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坚定“三个自信”

作者:张曙    发布时间:2018-03-08   
分享到 :

学习邓小平,坚定“三个自信”

张曙

 

邓小平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始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始终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科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他的坚定信念、卓越胆识和求实精神,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保障,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深刻启迪。

一、孜孜不倦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拨乱反正、彻底纠正“左”倾错误长期影响的过程中,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过程中,邓小平一直孜孜不倦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贯穿了他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社会主义优越性还体现在它能够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创造的财富,第一归国家,第二归人民,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南方谈话中他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他把实现共同富裕提到“社会主义本质”和“最大优越性”的高度,足见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全方位的,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关于政治方面。邓小平指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关于文化科技方面。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0页。】关于外交方面。邓小平指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关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邓小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社会主义,而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带来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除了总体上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多方面阐释外,邓小平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的优越性进行了深刻阐释。关于我国根本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邓小平指出:“我们实行的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这最符合中国实际。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关于我国政治制度中党的领导问题,邓小平指出:“比如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也难免犯错误,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走自己的路,不犯大的错误,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257页。】关于民主集中制,邓小平指出:“这个制度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1页。】“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7页。】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指出:“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7页。】关于我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邓小平指出:“我们也有好多个民主党派,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于这一点,西方许多舆论也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许多事情很难办,首先吃饭问题就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邓小平在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还多次对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某些重大理论突破表示了充分肯定。比如,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发动和指导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个决定,邓小平高度评价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1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国1978—2008》(解说词),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3页。】又比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这一报告,邓小平高度赞扬,指出:“这个报告是一个很好的报告,解答了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能够持久地延续下去。”【《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6页。】

正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路子不会越走越窄,只会越走越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我们在本世纪还要用十几年时间,下世纪还要用三五十年时间,继续向人们证明,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刻阐释,处处洋溢着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乐观和自我陶醉,而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近代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对西方制度和道路的追求和尝试,但“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时指出:“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9页。】“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中国十亿人口,现在还处于落后状态,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208页。】“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民主”带来的是一场大灾难。改革开放以来少数人盲目鼓吹照搬西方式民主,带来的是思想的混乱。邓小平指出:“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如果今天这部分人上街,明天那部分人上街,中国十亿人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会有事,日子还能过吗?还有什么精力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页。】而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中国也不能再照搬苏联的发展道路。邓小平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中国更不会回到改革开放前的僵化的老路。邓小平说:“过去我们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很长时间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人民的生活还是贫困。”“结果中国停滞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224页。】而实行改革开放短短十年间,到1988年中国就提前实现了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还与英国、葡萄牙签订了收回香港、澳门的《联合声明》,成功应对了几次特大水灾,举办了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事实胜于雄辩。回望十年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改革路,邓小平充满自豪地说:“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才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存在。”“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页。】“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因此,他反复强调:“十亿人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6页。】“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也是其一生坚定信仰的自然体现。翻阅他的文选、年谱,比比皆是的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充满感情的话语。比如他说:“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页。】还比如他说:“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这同时也是为共产主义奋斗。”【《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8页。】这些质朴的语言,是对他毕生信念如一和毕生求索不止的最好诠释。也因此,一些西方学者把邓小平看作是“一位信奉马克思主义理念的经验丰富的革命家。”【施拉姆对邓小平的评说,引自萧心力编《伟人邓小平——中外人士的评说》,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372页。】

二、旗帜鲜明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既需要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作出深刻阐释,又需要在实践中坚决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方面,邓小平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坚决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冲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一帆风顺,既需要奋力开拓前进,又需要应对国内鼓吹走传统僵化老路和走资本主义邪路“左”和右等各种干扰。邓小平时刻保持警惕,坚决予以回击。多次义正词严地指出:“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2页。】也因此,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第一次完整、明确地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并把它提升到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的高度。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反对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反对精神污染、反对人道主义与异化争论、平息1986年学潮等历次交锋斗争中,邓小平总是坚定勇敢地站在斗争最前沿,旗帜鲜明地表示态度:“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页。】也因此,“改革、开放、搞活,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的,也是邓小平同志。他是在深入研究中国实际的过程中提出这两个基本点的。”【《人民日报》1987年1月30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疑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关键时刻,邓小平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他坚决支持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政治风波,同时,也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事关中国大局的根本问题作出坚定、清醒的回答。他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绝不会放弃,“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6页。】“我们原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照样干下去,坚定不移地干下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7页。】南方谈话中,他再次斩钉截铁地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1页。】“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他告诫:“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83页。】他要求:“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中国经受住了险风恶浪的严峻考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一位美国学者就此评论说:“邓小平在1989年‘六四’之后的3年中,向公众展示着他的毅力、坚韧和十足的自信,在这种环境中能有如此表现的世界领导人并不很多。”【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610—611页。】

坚决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涉破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对中国道路、制度横加指责,妄图干涉中国内政。八九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制裁。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西方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政策,企图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面对黑云压城的险恶环境,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党和政府开展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同时,他在这一时期的多次谈话中表示:“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的,人民拥护,怎么能够接受外国干涉加以改变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页。】“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321页。】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他更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此后,他在与家人的一次谈话中又说:“没有想到我这次南方谈话有这么大的影响,老百姓都拥护这个讲话。这个制度好,谁不拥护?现在欧洲的一些社会党也在说,中国的道路是正确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来没有搞清楚过,现在搞清楚了。这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才几十年,就要判定输赢?赢家一定会是社会主义。”【引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道路》课题组:《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4页。】言辞切切,令人动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坚定捍卫,连一些西方观察家也为之折服,他们把邓小平誉为“社会主义的卓越掌舵人”。【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编《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467页。】

坚持不懈锻造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队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一撮而就,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接续奋斗。锻造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干部队伍尤为关键。邓小平深刻认识到:“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因而,他在提出“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我们的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的同时,特别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他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因而,他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他在主导建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时,多次提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大胆地放进新的领导机构里,使人民感到我们真心诚意搞改革开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381页。】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了高度自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各自写下了精彩篇章。

三、实事求是科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但同时,他并没有固步自封,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是强调要对现有体制机制的弊端进行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是科学求实的典范。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发展相统一。邓小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多次指出: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等,“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但同时,他对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也有深刻的洞察与认识。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他对党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多有抨击。这些弊端的存在,是我国改革发端的重要缘由。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在他领导下,中国启动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全方位改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邓小平说:“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我们的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6页。】他始终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坚持学习借鉴西方有益成果相统一。邓小平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抵制走资本主义道路和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企图。多次强调:“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较之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经济、文化等还比较落后,“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为此,他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在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程中,站在思想解放的最前沿,在涉及姓“社”姓“资”等一系列重大敏感问题上,屡屡发声:“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373页。】正是在他的引领下,中国改革开放不断破除观念体制障碍,跨越了一个个激流险滩。

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和平共处相统一。邓小平主张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他同时强调,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他始终强调中国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1982年9月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他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多次强调:“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己的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他同时提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和平共处、相互合作,而不是干涉别国内政、挑动别国内乱。他说:“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的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360页。】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因而,他谆谆告诫:“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只要历史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够了,别国的社会制度如何我们管不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积极调整对外关系,为改革开放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卓越胆识和求实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重要关头。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另一方面,我国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一些深层次的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如何避免出现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这是邓小平晚年尤为关切、念兹在兹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天,“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仍然是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一个难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等。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面对尖锐复杂的改革环境,今天,我们仍需要从邓小平身上汲取有益启示,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来源:《《邓小平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