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红色经典 永做人民公仆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第十期青干班    发布时间:2011-09-07   
分享到 :

为了提升青年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青年干部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党总支的指导下,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了重读红色经典活动。青干班采取集体诵读、个人精读、专家导读、撰写体会和座谈交流等形式,重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原著,在重读中启迪智慧,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开展以来,学员普遍反映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教育,认为经典原著常读常新、终生受益。

  一、追根溯源,从根本上坚定理想信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只有从源头上去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从原著圣殿里去探寻大师本人的思想,才能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

重温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大家认为,《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尽管发表已经一百多年,尽管其间中国和世界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这些经典著作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与我们不是更远而是更近了。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自由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显示了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性质,帮助人们重新想起了马克思说过的一些话,比如“市场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不稳定的”、“是周期性”等观点,更加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定海神针”,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重温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进一步增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大家认为,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等科学内涵,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相比对,如:“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一脉相承的。大家表示,要通过重新学习领会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促进科学发展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重温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家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和“和谐思想”,还是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的“和谐制度”、“新和谐村”,都只是人类心中追求并为之努力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其中包括“提倡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对《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二、升华境界,从内心深处锤炼党性修养

大家认为,重读经典原著,如同与古圣先贤越千年而相会,在“与伟人对话”,不仅可以汲取智慧,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每读一遍,都会产生温故知新的效果,都会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砥砺先忧后乐的襟怀。

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大家认为,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到毛泽东同志著作“老三篇”,无不深切感受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的厚重分量和深刻内涵。《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为人民服务》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面诠释了为人民服务宗旨。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的宗旨的经典表述和每个共产党员的座右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思想,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即,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强化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大家认为,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青年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无论是《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还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集中到一点就是,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大家表示,要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大家认为,青年干部正处于人生和事业的“黄金期”。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精辟论述,使大家对“参加革命为什么、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有了新的反思和审视。大家表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把握精髓,从整体上掌握科学思想方法

大家认为,通过系统精读经典原著,学习贯穿其中科学思维逻辑和科学思维方式,培养了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培养了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是一部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教课书。《共产党宣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在阐明人类社会整体统一性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了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资本论》抽象出“商品”这个概念,把它作为逻辑体系的起点,并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即商品的二重性开始,以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为轴心,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大家表示,只有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的大趋势中去考虑、去研究,才能作出正确谋断和决策。

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大家认为,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更加感受到“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正如《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百多年前的论断和预言,在今天看来仍然是那样的科学和严谨。大家表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成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决不期盼从马克思主义本本中觅得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培养了坚持群众路线的思维方法。通过学习“老三篇”,不仅感受着人民利益比天大的强烈冲击,更学习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论。如《为人民服务》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纪念白求恩》倡导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的极端的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使大家更加深刻认识到,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善于让群众说真话、竭尽全力办实事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重要方法。

  四、传承典范,在继承中促进文风改进

经典是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结晶。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不仅思想深遂,而且处处焕发着赏心悦目的优良文风。大家认为,文风连着党风,文风反映作风。学习经典原著,不仅要学习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还要学习和弘扬其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学习和弘扬简洁明快的“短”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其中许多篇目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分别只有750字、980字和1500余字,但篇篇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句句简短精练、直截了当,堪称短文的经典范文。大家表示,要身体力行中央提出的“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号召,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

学习和弘扬言之有物的“实”风。大家认为,16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之所以传遍全世界,之所以不可战胜,就在于它揭示的是真理,不是假、大、空的说教,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实践的理性批判和长期的深思熟虑。在《资本论》长达42年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阅读了1000多本书,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严谨求实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这些经典著作之所以流传至今,不是因为晦涩难懂、深不可测,而是作者善于深入浅出,用朴实鲜活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更容易引起共鸣,深深植入人民心里。

学习和弘扬鲜明优美“新”风。大家感到,《共产党宣言》等经典原著,从结构、气势和修辞上更像是一首绚丽优美的诗歌、一篇韵意深远的散文,深深感染着读者,打动了人们的情感与良知。《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借反对共产主义的敌人的眼光来打比喻,读起来引人入胜、入木三分。著作中还有众多堪称语言修辞代表之作:“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做旗帜来挥舞”,“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老三篇”中也有许多妙笔之喻,如《愚公移山》中“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辛辣犀利的嘲讽,使文章文采耀眼夺目,动人心弦。大家表示,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讲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

(执笔人韩向晖系国家行政学院第十期青干班学员、青海省直属机关团工委书记;执笔人张扬系国家行政学院第十期青干班学员、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