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思想工作艺术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05   
分享到 :

陈云思想工作艺术研究

张星星

思想领导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基础,以思想教育和思想工作为中心环节,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陈云同志在长期的领导工作实践中,十分重视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做好思想工作作为统一认识、动员群众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思想工作艺术,为丰富党的思想工作优良传统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倡导学习,奠定统一认识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把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武装干部群众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总是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掀起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的高潮,为带领人民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陈云同志高度重视学习问题,把抓好理论和文化学习作为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培养远见、提高水平的重要基础,为推动全党的学习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第一,强调“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积极倡导“学习,学习,再学习”。陈云同志在1939年发表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把学习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他认为:“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1]

同年他还撰写了《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他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产,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领导岗位上,陈云都把倡导和组织学习摆上领导工作的重要位置。

第二,“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陈云同志告诫党内同志:“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2]他多次回顾延安时期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也要求他本人学习哲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反复强调“学好哲学,终生受用”。1987年,他语重心长地向中央负责同志指出:“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3]他还概括和总结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字,对全党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第三,“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要把学习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部分。他多次批评一些同志“总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我们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4]1957年,他针对商业部门领导干部忙于具体的经济工作,忽视理论学习和思想工作的情况,提出了“七分经济,三分政治”的口号,要求“部长、副部长要领导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指导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要成为一个章程。领导干部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尽到领导的责任”。[5]

第四,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具体阐述了抓好学习的几个重要方法。他提出:一是学习要做笔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二是学习中要讨论,“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三是学习要制定计划,“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6]

二、坚定理想,树立共同奋斗的远大目标

“共产党是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的政党。”用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基础上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陈云同志始终把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为思想工作的中心内容,为不断强化全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一,要以“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共产党员的第一条标准。陈云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从他的阶级觉悟、实际革命锻炼和马克思主义修养中,深切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懂得无产阶级的利益及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洞悉共产党的当前任务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7]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他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看到外国的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等后,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等错误观点,满含激情地说到:“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无可改变的法则。……我们可以充满信心,高呼:社会主义万岁!共产主义万岁!”[8]

第二,对共产主义理想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奋斗到底的决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来源于科学的理论认识和信仰,“首先必须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坚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的前途。……只有这样,他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终其一生,为他的信仰的实现而奋斗到底。”[9]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必然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过程甚至会经历波折,“因此,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坚信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而且必须对于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和奋斗到底的决心”。[10]陈云同志十分关注一些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淡忘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问题,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才使党始终有战斗力,使革命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更加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11]

第三,要把党的当前任务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联系起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反对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成为最重要的任务。陈云同志根据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方针深刻指出:“党坚决反对不保持党的成分的纯洁,不加强无产阶级的骨干,不以共产主义为根本目标,使党降为各阶级的‘民族革命同盟’的任何观点,而牢固地确立一切党员都必须为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12]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多次提出要加强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13]

三、注重品德,加强以德为主的道德修养

陈云同志历来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要求加强“干部本身品德的修养”。[14]在新的历史时期,他积极主张“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领导干部,同时特别强调必须把“德”放在选拔干部的第一位,要求“首先要看德,有才缺德的人不能用。德好,才差一些不要紧,放到领导岗位上锻炼几年,才干是可以练出来的”。[15]1987年,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特别强调:“现在有同志常说,要开拓型干部。开拓型也要,但首先要强调有德,有党性。德才兼备,才干固然重要,但德还是第一。我希望政治局、书记处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16]

第一,把“忠实于无产阶级事业,忠实于党”作为对干部的第一条要求。陈云同志认为:“忠实,讲得具体一点,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爱出风头,闹名誉地位,吹牛拍马,耍两面派,是同党的干部的称号不相容的。”[17]他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对于民族、对于革命、对于本阶级、对于党,表示无限的忠诚,把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革命的、本阶级的和党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可能发生不一致。“在这样的时候,每个党员必须依靠他对革命对党的无限忠诚,坚决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革命的和党的整个利益。”[18]

第二,把“真正能自觉遵守纪律”作为对干部要求的重要内容。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通过总结党的斗争经验,深刻指出:“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坚决地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是他的义务。他不仅应该与一切破坏党纪的倾向作斗争,而且要着重与自己的一切破坏党的纪律的言论行动作斗争,使自己成为遵守党纪的模范。”[19]在新的历史时期,陈云同志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为维护和强化党的纪律做了大量工作。他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20]

第三,把勇于开展自我批评作为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优秀品德。陈云同志认为:“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学习的宝贵的武器,虚心地接受党的批评是一个党员进步的必要条件。好的共产党员,对党的每个批评都必须以诚恳的态度、愉快的态度去接受和了解,以改正自己的错误。”[21]他多次强调,“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要论事不论脸”。[22]他不仅积极倡导自我批评,并且严于律己、身体力行。1947年辽东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中,曾出现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和严格保护工商业,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等“左”的错误。陈云同志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主动承担责任,认为这一错误“主要由我负责,因我是负责指导土改的”。[23]他还多次坦率地谈到三门峡水利工程中的决策失误,以使大家共同吸取教训。

四、了解群众,把握工作对象的具体需求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形成了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陈云同志高度重视群众在革命和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早在1926年就指出:“没有强有力的有组织的下层民众——工农参加,革命是难能成功的。”[24]他把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领导工作和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

第一,提出“领导的艺术在于了解群众心理”。[25]人民群众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要力量,又是党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对象。我们党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首先必须要了解群众心理,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反映群众愿望,唯有如此,群众才能支持和帮助我们。陈云同志指出:“每个党员应该密切地与周围的群众联系着,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依据群众当时的觉悟程度,有计划地在群众中解释党的政策和口号,散布党的报纸,宣传共产主义,使群众走到党的方面来。”[26]他还告诫党的干部:“共产党要处处依靠群众。先了解群众,帮助群众,群众才能帮助我们。”[27]

