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美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王军 梁丹    发布时间:2015-06-18   
分享到 :
近百年来美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美国共产党(以下简称“美共”)[1]自1919年成立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美共历经种种曲折。作为单一的共产党组织,美共在本国的影响虽然很小,但作为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曾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贡献过自己的力量。目前,国外文献更多集中于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分析,典型的代表文献有沃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西摩·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与加里·马克斯(Gary Marx)合著的《这里没有发生: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美国失败了》等。对美国共产党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威廉·Z.福斯特(William Z.Foster)所著《美国共产党史》一书,但其历史跨度较短,对美共的描述仅延续到二战结束。较为全面的是哈维·克莱尔(Harvey Klehr)和约翰·厄尔·海因斯(John Earl Haynes)的《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内容涵盖了美共长达70年的发展历史。此外,哈维·克莱尔所著《美国共产主义历程——政治和社会史》一书中,虽涉及少量的量化分析,但其侧重对美共党员中移民成员的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变化进行分析。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则较多侧重于研究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虽有少数学者对美国共产党和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2]内容上却更多地关注历史脉络的梳理,部分文献虽涉及重要年份的数据,但在党员人数变化与选举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并未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本文尝试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美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发展中党员人数的变化进行数值化处理,据此对美共近百年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对美共近百年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以及党员人数变化与选举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剖析,从而揭示美共在美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近百年来美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基本数据与发展阶段划分

本文筛选了美共自成立之日起至今近百年历史中39个年份的党员人数数据(见表1)。总体来看,在各年代数据中,1960年以前的数据较完整,最为完整的是20世纪20、30和80年代的数据,60年代和90年代的数据缺失较为严重。从表1中不难看出,美共的党员人数在建党初期为5.8万人,经历帕麦尔大搜捕[3]后下降至1万人,二战时期曾达到8万人。随后由于国际、国内以及党自身原因的影响,美共的党员人数再次下落,至1957年跌至5000人,而后虽几经努力慢慢走出阴霾,但至今为止,再未恢复到二战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总体上看,数据虽有缺失,但已形成连续的数据链条,因而并不影响我们从党员人数变化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图1 近百年来美共党员人数变化折线图

第一阶段:1919年末至1939年,美共党员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19年随着美国社会党的分裂,产生了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两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劳工党和美国共产党。1920年1月,经历过帕麦尔大搜捕后,美共党员人数直线下降至1万人左右。此后,两个共产主义政党于1921年实现合并,且于1923年与工人党实现联合,使美共的人数持续平稳增长。随后经济危机爆发,对美共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给美共党员人数的平稳发展带来波动,1930年美共党员人数跌至7500人。此后,美共逐渐走出低谷,至1939年,党员人数发展至历史最高点。

第二阶段:1940年至1957年,美共党员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一阶段美共的党员人数虽未延续1939年的形势持续攀升,但在二战结束前美共的力量仍不可小觑,1944年的党员人数为8万人。二战结束后,由于对当时国内形势判断的失误,美共遭受严重打击,党员人数持续下降,1946年跌至52824人。此后虽有短暂的回升,但从1948年开始,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以及美共自身的原因,美共党员人数急剧下降,至1957年降至5000人。

第三阶段:1958年至1989年苏东剧变前。美共党员人数由逐步增长到平稳发展。在经历上一个阶段的挫折后,美共为恢复合法权利而斗争,党员人数一度有所恢复。自1958年党员人数由7000人增至1969年的1.2万人后,美共的发展较为平稳,党员人数的起伏波动不明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党员人数基本在1.5万人左右浮动。这一发展趋势与当时美共的政策合理性与斗争的积极性是分不开的。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美共发展较为平稳,实力有所恢复,处于稳步发展时期,但远未达到二战时期的水平。

第四阶段:苏东剧变后至今,党员人数迅速下降,一直在低位徘徊。苏东剧变使世界各国共产党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美共也不例外。在认识到长期依赖苏共的严重后果后,美共对方针、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并修改了党纲,使之适应美国的现状。但是,从美共近两年的党员人数可见,美共的力量仍很薄弱。虽然党员人数的多少不能完全代表美共的实力和影响力,但扩大党员数量仍是美共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美共在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科教文卫工作者,并在青年学生中建立自己的组织。

二、近百年来美共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

纵观美共近百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美国国内政策导向以及美共自身政策调整和内部的派系斗争等因素,均对美共近百年的党员人数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在美共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世界性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美共自身政策和策略的调整,均为美共党员人数的增长提供了机遇。

