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干部史观新观点及其述评

作者:徐海燕    发布时间:2014-04-18   
分享到 :

一、苏联的干部政策及其演变

加强和完善对干部的管理是各国执政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各国寻求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保障。鉴于国家只有通过内部培育出来的代表国家利益的管理干部才能在国家管理中发挥作用与影响,高层的管理干部不仅在确立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影响着对外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一个管理干部的认知水准,决定了一项制度在政治系统内能走多远。作为制度推动者,领导个人的远见与民主风范更为重要。这在苏联70年的历史进程也表现得同样明显。

自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风暴荡涤了苏俄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建构也拉开了历史帷幕。广大的苏俄群众以社会主义主人和建设者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工农阶级的一员,苏联的干部履行着人民公仆的职责,承担着代表人民管理国家的责任。干部一词,俄语中是用“Номенклатура”来表示的。其中,词的前半部分“nomen”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人名名单或者品名清单。借用到俄语中,这个词指的就是职务名册或职务一览表。具体地讲,是指其人选由上级任命的职位名称表。这个术语最初是指人员在各个领导机关之间进行的职能分配。[1](p82)苏联时期,苏联主要在形式上采用委任制度选拨和任用干部。包括由党中央制定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由党组织讨论、批准重要干部的任免、监督、检查和考核。后来这一制度涵盖了对干部的考察、登记造册、任免以及职级待遇等多个方面。

应当承认,苏联期间,干部队伍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数以百万计的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中以身作则、勇于献身,成为带头人和积极分子,他们和人民休戚相关,其中大多数人都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苏联干部制度远不是尽善尽美的,其局限和弊端也十分严重。但在另一方面,苏联在干部选拨任用制度中,由于干部人事权过于集中,政府各级官员由上级任免,一些由选举产生的干部,包括党的干部实际上都由上级党的机关任命,甚至苏维埃代表,党代会代表也是上面圈定的,选举只是形式而已。由于干部选拨考核既缺乏科学界定,又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上级领导的个人意见在人事安排上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逐步形成由党的领导人层层任命的体制。久而久之,这种层层任命的体制还极易造成政治近亲繁殖,即造成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的局面。这些被列入领导干部名册的官员危害的不仅是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在其他方面也造成了恶劣影响。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任总书记时发展到了极致。乃至于干部中的一部分人,即按照一定的职务名册直接任命、相应地掌握着国家执政资源并且按职级合法享受不同特权的一部分人,被苏联社会民众称之为特权阶层

二、苏联解体与干部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政治经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成为20世纪最为重大的世界性政治事件之一,不仅对世界政治格局变动造成极大影响,而且急剧震撼着学者们的思维头脑。在苏东剧变以来,世界各界人士始终在反思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苏联的干部选拨与任用制度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关注的焦点。

政治学告诉我们,任何政治现象的影响因素都不是单一的,政治制度问题同样如此。从理论上讲,干部管理从根本上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涉及到了干部本身的的因素,一个涉及到对干部管理的制度的因素。究竟是制度还是个人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对此,中俄学术界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认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高层干部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一条背离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路线,是导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二是认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苏联演变中不起主要作用,是苏联领导人创立的制度导致苏共丧权亡党。从干部的角度,总结国际共运中制度建设的成败与经验,寻找事件背后的动因,史学界对苏联干部的研究和评价存在分歧,但也认为干部在苏联解体中所起到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苏联解体是这场自上而下改革的结果,这场改革的开始是由于部分苏联精英利用了苏联上层社会对激进改革以及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的诉求,然而却以整个社会体系的改变而告终。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这场革命,其演变的先决条件早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就已出现,理解这一点十分必要。[2]苏共党的变质,是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的,70年代后表现最为严重。干部任用凭个人关系、亲属和小集团,党内关系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上。官员干部只是追求个人生活享受。[3]当前,学界通过新的研究方法,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特别是以不同视角对列宁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干部进行了解读。

(一)新经济政策中止与干部的意识形态

在国际共运历史中,新经济政策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但新经济政策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应对各种矛盾的过程而中止,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从干部的思想认识的角度来解读新经济政策的中止,是史学家反思新经济政策中止的一个重要视角。

1、领导干部的认识局限

俄罗斯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中止,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里要大得多,选择其他发展方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4]认为纯洁的社会主义未来必定胜利过渡时期意识形态模式,与所形成的新经济政策的构想相对立。新经济政策在意识形态上牢牢地同过渡时期问题绑在一起,没有任何摆脱这种时间的、题材的框框的可能,从一开始就被阉割,失去了丰富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能力。[5]

