志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他们是:赵镈同志于一九四一年在鲁南被敌人活埋;冼维勋、夏福海、马玉堂、段明道、王振林等同志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董天知任决死三纵队政委时牺牲于“百团大战”;张友清在一九四二年反扫荡斗争中被俘,坚贞不屈,牺牲于狱中;王墉(临汾八纵队二十三旅长)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于临汾战役;张曼萍一九四七年夏在安徽宿县地区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廖鲁言、徐子荣、胡锡奎、刘锡五、王其梅等同志受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含冤而死。

汗青相照 丹心为谱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营救这么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是刘少奇为党做出的机敏决策,是他的一大功绩。这一段扣人心弦的史实,将永远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及康生等人,妄图把这批党的优秀儿女诬蔑为叛徒,妄图把刘少奇这一机敏决策,这一巨大的功绩诬为招降纳叛的组织路线。可是他们终究未能得逞。终归于“邪不压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正大光明 如日中著

这里我们还认为有必要把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1)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四日中央书记处给胡服(即刘少奇)的电报说“出狱同志请开始分批分期送西安。我们交通即日出发专接。”

(2)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毛、任、刘、康、周、朱、彭德怀、彭真、高岗参加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康生汇报反特斗争问题时说到:“河南红旗政策下,假圣旨自首者,有真旨自首者(刘少奇允许薄一波)……”。康生所说的“真旨”,即是“真圣旨”,也就是说他早就知道这是中央的决定。

(3)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进行代表资格审查时,中央对薄一波等同志出反省院问题进行过审查,有明确的结论。在这批党员中,有“七大”正式代表十二人,候补代表二人。“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对他们一九三六年出反省院问题作了“本人不负责任”的结论,认为适合代表资格。

(4)一九六六年揪斗刘澜涛时,周恩来同志起草了中央复西北局的电报:“二十二日电悉。请向……同学说明,他们揭发的刘澜涛同志出狱的问题,中央是知道的……”周恩来报请毛主席审阅这份电报时写道:“……这一集体自首案牵连人甚多,而当时确为少奇同志代表中央所决定,‘七大’‘八大’又均已审查过,故中央必须承认知道此事。”毛主席批示:“照办”。

(来源:《中央档案馆丛刊》198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