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的新战略新举措新思路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的新战略新举措新思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6   
分享到 :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巨大成就。认真回顾这段历史并加以总结,对于我们正确掌握这一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自觉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成为党的十七大必须要回答的重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走向。

党的十七大对此作出了鲜明、有力的回答。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胡锦涛同志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这些回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清楚地表明我们党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作了精辟的总结,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而没有什么别的旗帜能够引领中国的发展进步,能够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这是我们的“主心骨”,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008年9月,中央召开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全面部署了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十七大突出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并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有深刻含义的,也是有现实针对性的。此后,胡锦涛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在讲话的最后,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要求。【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585页。】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既是一次思想动员,又是一次理论阐述,更是一次党性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这次大会之后,学习实践活动在全党范围内迅速有序地展开。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的提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努力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放在首要环节,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活动始终,领导带头,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规定书目,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系统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切实运用到活动中去。中央还召开全国党校校长会议,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关部门下发了《2008—2012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干部培训工作。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施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是突出实践特色,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实践、注重应用,与贯彻落实十七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中央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把查找解决问题、创新体制机制贯穿活动始终。在活动中,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等精神,真正做到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的进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主题采访活动,刊播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报道和文章,有关部门撰写了一大批说理透彻、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和通俗的理论读物,努力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思路对头,方法科学,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重要的思想保障。

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健。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各方面挑战,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及时果断调整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七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新的复杂变化,国内来自自然界以及经济政治领域的困难风险接连发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年初的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到第四季度,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不利影响明显加重,又果断地把调控的重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采取“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和落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实施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并接连出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等一揽子计划。【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87—888页。】这些政策措施,标本兼治、内外协调、远近结合,既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振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稳,天下稳,农业定,天下定,保持农业基础稳定,不仅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经过慎重考虑,党中央决定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为贯彻十七大精神第一年中央全会的主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集中党内外智慧,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决定》既强调要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又强调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对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68—690页。】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央先后颁布了两个“一号文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其中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资金就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还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和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等。这些对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利用外需减少客观上形成的巨大倒逼机制,“切实实践科学发展理念,增强主动性和紧迫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中央在制定和实施一揽子计划时,坚持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结合起来,“把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实现既保持增长又提高质量的双重目标。”【《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61页。】在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投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以及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方面的资金约为5800亿元,占总投资近15%。着眼于解决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并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中央制定了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大型飞机等十六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力量攻关,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还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党中央坚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十七大以来,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相继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机构改革业已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航空、电信等行业实行重组,国有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全面实施,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出,等等。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保持对外经济平稳增长。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胜利实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86—887页。】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努力,我们实施的一揽子促进经济增长计划已初见成效,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向好的趋势,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投资需求稳步提高,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1%,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回暖”,也提升了世界各国的信心。尽管这种向好的局面还不稳固,从根本上走出危机,还需经历较长时间和曲折的历程,但应该说,党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积极有效的。事实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全局的驾驭和领导是卓有成效的。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的过程,成为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事非经过不知难,十七大以来,特别是2008年对我们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要事多、难事多。在接连遭遇的自然灾害和经济政治社会困难面前,党中央沉着应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党中央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千方百计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四川等地发生“5·12”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党中央立即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被困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损失。其间,胡锦涛同志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和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深入灾区一线指导工作。现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3月中旬,西藏拉萨等地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迅速组织力量依法予以处置,恢复当地社会秩序,维护藏区的社会稳定。与此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揭露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破坏北京奥运会的真实面目,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筹办工作,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平安奥运的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46—648页。】

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明确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调保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民生,保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施扩大内需的计划中,坚持把投资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仅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民生支出就达7285亿元,从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结构;到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用三年时间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减缓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还有坚决查处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加强安全生产等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和就业难等现实问题,不断朝着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前进。一些海外媒体评价说,保增长和重保障、惠民生挂钩,本质上是中国实施经济转型战略的前奏。从长远看,必将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政治参与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愿望,政治参与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各种外部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影响,借自由、民主和人权等议题,攻击我们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几乎在每次中央全会上,胡锦涛同志都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党中央坚持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心组织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宣传工作,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推动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等。与此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党中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37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努力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以社会稳定为基础。这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党中央高度关注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组织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下访、公安民警大走访等活动,加强信访工作,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党中央始终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参见《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强调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肃查处惩治违纪违法分子,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经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消极腐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分析资料,这些年来,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2003年为51.9%,2008年达到65.5%。当然,反腐倡廉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加大力度,长抓不懈。

“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最后一句话,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抒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篇章,但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要继续努力,埋头苦干,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

(作者王骏,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调研员、副编审)

(来源:《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四》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