2、普通干部的思想应对

史学家们将当时苏俄社会的普通干部的整个意识形态纳入研究视野来解读这一政策的中止:大多数党和国家的干部及经济干部不了解市场机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担心资本主义关系在没有自上而下严格规定的经济机制的基础上复辟,这是指令性农业管理制度形成的最重要原因。[6]特别是新经济政策使领导集团无法准确估计向新经济政策退却的思想将怎样付诸实施,因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问题,在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出现了恐慌。一些县的党组织甚至认为,列宁提出的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措施是向资产阶级投降。这一时期退出俄共(布)的党员人数急剧增加。基层党组织中存在反对和拒绝接受政府新方针的倾向,原因是政策突然变化,一大堆法令混乱、繁复,又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传闻和谣言[7]

由此,如何看待市场成了20年代初期的政治家预见和解决国家未来发展问题能力的重大考验。20年代初期的政治家们没能正确地评估实际能力和前景,没有找到联系工业和贸易的机制。由于不是综合地解决国民经济任务,而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结果断送了建立混合型经济的可能性。一种现实存在的国家发展选择在1922-1923年间就这样丧失了。[8]

(二)特权阶层与苏联的停滞

与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国内国际环境不同,勃列日涅夫在位的18年,是苏联的一个盛世。苏联不仅是当时世界上具有第二大影响力的大国,周边围绕着诸多的卫星国,有强大的工业化基础。国家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增长还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这一时期,对于苏联普通的劳动者而言,是美好的:田野中忙碌作业的收割机和机器,昼夜生产的钢铁,没有战争、没有革命、没有饥饿、没有动荡,生活是缓慢的,小有起伏,但总体是向好的。大部分住房是免费供应的,来自普通家庭的男女青年人有机会进入国立大学接受免费的教育,而不需给教授们行贿。在医院同样如此。至于能在军队服役则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以至于当今的俄罗斯学者发出感慨:“离我们今天不太遥远的历史所展示的这一切,难道不能被称为黄金时代一切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的黄金时期。每一个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社会上没有大规模的失业现象。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的普通劳动者,平静而幸福。

但同时,因采用委任制度选拨和任用干部而使国家政权中形成的特权阶层,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极致。为此,一些人为了进入党的权力机构不择手段,他们是道德的骗子并且不具有工作能力。其中,他们最灵活、最善于钻营的人成了区委、州委和市委书记。而这个团体中平庸的典范就是戈尔巴乔夫[9]在俄罗斯学者看来,这些被列入领导干部名册的官员危害的不仅是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本身,在其他方面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1、成为权力斗争的附庸,危及了领袖本身的形象

俄罗斯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特权阶层是权力斗争的附庸。它不仅对苏联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危及到领袖本身的形象。苏共高层对勃列日涅夫晚年的领导状况和病情在大众传媒上有意进行回避,在社会上造成了对勃列日涅夫本人的负面效应:普通的苏联人嘲笑他的言行,而不是对一个生病老人的同情,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多关于他的政治笑话[10]勃列日涅夫统治的年代,就是这些人的黄金时代,他们能在这个年代固化了他们的权力。再到后来,他们这些公仆性质的阶层,把一切都私有化了,而被私有化的正是属于苏联人民的国家财产[9]在经历了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干部清洗和更替的动荡后,他们更紧密地围绕在勃列日涅夫身边,忠实地充当路易.波拿巴宝座的后卫队。甚至在勃列日涅夫显然在后期已经不作为,甚至无法在进行国家管理了,他们却还想着,让这个人永远活下去。你只管活下去,其他的什么都别担心,我们都在你的周围,我们不会失败,这是安德罗波夫曾在看望生病的勃列日涅夫时就所说过的话。[10]

2、不能整合社会利益,引发社会主义的信仰危机

学者认为,由于人民感觉到决策精英的言行并不是自身利益要求的表达者,特权阶层们,感兴趣的只是实权的统治,贪婪和娱乐。这最终损害了社会主义本身的思想。导致了整个社会,充斥着政权的震荡,不安全感和无力感。完整的社会下充斥着虚伪的行为。对于来自官方的言论,民众既不相信这些言论,也不相信官方发言人。迫于形势,民众在公共场合说一套冠冕堂皇的话,在自家厨房里则说的却是另一套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看似盛世的苏联社会变成了一个有系统性危机的社会。关于对共产主义和世界革命的谈论不再被认真地对待。计划经济的低效率变得十分明显,就连面包、技术都是从腐朽的西方进口的。

