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行动纲领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1   
分享到 :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行动纲领

陈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其中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矛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路线图和行动纲领。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总体判断,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今天我们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重大措施,为我国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还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还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更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本文作者:陈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六编研部主任、编审。

(责任编辑:茅文婷)

(来源:《党的文献》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