首先,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美国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美共紧握这一时机,全身心投入到了反对失业、反对削减工资、维护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斗争中去,其实力得以不断扩大。二战爆发后,美共借此机会建立并发展反法西斯统一阵线,不仅推动了美国劳工运动的发展,还使美共的党员人数迅速增加。1941年,随着美国的参战,美共摆脱之前的被动局面又投入到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中,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实力。除了国际事务的影响外,美国国内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的高涨,迫使美国统治阶级放弃对美共的迫害,为美共赢得了相对宽松的争取合法权利的环境。美共借此机会投入到民权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中,党员人数平稳增长。

其次,美共自身战略政策的适时定位和调整,是美共党员人数增长的重要原因。例如,放弃“双重工会政策”;转移工作重心,发展黑人党员;重视发展与工会的关系,契合工人阶级权力的目标。1921年5月,美共通过了《美国共产党章程和纲领》,其中明确规定的放弃双重工会政策,使美共不再孤立,改善了美共与工会组织的紧张关系以及与外界封闭的局面。这一举动不仅使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会领导加入共产党,而且还使美共大批党员加入工会,从而扩大了党的影响力和实力。随后,美共在发展黑人力量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1930年3月6日展开吸收党员运动中,共吸收了6167名新党员,其中至少有1300名是黑人”[4]。此外,美共为了自身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改善与工会关系的政策。1935年11月,美共总书记白劳德在美共中央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建立统一战线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平政策的主要条件”,“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大力支持和组织无组织的工人,一切有条件的党员都应参加工会,党要大规模地吸引党员”。[5]在建立统一战线的过程中美共十分重视发展与工会的关系,且积极与劳联中的中间力量建立联盟。此外,在1969年召开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纲以及所提出的契合工人阶级权利的目标,为美共扩大其实力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而1970-1989年间,美共注重发展与工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970、1975以及1981年新的党纲中。其中提出“以工业为重点”和“争取基础会员”的工作方针,[6]并且于1970年成立了“争取工会行动和民主全国协调委员会”,推动在工会中发展力量。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美共不断地恢复自身的实力和地位。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美国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党的路线多变和党内派系斗争以及苏东剧变等因素严重削弱了美共的力量,导致美共党员人数的下降。

首先,党内纷争导致派系林立,严重削弱了美共的组织力量。在建党初期,党内在第三党建立的战略和策略问题上分为两大派:以卢登堡、佩帕尔、万斯东、洛夫斯通为首的少数派与以福斯特、毕特尔曼、坎农为首的多数派就是否发展劳工党进行了激励的斗争。[7]随后共产国际一声令下,少数派获胜,纷争暂时缓解但未得到根治。在此次纷争将要平息时,关于“美国例外论”的纷争又爆发了,此时作为党内少数派的毕特尔曼和福斯特批评了以洛夫斯通为首的多数派所持的“美国例外论”的观点,并将多数派的四位领导及其200名追随者开除出党。[8]二战后,白劳德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美共解散。福斯特对此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并最终获胜,但美共损失了1.5万名党员。随后的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事件,使党内矛盾异常尖锐并且在美共内部形成了以丹尼斯为代表的“稳健反思派”、以盖茨为代表的“激进反思派”和以福斯特为代表的“有限反思派”。[9]三派围绕斯大林问题和波匈事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在美共十六大上未通过有效举措,而未获得全党的一致认同。党内因此出现严重的退党高潮,“在50年代最后几年里,党内的斗争使美共遭受了空前严重的损失,它从1956年初的2万人直落到1957年初的近万人,到1958年初只剩下大约7000人左右”[10]。此后的苏东剧变又使美共党内矛盾恶化,部分成员从事分裂活动。面对这一危机,党召开了第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的投票通过的结束分裂主义的决议,是党作出的最根本的决议”[11]。然而,大会在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传统思想、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美共的领导层分成了两派,两派的纷争导致美共的力量遭遇严重的削弱。由此可见,在美共成立的近百年历史进程中,纷扰不断的党争作为内部原因使美共的实力一再削减,是造成美共党员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给美共的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其次,美国国内掀起的一轮又一轮反共浪潮,使美共党员遭受惨重损失。除内部斗争外,外来的政治迫害在美共发展的近百年历史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除前文所提及的美共在成立之初遭遇的帕麦尔大搜捕外,对美共的迫害行动更多地则诉诸法律手段来进行。例如,1940年国会通过《史密斯法》和《沃里斯法》来限制美共的活动和对外联系;1947年颁布的《忠诚调查法令》旨在打击以美共为主的民主进步团体;在1950年麦卡锡主义盛行时,国会通过了《麦卡伦法》,将美共的活动视为犯罪行为;[12]三年后的《共产党管制法》在前者的基础上宣布,美共及其继承者“都不得享有根据美国法律成立的合法团体所应享有的任何权利、特权和豁免权”[13]。与之相配套的是,各地方法院以各种罪名对美共骨干分子进行起诉和审讯迫害,给美共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在对国内形势的分析和政策的制定上过于依赖苏共。无论是二战时期还是战后,在美共的思想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左”倾教条主义。特别是在战后出现的战争和法西斯主义危险的问题上,受苏共的影响作出了与实际不符的“左”的结论。这种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苏共理论和经验的结果是使美共的理论同美国的具体国情相脱离,进而使党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疏离。“美共领袖顺从地遵循莫斯科发出的指示,这些指示往往包含令人为难的方向上的改变,许多党员认识到自己正在成为受外面大国愚弄的人,因而失去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14]这也致使美共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关于这一点,左翼史学家哈维-克莱尔也指出:“美国共产主义力量的强弱都来自同苏联关系的变化,为苏联利益服务的政策经常要求牺牲自己的利益,放弃自己的宏伟目标去满足苏联的外交政策。”[15]过多地依赖苏共以及未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使美共走了许多弯路,也使美共的发展一波三折,不仅使其自身实力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也是致使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近百年来美共的党员人数变化与选举业绩的相关性