3、社会政治领域停滞成为总体特征

学者认为,苏联社会政治领域状况是:有秩序而无政治信任。干部队伍的超常稳定和老人政治现象已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重要特征,人们看不到任何改革的迹象。最终,到勃列日涅夫去世时,在国防部、亚太经合组织的组委会、苏联卫星导航部门等,愈来愈多的腐败都在逐步曝光。社会领域充满着普遍的失望情绪。由此,俄罗斯著名的政论杂志《总结》将勃列日涅夫时期定义为一个停滞的年代,将勃列日涅夫称为停滞时代总设计师。其政治图景是生产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拉大、影子经济盛行、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成风、体制僵化、停滞不前、国际冲突迫近,等等[3]这种稳定实际上成为静止、停滞和空转的代名词,军事力量膨胀的背后遮掩着国民经济的虚弱,国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科技(也包括军事科技)创新乏力。

三、苏联干部史观的述评

不可否认,国外学术界在认识和评价干部与苏联演变的关系的上述观点中,不同的观点分歧多属于研究中的不同认识,有的则根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原则,对此要认真甄别。以政论家尤里.布尔金为典型代表。1999年他曾发表了《三个列宁》的文章,将新经济政策解读为一种完全抹去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界限的政策:一方面把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又把它同国家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存在的五种社会经济结构之一)同日而语。在布尔金看来,改行新经济政策,就意味着列宁放弃了十月革命的思想和事业,意味着建设民主的市场的多元的社会主义的开始,而这种社会主义又与社会取向的资本主义相同。企图以高度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同时,抹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原则界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学术界对苏联干部的看法,特别是西方和俄罗斯右翼学者对历史人物的热评及其解读,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向,以达到通过历史来达到影射当代俄罗斯政治领袖和现实的目的。

(一)影射当今俄罗斯高层领导人

以史喻今,将历史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一番解读来为自身观点来做佐证。在当今的俄罗斯以右翼学者为代表:将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的行事风格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相比是不恰当的。他只是与苏联的勃列日涅夫相似。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确在美国恢复过官僚作风,和对寡头宣战,但他没有将任何一个寡头投入监狱。这一观点与欧美国家的学者不谋而合。在西方学者看来,普京与勃列日涅夫时期有相似之处:许多人都认为,为俄罗斯未来而进行改革开始于30年前,即从19821110日勃列日涅夫的逝世之日,苏联领导层的代际更替就开始了。但这些改革迄今也不能算是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如今俄罗斯的政治舞台只是更换了剧中人的名字,提出了些新的政治词汇,但遇到的问题还与30年前一样:如果现行改革威胁了现有精英的既得利益,精英必然会成为改革的阻力,无法推动社会的发展

20119月,当普京在统一俄罗斯代表大会上做出重新参加竞选的声明后,敏感的右翼历史学者再次做出对比:普京的第三任期末期恰好是勃列日涅夫统治的18年前后的时期。考虑到普京的年龄优势,他的统治会跨越18年。这导致,民众的社会意识心理与勃列日涅夫时期相比,并没有进步[11]

(二)影射当今的政治现实

同样,在某些俄罗斯学者看来,当前俄罗斯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令人厌倦的社会主义实验,天价的石油价格,缺乏真正和令人深层次满足的政策;普京的改革措施与勃列日涅夫统治初期推行的柯西金经济改革有相似之处,而且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倍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在电力部门、军队和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推行福利货币化政策,人口增长计划,纳米技术和平定车臣,远离寡头等。但今天俄罗斯和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样,人民的生活的在原则上再也没有比这一时期更糟糕的了。[10]

针对史学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近年来俄罗斯当局都曾对这一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当今俄罗斯有多项法律规定,对传播极端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以及否定二战历史等言行以及为此提供平台的媒体要追究法律责任;201351,俄罗斯总统普京向5名劳动者颁发俄联邦劳动英雄勋章,在苏联解体20多年后,重拾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传统,弘扬苏联时期的民众的努力奉献精神等措施,在历史领域进行拨乱反正。俄罗斯当局的这些举措,使当前俄罗斯史学发展呈现总体向好的态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史学意识形态的重构过程是极为缓慢而困难的。在这一过程中,史学思想和方法论以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是杂乱的。尽管俄罗斯史学的发展环境趋于改观,但仍然存在消极的因素。国外学者,特别是俄罗斯学者对苏联历史干部的不同解读也是上述的观点的一个有力佐证。