第二,主张“要经常注意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动员群众的一个关键。陈云同志指出:“支部的责任,不仅应该接受上级所给的任务,按照当地环境适当地完成,而且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的日常问题愈解决得好,支部及党员在群众中愈受拥护,则一切动员工作就愈能顺利完成。”[28]“群众有许多实际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群众会更信仰我们党,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党掌握政权的时候,“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群众就会把我们看成强迫摊派的命令机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29]

第三,强调要倾听群众意见,就“要使人敢说话”。陈云同志一贯倡导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共产党员要领导群众,就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三个臭皮匠,凑成个诸葛亮。’离开群众,世上是没有什么诸葛亮的”。[30]听取群众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包括批评意见,“光靠少数领导干部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缺点和错误,那是很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意见。”[31]要让干部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就“要使人敢说话”。1980年,他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的深刻教训强调指出:“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我看这不是坏事。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谨慎一些,把事情办得更合理一些。允许有不同意见的辩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32]

五、讲求艺术,运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

陈云同志善于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指导工作,善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十分重视做好领导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艺术与方法。早在1933年,他就在一篇文章中深刻指出:“领导方式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有了正确的决议案还不够,要把正确的决议运用到群众中去,成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还必须经过一种灵巧的工作方法和艺术的领导方式。”[33]

第一,工作方法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不同情形来决定。陈云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曾指出:“一切工作方法,必须随着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形来决定。一般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参考党中央各种决议,同时要审慎地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形来提出适当的口号,灵活地运用各种工作方法。”[34]他根据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以弄清实际情况,决定正确政策,采取适当方法。他多次强调指出:“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情况,不难决定政策。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这样决定的政策,才有基础。”[35]

第二,要把“经常解决群众的日常问题”作为工作的中心之一。思想是存在的反映,做好思想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必须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陈云同志指出:“我们领导的艺术,不在于口号提得多,提得高,而在于每个口号为当时当地群众所能接受,并立刻起来斗争。”[36]他认为,广大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的积极性是建立在切身利益基础上的,他们得到的实际利益越多积极性就越高。“如果不关心群众的生活,不为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置群众的痛痒于不顾,而要开展群众运动,要群众热烈起来与党与政府与军队一道艰苦奋斗,这是不可能的事。”[37]

第三,正确地开展善意的、诚恳的批评。陈云同志强调,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和平,有了错误必须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以免错误的继续发展。但是,他反对“专门把任何问题都提到原则的高度”,反对在批评中“随便乱给别人戴大帽子”。他认为,批评别人的错误,着重要指出错误的根源和纠正错误的方法。“批评的目的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一般地说,批评的人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声势汹汹地指责人家;第二种是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只有后一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意满,问题才能真正解决。”[38]

第四,“我不赞成对犯错误的同志扭住不放”。陈云同志对犯有严重错误,又不接受党的教育、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有着坚定的原则立场。1939年,中央党务委员会将拒不接受党组织决定、经七次谈话仍不悔改的刘力功开除党籍,他专门撰写了《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一文,以教育党内同志。但是,他也尖锐地批评了“检讨没有完没有了,批判没有完没有了,从来都不说可以过关,直到最后会开不下去”等错误做法,明确表示“我不赞成这样对犯错误的同志扭住不放。这种检讨没有完没有了的情况,我认为不是党的好作风”。[39]他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不犯错误就不会进步。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同时也就是得到一个教训,不断地取得教训,方能不断地改进自己。”[40]

六、持之以恒,坚持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其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比较普遍地出现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和种种消极腐败现象。陈云同志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视,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强调指出:“经济工作搞不好,宣传工作搞不好,会翻船的。我讲的宣传工作,不是只讲报纸宣传工作,实际上包括党的整个思想政治工作。”[41]

第一,必须在思想上纠正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陈云同志深刻阐明了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意义,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奋斗方向。”[42]同时,他又深刻分析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严重危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时候,如果不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整个事业就可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偏离社会主义道路。”[43]他要求全党同志务必高度重视比较普遍存在的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强调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必须在思想上予以纠正,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第二,必须同一切错误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陈云同志一直十分关注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腐朽思想、错误言论、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并告诫全党“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个问题,不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教育,这些现象就有可能泛滥成灾,败坏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44]他针对一些人在错误言行面前麻木不仁等情况,强调指出:“过去受‘左’的指导思想影响,过分强调斗争哲学,不该斗的也斗,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到路线是非。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怕矛盾,怕斗争,怕得罪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把它提到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高度。”[45]他旗帜鲜明地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和全党同志“一定要抵制和清除这些丑恶的思想和行为,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些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46]

第三,必须以搞好执政党的党风作为关键。陈云同志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要思想。同时他又强调,搞好执政党的党风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关键是执政党要有好的党风。”[47]在党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在社会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他从全局的高度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只有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严肃党纪、政纪,党风才能根本好转。”[48]

陈云同志作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思想工作经验和艺术无疑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只是从中撷取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片断,浅谈一下学习的心得。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学习和借鉴陈云同志丰富多彩的思想工作艺术,对我们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

注释:

[1][2][4][6][7][9][10][12][14][17][18][19][21][22][23][24][26][27][28][29][30][33][34][36][37][38][40]《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143187188189137137138134214255212138139143291346350351223148213158172173169242926167117118页。

[3][5][8][11][13][16][20][31][32][35][39][42][43]《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3624533233335235334735927518718827046272338339347355页。

[15][41][44][45][46][47][48]《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499475475274356348357页。

(来源:《上海陈云研究》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