从美共成立至今,美国共计举行了24次总统大选,美共参加了其中12次,甚至还有10次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从1988年大选开始,由于不少州通过了不利于小党候选人参选的条款,美共“决定不再推选本党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以示抗议”[16]。从美共参加总统大选的结果来看(见表2),1932年大选得票率最高,选票总数超过10万,占比0.26%,其次为1936年,得票总数近8万张,占比0.17%,选举业绩最差的是1968年,选票总数1077张,几乎可忽略不计。

图2 近百年来美共党员人数变化与美共参加历届选举所得选票折线图

本文通过对近百年来美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及其原因的分析,揭示了美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轨迹。同时,通过美共参加历届大选的选举业绩与党员人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党员人数变化对美共选举业绩及其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呈现了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发展状况的一个缩影。

如今,美共仍通过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积极地作出回应而不断地发挥着自身的力量。作为一支在世界发达国家生存的共产主义政党,美共凭借其对马列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针、政策以适应本国的国情,以期充实自身的力量。美共2005年通过的党纲表明,它已将触角伸至社会各阶层中,不仅致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提出反对种族歧视、保护女性和青年学生的权利、完善退休人员医疗保障以及建立反垄断联盟等主张。[19]在选举方面,美共秉承了1988年后的一贯作风,新党纲明确提出联合一切力量反对极右势力,支持民主党竞选的策略,通过这一举措来实现宣传本党和扩大自身实力的目的。[20]同时,美共通过其中央机关报《人民世界周报》和理论刊物《政治月刊》来宣传自己的理论主张及动向。此外,美共还在自己的网站对时事热点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就叙利亚问题,美共呼吁美国民众阻止美国政府干预他国内政,希望借助国际法和联合国的力量在考量叙利亚民众意愿的基础上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21]就美国政府监控民众电话事件,美共希望废除《爱国者法案》[22],等等。

当然,单纯的党员人数变化,并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美共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对美共的研究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它仍然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整个世界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近170年发展变化的壮丽篇章,正是由无数个像美共这样的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共同谱写的。

注释:

[1]美国共产党(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CPUSA),1919年9月1日在芝加哥成立,创始人为社会党左翼领袖查尔斯·鲁登堡。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munist_Party_USA。

[2]例如,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帅应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丁淑杰《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

[3]帕麦尔大搜捕,指的是1920年1月2日夜,美国司法部突然对全国70个城市的工人同时展开搜捕。其中执行者为时任司法部部长阿·米契尔·帕麦尔。参见[美]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184页。

[4][美]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286页。

[5][16]帅应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3页,第267页。

[6][14]丁淑杰《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第57页。

[7][8]See Fraser M.Ottanelli,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From the Depression to World War Two,Burgers University Press,1991.

[9]赵建山《科学社会主义百科全书》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页。

[10]See New York Times,Jan.11,1958.

[11]See Political Affairs,Jan.1992,p.16.

[12]王坚红《冷战后的世界共产党》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13][苏]格洛马科夫《美国反民主立法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206页。

[14]Harvey Klehr,The American Communist Movement,Twayne Publishers,1992,pp.177-182.

[18]参见[德]维尔纳·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9][20]"The Road to Socialism USA:Unity for Peace,Democracy,Jobs and Equality",see from http://www.cpusa.org/party-program/.

[21]"Eleventh Hour to Prevent Catastrophe in Syria",see from http://cpusa.org/eleventh-hour-to-prevent-catastrophe-in-syria/.

[22]"Communist Party:Stop Spying-Repeal Patriot Act",see from http://cpusa.org/stop-spying-repeal-patriot-act/.

(作者单位:王军,河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梁丹,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