四、苏联干部史观带给中国的启示

上个世纪,中苏两国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都建立过以权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这种相似性,使在干部选拔任用的体制、原则、方法等方面具备了相似的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员,干部选拨中履行德才兼备原则、群众认同原则、政绩突出原则,在干部管理方面的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集中原则等,是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干部培养方面一贯坚持的原则。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外部因素往往是难以选择的,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文化的状态、国家规模以及历史上的政治遗产,这些都是事先存在的要素,难以为人们所把握。但政治精英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历史的发展,为民主巩固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用人失败将是最大的失败,官员腐败将是最大的腐败。干部选拨任用是执政党建设的生命线,是拒腐防变的总关口和最前线,一旦发生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行为,其削弱执政基础、侵蚀干部队伍,危害之中地位等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成功执政六十多年,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政府的领导核心,组织优势是中国国家政治资源优势。其中,干部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资源,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干部队伍的构成结构反映出中国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性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干部的素质及其价值取向代表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的认同,决定着政治发展的和谐度;干部的年龄结构反映出干部队伍的新陈代谢状况,关系到国家生活的前进、停滞或衰退。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点和热点,更是难点问题,改不好就会走向改旗易帜的道路。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总体说来,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路,要和平、稳定,不要暴力连连、社会动荡;要统一、和谐,不要国家分裂、一盘散沙;要科学发展,不要经济停滞、生活倒退;实施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此不仅要借鉴当今全世界文明的成果,还要借鉴历史领域的成败经验。

当前,国内外历史学界对苏联干部政策的解读,虽然有不同的价值理念作为支撑,但是对考察政治稳定的影响力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视角。考察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决策干部之间的关系,一是要看到管理干部在政治改革中的作用,是政治精英权力斗争的附庸,还是非政治过程的有力塑造者。二是管理干部在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面前的作用。即能否发挥强大的利益表达功能,整合各利益群体表达出的不同诉求。干部的管理和干部能力(理论创新、执政为民,发展兴国,依法行权)的高低是能否有效执行政策的检验标准。因此,中国共产党能不能任人唯贤、广纳人才,把最优秀的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才俊吸收入党并在党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施展才华,是能否实现可持续执政和长治久安的关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流能转的干部退出和轮换机制。这表明,干部培养选拨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持久执政的关键要素之一。

当然,探讨政治稳定与干部政策这样一个宏大主题,它的影响因素绝不是单一的。历史表明,无论是在对社会具有转折意义的改革时期,还经济平稳的时期,单一要素是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改革应该是系统性的,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干部决策层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符合主要居民群体和阶层的利益,否则就会出现只有靠强制手段和非常方法才能解决的矛盾。

参考文献:

[1]Михаил Восленский 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Господс-твующий класс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М. 1991 .

[2][芬兰]M·坎加斯普罗.苏联改革的两面性:从改革走向崩溃[J].杨茗译.俄罗斯研究,2011(6)

[3]张树华,罗文东,辛向阳.俄罗斯科学院资深院士谈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J].红旗文稿,2010[16]

[4]Соколов А.К.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и НЭП // НЭП:приобретения и потери. М.1994.С.57.

[5]Дмитренко В.П. ?Четыре измерения НЭПа?// ?Вопросыистории КПСС?.-1991 .-№3.

[6]Носова Н. П. Нэп: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сельское хозяйство(проблемы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 Н. П. Носова // Нэп:приобретения и потери.-М.:Наука1994.-С.158-164.

[7]Афанасьев 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овет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е развитие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финал. - М.1997.-Т.1.-С.6069.

[8]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власть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рынок в 1920-1923 гг.[Текст]/Л.Н.Суворова//Нэп в контексте 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 XX века[Текст]. - М.2001-С.57-85.

[9]ИА "Рекс" : Как сегодня можно оценить брежневский период пр а в л е н и я ?http://ur-2222.livejournal.com/1142694.html

[10]Артем КречетниковБрежнев: как стабильность превратилась в застой410 ноября 2012 в12:18Русская служба Би-би-сиhttp://news.tut.by/world/319828.html

[11] СЕЙЧАС НАЧИНАЮТ ЛЮБИТЬ БРЕЖНЕВА ТАК,КАК НЕ ЛЮБИЛИ ПРИ ЖИЗНИ: ГРИГОРИЙ ТРОФИМЧУК12 ноября 2012 ?10:53http://www.iarex.ru/news/31040.html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